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夫人,年近六旬上马抗倭
2024-12-13邱文虎
在中国古代抗击外敌的故事中,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是武艺高强的少数民族女性,凭出色才能维护一方安宁;她创造的阵法和刀法被写入明代兵书,推动了明朝军事武术的革新;她更在国家危难之际跋山涉水,在抗倭战场上屡建奇功,被封为“二品夫人”。她就是瓦氏夫人。
在外是名将,在内是贤妻
瓦氏夫人,本名岑花,壮族,是明朝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人。岑花年幼时,家境贫寒,后来,她的祖父岑瑛率兵报效朝廷而被授以土官知州。岑瑛死后,岑花的父亲岑璋袭职。
岑璋通晓诗文,擅长兵艺谋略。因此,岑花自幼跟随父兄练武学诗,还有拳师教她兵书和拳剑。岑花颇具学武天赋,几年下来就练得一身好武艺,精于双刀、文武兼备。她从小就爱打抱不平,总是帮助弱小、除暴安良,因此受到州民爱戴,“尊之如姐,爱之如妹”。
15岁时,岑花嫁给田州府(今广西田阳县)第十六世土官指挥同知岑猛。这场婚姻可谓强强联合。田州地处西南边陲,田州岑氏土司素有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因骁勇善战而受到朝廷器重。
为了避同姓相婚之嫌,岑花改姓瓦氏,也就有了后来人们说的“瓦氏夫人”。婚后一段时间,夫妻恩爱,经常一同翻阅兵书,切磋对决,研习排兵布阵。瓦氏擅长双刀及长矛,鸳鸯刀与霸王枪所向披靡,被誉为“花双刀”;岑猛擅使方天戟和铁甲盾,两柄雌雄短戟耍得变幻莫测,被称为“猛狼”。
这对新婚夫妻不仅在生活中琴瑟和鸣,事业上也是齐头并进。当时,交趾(越南北部地区)兵与山寇围攻归顺州州城东的天险寨,寨城欲破之际,岑猛夫妇率俍军火速救援,突入敌阵,击退敌人,二人首战就打出了威名。
身为“地方长官”的夫人,瓦氏还是一位颇具政治才能的贤内助。岑猛外出巡察时,土司州府的政事均由瓦氏处理;平日见到岑猛行事有违正义,瓦氏必定会诚恳劝谏;若劝谏不听,她更是泪流满面,以此感化岑猛。在瓦氏的辅佐下,岑猛内修州政,外结流官,又通贡明廷,使田州实力大增。
本以为一切都将岁月静好,可偏偏命运在极盛之时给瓦氏带来打击,却也证明了一句老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至亲接连去世,独撑一方稳定
随着田州势力越发强盛,岑猛日益骄横。他压迫乃至攻掠其他土州,极力扩张地盘。对瓦氏的劝告,岑猛最初还应诺,后来则冷落瓦氏,先后娶了四房妾室。瓦氏只得在州衙外独自居住,教习儿子岑邦彦。
处在地方势力争斗漩涡中,岑猛难以明哲保身,屡次陷入政治斗争。嘉靖六年(1527),岑猛和岑邦彦在遭诬陷后相继死去,刚到而立之年的瓦氏夫人不得不独自撑起岑氏家族和田州的稳定。一方面,她斡旋于岑猛各庶子间的权力斗争中,以自己的政治智慧一次次化解了内部危机,统一了田州政权;另一方面,她尽心尽力抚育孙子岑芝,将他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继承人。
1537年,政局稳定之后,年少的岑芝获袭田州知州,瓦氏夫人辅佐孙辈幼主,摄行州政。在她的指导下,岑芝励精图治,深受人民爱戴。1550年,岑芝出征海南岛琼州,平定地方动乱。然而,内忧未解,外患又生。荷兰、葡萄牙海盗入寇海南,一边威胁边境安全,一边挑动当地部落动乱。如此动荡的情况下,明军主帅竟驱使岑芝所率的俍军孤军作战,致使岑芝一行被敌人所围。1553年,岑芝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孙子牺牲,瓦氏夫人再次承担起稳定大局的重任,带着岑芝留下的两个孩子面对新的考验。她令年仅6岁的重孙岑大寿承袭州职,自己则代为辅政,治理州事,“凡州之利害,躬为规画,内外凛然”。瓦氏夫人鼓励民众发展生产,重修田州城防,又以祖传兵法训练勇猛俍军,以保境安民。在她的治理下,田州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年近花甲的瓦氏夫人终于过上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58岁请缨,立下赫赫战功
与此同时,东南沿海的百姓却在倭寇骚扰下苦不堪言。明代嘉靖和隆庆年间,日本大批武士、浪人、商人破产而成为盗寇,同时受罢市舶、严海禁的政策影响,大量旅居日本的原明朝商人、破产农民和失意知识分子也转化为倭寇。他们结成海盗团伙,为害江浙沿海地区。
1553年,海盗集团头目许栋、汪直、徐海等人导引倭寇入境,在江浙沿海地区大肆烧杀掳劫。在福建巡抚谭纶、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光等领导下,东南沿海军民坚持抗击倭寇。之后,明朝廷又诏令兵部尚书张经总督各路兵马前往江浙抗倭,其中征调广西俍军5000人。
1554年,时任田州摄政的瓦氏夫人接到征调诏令。但曾孙岑大寿和岑大禄皆年幼,不能胜任军职。危难之际,已经58岁的瓦氏夫人,不顾族人反对,请求督府允许其亲自出征。张经准其所请,并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
当年10月下旬,瓦氏夫人亲率俍军共6853人在田州城誓师出发。俍军自带军粮,登船至邕州(今广西南宁)会合,再乘坐大船东下梧州,奔赴江浙沿海。
1555年3月,瓦氏夫人率兵抵达抗倭前线嘉兴,得到抗倭总督张经接见。怀着满腔报效国家的热忱,瓦氏夫人对张经立下军令状:“是行也,誓不与贼俱生!”
随后俍军投入苏州的盛墩之战,取得首战胜利。同年4月,瓦氏夫人奉命率兵进驻江浙海防第一要塞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卫镇)。不久,倭寇3000余人突袭金山卫,总兵俞大猷率军迎击却陷入包围,瓦氏夫人率俍军纵马杀入敌阵,解救出俞大猷。5月,倭寇集结精锐4000余人大举进犯嘉兴。张经指挥各路兵马,把敌人包围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一带,发起了王江泾大战。瓦氏夫人率俍军冲锋陷阵,多次击溃敌人。王江泾大战歼敌1900余人,被誉为明朝抗倭以来的第一大捷。
此后,瓦氏夫人率俍军先后参加了陆泾坝战役、漕河泾之战等重大战役,俍军往往“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瓦氏夫人的双刀更是锐不可当,使得倭寇闻风丧胆。明末清初的江苏著名武术家乌殳曾写下《双刀歌》,其中就有“手眼清快身脚轻,出峡流泉风撼火”的感叹。
瓦氏夫人击败江浙倭寇的“瓦氏阵法”,也引起抗倭高层的重视,俍军的排兵布阵法得到推广。在俞大猷指导下,戚继光组建的戚家军进一步创造出了著名的“鸳鸯连阵”,成为后期抗倭的制胜法宝。
瓦氏夫人因其战功卓著,先后受到嘉靖皇帝两次诏赏,并特封为二品夫人。1555年11月,瓦氏夫人告病还乡,朝廷命两广督臣随路护送。第二年夏天,她病故于田州府,享年60岁。
今天,广西百色市田州镇内的瓦氏夫人墓,静静诉说着这位传奇女性的故事;雷公屯的雷公祠里至今供奉着瓦氏夫人像,彰显着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奋勇当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份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编辑 余驰疆 / 美编 苑立荣 / 编审 张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