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监委重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024-12-13张馨予
12月2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了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刘金国作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国家监委重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国家监委披露,此前曾赴13个省区市开展明察暗访,严查严纠“督检考”过多过频、“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公开通报32起案例。各级监察机关共叫停、责令整改盲目“造景”项目700余个。
比如,河南省信阳市息县曾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出台文件“一刀切”要求定期清理本地区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路两侧野树杂草,要求留茬高度在10厘米左右。此外,息县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对主干路两侧可视范围和领导干部调研检查经常走的线路整治标准要求过高,这些公路两侧反复割草、干净整洁,但村内环境特别是背街小巷脏乱差。息县对公路沿线某村庄12户房屋“刷白墙”“加青瓦”,但对村内其他房屋未作任何整修,形成鲜明反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曾在乡村振兴迎检等工作中弄虚作假,2017年至2023年花费大量财政资金在农业园区大门等位置安装大型电子显示屏、建设参观通道,多次组织养殖户临时集中以制造市场繁荣、交易活跃假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便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近几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也是在强化警示震慑。在上述案例中,信阳市副市长、息县县委原书记汪明君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息县县委书记管保臣和县民政局局长、项店镇党委原书记陈敏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息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树伟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其他责任人员受到相应处理;墨玉县委原书记张冠军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其中就涉及“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问题。
相比2018年10月正式施行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总则中新增了对党组织和党员“切实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要求,在分则中,新增的第五十七条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行为由违反群众纪律调整为违反政治纪律,并规定“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上海市静安区纪委常委、区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主任王茜曾表示,《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内容,“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坚决纠治此类问题的决心和态度,不仅查处违纪行为,更纠正错误观念,有助于从思想源头上防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产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此前表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往往“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必须抓“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开展整治,督促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形成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