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架构 多维联动:名师工作室助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

2024-12-16胡献钊孟宪明

体育教学 2024年11期

摘 要:文章探讨了名师工作室通过分层架构与多维联动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路径。通过为不同层级的教师设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工作室构建了一个个性化与协同发展并重的环境。文章描述了阅读、实践、研究和应用四个维度的联动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工作室促进教师的理论深化、教学实践、科研能力提升和成果推广的路径。三年的跟踪数据和教师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该实践路径显著提高了教师的职称晋升率、科研产出、教学质量和职业满意度,验证了助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展现了在教育领域中的创新性和应用潜力。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分层架构;多维联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1-0081-03

名师工作室肩负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素养以及职业发展水平已成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抓手。胡献钊名师工作室通过集结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分层架构,实施多维联动的实践路径,为体育教师们搭建了深度学习、交流协作、实践创新的有效平台。它以独特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个性化需求,促进了整体队伍协同发展,优化了资源互补与共享,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效率的有效路径。

一、名师工作室的分层架构:设计蓝图与实施策略

(一)分层架构:构建名师工作室的基石

1.导师层:引领方向,传承智慧

导师层作为名师工作室团队的核心力量,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卓越学术成就的省特级教师和(或)正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主持人,辅以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团队引领者角色。这一层次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工作室的整体发展规划、引领研究方向,并通过主持各类高层次研究项目、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课例研修、示范课和项目指导等多元化活动和方式为其他层级的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方向性指引,并利用传帮带的方式,将深厚的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科研态度、方法与经验传承给中坚层及青年潜力层的教师。同时,他们还承担着指导高级别课题研究、提升工作室成员科研能力的责任,确保整个团队的专业发展得以持续深入。

2.中坚层:桥梁与推动者,助力中高级教师成长

中坚层主要由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小学高级教师构成,是连接导师层与青年潜力层的桥梁。他们在吸收、内化并实践导师层传授的理念与方法同时,也肩负起带动、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的责任。在实践中,中坚层教师通过积极参与高层次课题研究、公开课展示、论文撰写等活动,不断提炼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可推广的教学策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与突破,促进了工作室内部的知识流动与经验共享,引导和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形成有效的人才梯队建设。

3.青年潜力层:个性化成长,构建未来

青年潜力层是名师工作室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主要涵盖了中小学一级、二级教师以及无任何称号的新入职教师。针对这些正处于职业起步阶段教师,名师工作室采取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如设立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营,通过比赛、培训等多种形式快速提升其教学基本功和实践能力。此外,工作室还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任务分配和指导,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如,设置有针对性的基本功训练、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辅导等活动,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模拟课堂、磨课和课题培训等活动,激发和挖掘他们的优势与潜能,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在适应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得到持续性发展。同时,借助导师制和多维联动机制,使他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形成从新手到专家的渐进式发展路径,确保师资队伍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二)实施路径:分层目标与动态调整

1. 分层目标设定与任务分配

为了确保分层架构的有效运行,根据各层次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阶段和能力特点,导师层为中坚层和青年潜力层的教师制定了清晰的、具有挑战性和可实现的、阶段性的分层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和成长路径。例如,导师层着重于学科领军人才的培养和高端教育资源的整合,中坚层则致力于成为区域教学改革的示范者和推广者,青年潜力层则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逐步积累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将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维度联动活动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促进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达成阶段性的专业发展目标。

2.成员动态调整与激励机制构建

为保持工作室活力和适应教师个体发展变化,工作室建立了一套各层级教师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教师工作表现、能力提升情况和个人意愿、学习成果等适时调整层级结构,以激发教师内在动力,形成良性竞争氛围,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包括提供高层次展示机会、资源支持、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专项教学技能或基本功辅导等,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分层架构在助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二、多维联动:名师工作室的创新实践

(一)阅读联动:深化理论理解,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内在动机与经验需求原则,工作室推行了层次化阅读联动策略。各层级团队在导师的引导下,根据课题研究方向选择有针对性的专业书籍进行集体研读。读书活动前,团队依据实际需求制定目标明确、结构合理的读书计划,并通过发布“读书行动单”实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读书过程中,成员需撰写详细的读书笔记与札记,围绕课题研究核心问题进行主题式提炼,并结合实践撰写读书报告。不同层级的团队对读书成果产出的要求各异,其目的是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在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教育理念,丰富学术底蕴。读书活动结束后,工作室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读书报告会,鼓励成员从领悟、链接到主张等多个维度分享阅读收获,将个人知识转化为团队共享的知识资源。同时,借助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发布读书报告,促进全体学员深入专业阅读,内化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科研理论基础。

例如,名师工作室举行“深度学习主题”读书分享会,导师层指定《如何设计深度学习的课堂》一书作为必读书目,针对不同层级的教师设定了具体的阅读目标、分配阅读任务、规划整体阅读进度,促进团队对深度学习理念的深入理解,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中坚层教师为了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首先对书中的“深度学习”理念进行详细解读,然后组织各层次教师从实践应用、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思维三个维度探讨将这一理念应用教学中的策略,提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此外,导师层还引导大家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深度学习”在不同教学环境和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各个层次的教师通过阅读和讨论,都在课堂上尝试基于学科化设计和整体规划问题,通过系统化组织和多角度把握提问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促进他们深度思维、联想与结构、迁移与应用,进而实现体育课堂的深度学习。通过这次阅读联动活动,工作室成功地将深度学习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大家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二)实践联动: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提升反思力

实践联动聚焦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团队通过主题式教学共研活动,推动教师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基于佐藤学的教师教育与研修应以案例研究为核心这一观点,工作室倡导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组团研磨课例。首先,教师根据个人理解和研究焦点自主备课,并通过抽签确定展示人选,其他教师分组协助备课并提供跨学科视角的支持。其次,执教者在课堂实践中验证教学设计,并接受同伴观课评价,形成跨学科、多层次的交流互动。最后,执教者基于实践反馈进行深度反思,提炼教学策略,撰写课例研究报告,从而将实践经验上升至理性分析层面,有效推动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例如,工作室举行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专题教研活动,赵老师将开设一节展示课。在备课阶段,工作室成员系统学习跨学科教学的相关前沿知识和理论。在此基础上赵老师与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将数学、语文、音乐和国防教育融入体育课堂的共识,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在课堂实践中,赵老师首先利用淮海战役的视频作为工具支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热身,随后参与了一系列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跑步时间、速度和心率等数据的团队合作活动,并使用这些数据来学习数学中的图表制作和数据分析。在讲述淮海战役的历史背景时,赵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撰写日记,表达他们对淮海战役和体育精神的理解和感受。此外,通过模拟战役中的体能训练,教师讲解了战术动作和战略部署,强调了团队合作和纪律性在体育和国防中的重要性。课后,团队成员进行了观课评价,提出了建设性的反馈。赵老师基于这些反馈进行了深度反思,并撰写了课例研究报告。报告中,她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态度、学练赛情况、学习效率、评价语言的运用等,提炼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并提出了未来改进的方向。这一过程不仅将实践经验上升至理性分析层面,而且有效推动了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研究联动:跨层合作,深化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研究联动体现了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的理念,工作室采用跨层指导的方式,帮助每个课题组共同深化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在论证联动阶段,按照导师层指导中坚层,中坚层带领青年潜力层开展课题方案设计研讨,明确研究逻辑关系,确保方案的创新性、逻辑性和实效性。过程联动中,导师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主题教学研讨会等活动,鼓励教师在实施研究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扎实研究基础。研究成果梳理阶段,通过分层示范引领和一对一指导,提高成果报告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专业表达能力,形成高一层次团队带动低一层次团队,共同提升科研能力的良性循环。

例如,团队成员围绕“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体育课堂行为链诊断和优化研究”课题开展研究。课题由三个层级的教师共同组成。导师层首先为中坚层提供深度学习和课堂行为链等方面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训,然后中坚层带领青年潜力层通过头脑风暴和撰写文献综述,共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在课题方案设计研讨中,团队成员明确了研究的逻辑关系,确保了方案的创新性、逻辑性和实效性。比如,中坚层的张老师带领青年教师设计了一项关于“利用讲解—示范型行为链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的研究。他们通过分析“讲解-示范型行为链的基本构成”“讲解-示范型行为链在体育课堂中运用的方法”,结合深度学习理论,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数据收集方法。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导师层组织“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指向深度学习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等专题教学研讨活动,鼓励团队成员不断创新实践。张老师和团队成员在体育课教学中贯彻落实研究方案,收集了大量课堂教学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成果梳理阶段,导师层对张老师的研究报告进行了多对一指导,帮助他提高报告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专业表达能力。最终,这项研究成果《体育课堂教学中讲解-示范型行为链的运用》成功发表在《中学教学参考》上,为团队成员带来了科研成就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联动活动,团队成员体验到了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的力量,提升了科研能力,形成了高层次团队带动低层次团队的良性循环。

(四)应用联动:以成果推广为契机,提高成果转化率

应用联动能够促进优秀教科研成果的实际运用与推广。通过展课联动,将获奖成果的策略或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微报告、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深度解读。展课过程中,各团队积极参与,相互借鉴启发,实现成果在实践中的拓展与创新。在改进联动环节,针对已有的优秀成果,工作室引导成员寻找潜在的研究突破口,推动成果在应用中不断迭代更新,促进个体和团队在持续研究中积累知识、提升科研素养。这一系列的应用联动不仅有助于已有成果的价值最大化,更成为成员们开启新研究旅程的重要引擎。

例如,在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中,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凭借“互动式体育教学法”在该次比赛中获一等奖。该教学通过引入互动活动,增强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为了将此教学法推广至更多学校,工作室启动了应用联动计划。首先,工作室组织展课联动活动,由获奖团队在不同学校展示“互动式体育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展课中,教师们利用智能手环和移动应用收集学生的运动数据,实时反馈给学生,并根据数据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们在活动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活力,教师们也对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浓厚兴趣。随后,工作室举办了微报告和专题报告会,深度解读“互动式体育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评估方法。报告会上,获奖团队成员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同时邀请参与者就如何将这种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学进行讨论。在改进联动环节,工作室鼓励大家基于实践反馈,寻找进一步优化教学法的突破口。其中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提出,可以结合本地文化设计更具吸引力的互动游戏。这一建议被团队采纳,并迅速整合到教学法中,使成果更加贴合不同学校的实际需求。通过这一系列的应用联动,获奖成果不仅在实践中得到了拓展和创新,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科研素养的提升。

分层联动全面贯穿于阅读、实践、研究和应用四个维度,激发了体育教师的内在学习动力,尊重和发展了他们的个体差异,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三、结语

在过去三年中,名师工作室通过其分层架构与多维联动实践,显著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职称晋升方面,1名教师获得正高级职称,3名教师达到评审条件并成功申报,其他各层教师晋升比例均高于地区平均水平。科研方面,工作室成员的8项省级课题成功立项,3项已经结题,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也增长了30%。在教学竞赛中,工作室成员在省、市级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评比中25人次荣获一等奖。名优教师人数三年间增长了350%。教师满意度调查显示,超过90%的教师认为工作室对其职业发展有明确指导作用,并显著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87%的教师愿意推荐同事加入。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工作室在加速教师职称晋升、提升科研产出和教学质量方面的显著成效,展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创新性和广阔应用前景。

(1.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221132)

(2.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 221132)

(E-mail:mengxianming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