APP下载

新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2024-12-16​马玉梅

考试周刊 2024年42期

作者简介:马玉梅(1978~),女,回族,青海海东人,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英语。

摘 要:为适应新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需求,文章深入探讨了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词汇量不足、内容空洞、逻辑混乱、语法错误以及对写作主题缺乏理解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如注重听力训练、培养口语和阅读能力、帮助理清写作思路、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等,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参考,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新中考改革;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2-0130-03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中考改革为初中英语教学注入了变革的动力,这场改革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更是对未来人才培养理念的深刻反思。在这个背景下,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在多模态语境下重塑英语写作教学,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英语写作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出能够在全球化舞台上自信表达的新一代人才。

一、新中考改革对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

新中考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此项改革强调实际应用能力,即学生须在真实场景使用英语交流。在写作技巧方面,学生需熟练掌握书信、报告等多种文体,并依据目标和对象选择适宜表达方式。同时,改革强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应独立思考,论证观点,收集分析整合信息,形成逻辑严密有说服力的论述,并展现创新思想、提出独特见解或解决问题方法。此外,改革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学生在写作中应表现对不同文化理解尊重,注意文化差异避免偏见,妥善表达中国文化元素促进交流。改革还注重语言准确性和流畅性的标准。学生需要掌握广泛词汇及复杂句型,正确运用语法知识,保证写作内容连贯完整,同时,使用衔接技巧以确保文章结构条理分明且逻辑紧密。改革也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意识。为提升英语写作水平,要求学生掌握自我修改完善技巧,通过多样资源的使用提升写作水平并增加对写作的兴趣与热情。

二、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词量匮乏

在初中生的英语写作当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们通常面临词汇量不足的困扰。学生们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他们使用的词汇比较单一,导致无法准确传达意图。此外,学生往往依赖那些简单而基础的动词,比如,“go”“do”和“make”等,而不能灵活运用那些更具体、更生动、更具表现力和描述性的动词。这种词汇匮乏不仅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也使得他们的作文十分单调、无趣且乏味。

(二)写作内容空洞

在初中生的英语写作中,存在一个特别突出的、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作文内容往往空洞无物。许多学生撰写的作文缺乏实质性和具体性的内容,常常只是对题目的简单复述或者泛泛而谈。例如,在涉及“My Hobby”这样一个主题时,有些学生可能仅仅是列举一些自己的业余爱好,而不深入详细描述他们具体的经历或情感,这反映了这些学生在生活观察和深度思考方面能力不足。

(三)语言逻辑不通顺

在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过程中,逻辑混乱是一个常见且突出的问题,许多学生的作文缺乏清晰明确的结构和连贯性,思路跳跃,段落之间也没有有效、恰当的过渡。例如,在撰写议论文时,学生往往无法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论证过程也显得缺乏逻辑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作文整体的可读性,也大大削弱了文章本应具备的说服力。

(四)语法运用不熟练

语法错误是初中生在进行英语写作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之一。语法错误包括时态使用不当、主谓一致性错误以及冠词使用不正确等。例如,学生们可能会在描述过去事件时误用现在时,或者在使用复数名词的时候忘记变化动词形式。这些错误不仅影响了文章的准确性,也有可能导致意思表达模糊。

(五)不能完全理解写作主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存在对写作主题缺乏深入、彻底的理解与仔细、全面思考的问题。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写作题目时,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挖掘或探讨。例如,当他们需要撰写关于环境保护这一方面内容的文章时,可能仅仅列举一些常见的环保行为,而没有去认真思考那些并不明显、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根源,也没有提出任何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三、新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一)注重学生听力训练

在新中考改革背景下,多模态听觉输入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元化的听觉体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语言表达,还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跨感官素材和多维表达方式。通过整合多模态听觉训练,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立体、生动的英语表达,提高跨模态语感,进而在写作中运用更加丰富多彩的语言。在多模态听觉训练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感官理解能力,引导他们捕捉多维信息,解读说话人的意图、态度及潜在情感。

以《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多模态听觉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跨感官能力并为写作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中秋节传统习俗的沉浸式音频,配合3D全息投影技术展示月饼制作过程,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记录多感官关键信息。接着通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所感知到的多维内容,并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跨感官体验和见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多模态听觉内容与自身经历相结合,思考如何描述自己的立体化中秋节经历。最后,布置一篇多媒体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创作一个展现自己最难忘中秋节的数字故事。

(二)重视学生口语和阅读能力培养

在新中考改革背景下,多模态互动式口语训练和数字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至关重要。沉浸在一个自然环境中的口语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自然地组织他们跨媒介语言表达,从而提高表达方式的多维层次性和精准准确度。而富有数字化特性的阅读则能为学生提供非常丰富多样的、多模态形式的词汇、跨媒体类型句型以及交互式写作素材。

以《How can we become good digital learners?》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创新的学习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们多模态口语技能和数字化阅读能力,并将这些与跨媒体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去阅读一篇关于数字化学习方法的交互式文章,并要求他们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通过手势操作来标注那些重点、多模态词汇和具有跨媒体特性的句型。接着,利用人工智能对话系统进行虚拟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需要用英语与AI助手分享自己在数字化学习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们使用文章里介绍的新型表达方式,同时借助实时语音识别技术适时纠正他们的口语表达错误或不当之处。然后,组织一次虚拟现实(VR)辩论赛,主题为“Which is more important for becoming a good digital learner: mastering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or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通过这种沉浸式辩论,学生可以练习多模态口头表达,同时思考和组织跨媒介观点。最后,布置一篇多媒体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创作一个包含文字、音频、视频和交互元素的数字故事,展现自己成为卓越数字化学习者的规划。

(三)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在新中考改革背景下,构建多模态思维可视化系统成为英语写作教学的创新环节,立体化的思维呈现不仅能够提高写作的多维逻辑性和跨媒介连贯性,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复合型想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分析写作主题,确定多层次中心思想,并围绕主题展开多角度论述。

以《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使用3D思维导图软件,构建一个立体主题为“Navigating Smart Cities”的多模态知识网络,分支包括多语言语音指令、生物识别验证、实时数据分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多媒体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包含文字、音频、视频和交互元素的数字故事,描述在未来智慧城市中寻找智能设施的虚拟体验。学生可以利用AI辅助创作平台组织多模态内容,确保作品结构多维,逻辑交互。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构建多模态思维框架,还能将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灵活运用到跨媒体写作实践中。

(四)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在新中考改革背景下,构建沉浸式多模态创作生态系统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和自信至关重要。多维感官体验是最佳的创作催化剂,当学生沉浸于丰富的多模态创作环境中,可以激发创新潜能,持续提升表达能力。同时,跨媒介自信心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传统写作局限,勇于探索多元化表达方式。为此,教师应营造沉浸式数字创作氛围,设计跨感官写作活动,并通过智能化反馈系统给予学生个性化鼓励和精准指导,帮助他们构建多模态创作自信。

以《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多样化活动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和坚定自信。首先,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音乐分享会”,让每一个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曲,并详细说明他们喜爱的原因。接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讨论应围绕音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展开,通过这种形式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个人独到见解。在此之后,可以组织一次充满创意、极富想象力的写作活动,要求所有学生以“If I were a song”为题目进行构思和撰文,让他们大胆想象如果自己是一首歌,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时数据分析系统给予个性化指导和即时反馈,从而有效帮助每位学生产生高度认同感与成就感。最后,举办一次“沉浸式作品展示会”,让学生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呈现自己的多模态作品,并使用情感识别算法进行互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沉浸式数字环境中完成跨媒介创作任务,还能通过全方位展示和交互增强多模态表达自信。

四、结论

文章通过分析初中生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英语写作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未来,应持续探索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如何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写作指导,以及如何构建科学的写作评价体系等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出具备优秀英语写作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俞海姣.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29(5):26-29.

[2]吴滢,杨妮茜.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J].英语学习,2024(1):38-44.

[3]陈勇.阅读生发笔端,写作自由飞翔——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创意运用[J].学苑教育,2024(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