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4-12-16吴忠库
作者简介:吴忠库(1982~),男,汉族,福建柘荣人,福建省柘荣县第二中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摘 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核心素养理念与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法,将其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仅能促进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以核心素养理念与项目化教学概述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现状,并提出具体设计框架与教学策略,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2-0009-04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加快了我国知识技能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这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也有所体现。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并且学生参与度不足,实践操作机会较少,很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学习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项目化教学法的引入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了新动力,而加强对项目化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已成为许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未来的重点工作方向。
一、核心素养理念与项目化教学概述
(一)核心素养理念
核心素养具体指向学生在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技能,其关注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关注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与创新实践。初中信息技术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信息意识。主要是在具体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敏感度。第二,计算思维。计算思维主要指学生在采用计算机科学领域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第三,信息化处理手段。通过学习获取生产生活中的必备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和工作。第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主要指学生用数字化工具、检索信息化资源管理自身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更好地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技能。第五,信息社会责任。指学生在信息社会中文化修养、道德规范、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二)项目化教学
从教育层面来说,项目化教学属于一种以项目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其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目的,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及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在实际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需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实施和评价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项目,这个项目可以是一个产品、一个服务,也可以是一个研究、一个调查、一个实验等。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基础,也是项目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存在不足。一方面,硬件资源不足。信息技术课程中所需要的计算机、平板电脑、投影仪、网络等设备配备不足,无法支持学生开展具体的学习活动,对项目化教学的引入产生了一定阻碍;另一方面,软件资源不足。各种编程语言、图像处理软件、音频视频编辑等软件资源不完善,或者更新不及时,在学生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软件缺失、软件版本过低等问题,无法确保项目化教学达到实际预期效果。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许多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视程度不足,存在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无法支持开展项目化教学实践的问题。首先,教师数量不足。在一些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教学指导,项目化教学效果欠佳。其次,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教师既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体系,还需要具备项目设计、学生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部分教师缺乏这些能力,无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项目化教学。最后,教师培训力度不足。定期教师培训是不断提升项目化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而目前一些学校教师培训严重不足,教师无法充分了解和系统学习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从而对实际教学过程产生了影响。此外,部分教师忽视了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未能制订正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信息意识不足、创新能力提升缓慢、计算思维培养不足等,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极为不利。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体系能评估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效果的指南,优化信息化教学环节。目前,许多学校存在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单一、反馈机制欠缺等问题,一方面,教师无法具体且客观地评估学生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也无法评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学生无法从评价结果中发现自身的学习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改正,这些均对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设计框架
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征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综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情况,可构建起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设计框架,这一框架具体包括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反思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一)项目设计
核心素质理念下,项目设计是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的基础环节,具体包括明确项目主题、设置驱动性问题、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等内容。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学习需求,深入分析教学目标,依据具体情况明确项目主题,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初中信息技术零碎知识点进行整合,为项目化教学提供模块化知识体系支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不仅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知识探索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设置驱动性问题的过程中,需将深奥、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其放在与学生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中,以此激发学生知识探索的欲望。
(二)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环节是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主导者、辅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第一,选定项目。教师需在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明确每一小组的主题。需要注意的是,项目主题需依据学生小组差异化而定,还需为学生留足探索空间与发展空间,确保项目化教学的实际效果。第二,制订计划。一方面,制订项目计划,为学生明确项目的具体任务、时间安排、组员分工指导等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需制订课时计划,明确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下,项目化教学的每个课时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目标,以此确保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三,活动探究。活动探究环节是学生提升计算思维、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技能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建立与巩固的重要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详细记录完成项目的过程,对活动具体开展情况进行整体和细节把控,为后续的作品制作搜集更多的素材。第四,作品制作。学生依据掌握的知识和对项目资料的搜集,完成作品制作,教师可不规定作品形式,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更好地调动学生思维与技能完成资料组织与加工,以此提升项目化教学的质量。
(三)项目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项目评价环节具体包括成果展示与项目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成果展示属于项目评价的一种方式,学生需在小组成果展示之后,进行个人成果展示,其他学生与教师需在评价细则指引下,对小组作品做出客观评价。教师需在项目化教学中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如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以及学生个人成果展示结果、学习表现等,以此在把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同时,发现教学问题,对学生与教师产生激励促进作用。
(四)项目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项目反思是最终环节,具体包括成果反思与项目教学反思。教师需引导学生回顾项目开展过程,包括项目目标、实施步骤、所遇到的问题及对应解决方案等,以此评估项目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共同制订优化方案,重新对作品进行完善。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包括团队合作的经验、解决问题的经验、时间管理的经验等,帮助学生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四、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核心素养理念下,在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来。为此,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学习特征,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包括各种实际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场景,如网上购物、网上银行、旅游规划、新闻发布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采用设置趣味性问题、提供实际案例、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中,一方面,帮助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深化知识理解和应用,综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针对“信息获取”的相关内容,设计了一个搜索比赛活动,让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关于某一主题的信息,并进行汇总,以此为学生知识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途径。
(二)关注问题解决,培养创新思维
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设置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从某一知识点出发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的意识,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角度或者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调查研究、实践操作、团队讨论等,鼓励学生深入探寻问题的本质与答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在学生问题解决方案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些新的方案和思路,并引入一些具体的信息技术案例进行验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提升创新水平。最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项目式教学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项目进展的助推剂,教师可对学生项目决策方案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足和优点,使其更加出色地完成作品。例如,在《制作网页》一章教学中,教师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案,采用问题引导为每个小组明确了项目开展的具体方向。在为学生讲授网页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案例供每个小组深入研究。学生在掌握网页制作相关知识之后,开始进行实践,以具体主题为基础,制作一个网页。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项目化教学法时,合作学习是基本形式,小组成员之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完成教师所制订的学习任务,实现知识体系的完善与核心素养提升。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等分为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实现优势互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明确一定的规则,包括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等,并监督学生的执行情况,避免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合作,确保每一学生都能实际参与到项目中来,同时,及时为学生困境指明方向,确保小组项目的顺利进行,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效率。此外,在小组合作完成项目时,教师需帮助学生树立沟通意识,强调团队目标与团队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团队责任与自身职责,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为项目式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例如,教师在《制作多媒体作品》一章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某一小组成员在作品制作环节,在添加动画效果与添加背景音乐上产生了分歧,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添加动画与添加背景音乐,能分别达到什么效果?”学生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后,发现添加动画能让内容更加引人注目,更能达到预期效果,以此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开展多元评价,关注全面发展
所谓多元评价,主要是指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中,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教师需明确评价标准,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纳入评价体系中来,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发展方向提供指导。其次,根据项目化教学特点与学生学习需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如观察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展示和评价学生作品、组织小组口头报告、考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交流能力等,以此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表现。再次,引入评分表、调查问卷等评价工具,提升学生评价的客观性,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最后,注重反馈与指导,通过评价结果帮助学生与小组了解在项目化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同时,也能为教师优化项目化教学设计与教育教学环节提供指导,助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
五、结论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与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项目化教学方式,现已成为许多学校的重点工作方向。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以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化处理手段、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明确项目化教学设计框架,创设真实情境,加强问题引导,促进合作学习,并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琼,陈丁雷.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对比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4):51-53.
[2]薛露露.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1(2):25-26.
[3]刘冬云.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8):102-103.
[4]罗璇.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1(9):71-72.
[5]徐建芳.初中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以《妈妈的味道》项目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2):48-50.
[6]汤燕萍.项目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智慧,2023(18):24-26.
[7]蔡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驱动的应用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1(3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