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与健康”灵敏素质体能训练教学设计
2024-12-16彭建敏
关键词:体能训练与健康;灵敏素质训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1-0023-05
一、指导思想
大一体育“体能训练与健康”是体育课程中最基础的课程,在所有体育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能训练与健康”课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体育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中践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理念,做到“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围绕“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突出“培养人”的理念,引入生命化体育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能训练与健康”课程以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主,以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建立体能的整体观、大局观,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体能训练与健康”课程的教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方面的训练;体能训练与健康的关系,阐述体能训练对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预防疾病、改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作用;针对不同人群和需求的个性化训练计划,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人群的训练方案;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介绍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及损伤后的康复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材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综合性、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多样性、互动性、跨学科性、个性化以及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特点。
三、学情分析
1.运动基础水平:大一本科生均为来自各院系的普通学生,年龄约18岁左右,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体能训练。2.运动需求特点:大一本科生缺乏体能训练和健康的理论知识,在锻炼的理念上有一些局限和误区。3.运动表现特点:大一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匮乏,在体育课堂上参与运动时表现不积极,运动主动性较弱。
四、教法与学法指导
(一)教法
采用“理论先行,实践有理,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教法。“体能训练与健康”课程讲解科学的系统体能训练的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熟悉体能素质的基本构成,学会每一项素质的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课程设计从身心健康角度入手,用前沿的科学理论解释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对体育学科的科学观,并以此类推到其他社会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对自身身体认识的正确价值观:认识自身身体、发现差异、接纳差异、寻找发展方向、找到适合的方法、制定计划、坚持实现,最终培养自信、自重、自爱、自尊、自强不息的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学法
采用“理解理论,实践有理,厘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学法。1.理解基本原理:了解体能训练和健康体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目标。2.个性化训练计划:根据个人的体能水平、健康状况和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3.实践与应用: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4.持续监测与调整:定期检测学生的体能水平和健康状况,根据反馈调整训练计划。5.学习健康知识:除了体能训练,健康课程还包括营养、休息、伤害预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6.团队合作与社交互动:课程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社交技能,同时也能在团队中找到激励和支持。7.安全意识: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始终注意安全,了解并遵守运动规则,使用正确的器材和技术,预防运动伤害。8.心态与动机:保持积极的心态,设定合理的目标,找到内在动机,持续参与和享受体育。
五、教学亮点
1.将最先进的科研训练成果引入高校体育课堂。2.用对比实验研究来检验教学效果。3.将看似复杂的体能训练科学地融入游戏之中。4.将音乐融入体能训练,体育与美育交融,提高教学质量。
(清华大学体育部 100084)
(E-mail:pjm_vi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