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的路径研究

2024-12-12潘莺吕永明

档案与建设 2024年12期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并将其融入各级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发展规划的背景下,档案馆面临着将数字档案资源转化为合规高效的数字资产进行流通使用的挑战。为此,档案馆需要将所保存的海量档案资源,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数据化,使之转化为数据资产,进而参与数字经济。南京市档案管理部门与数据管理部门携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为突破口,开展档案数据资产化的试点工作,从政策背景、转化的可行性、转化实现路径,以及如何进一步推动档案数字化开发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非遗档案;档案数据资源;数据资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中的传统技艺类项目大多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劳动,其在生产过程、技术应用和产品上兼具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等特点。随着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国家档案馆积极参与非遗档案文化的数字化开发。这些档案资源以数字形式重新融入企业运营与社会活动,数据化的非遗档案以资产形式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正从理论转变为现实。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和重要战略性资源,正在快速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充分发挥数据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将成为国家各级数据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国家档案局要求深化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融入各级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发展规划的宏观背景下,档案馆如何促进数字档案资源以数字资产形式合规高效地流通使用,成为关键问题。档案馆所保存的海量档案资源有必要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数据化,转化为数据资产参与数字经济,促进档案信息流通共享与价值实现。

目前,国内关于档案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个别论文围绕档案数据资产概念与模型进行研究,如张宁、宫晓东在国内较早归纳总结了企业档案与数据资产的关系,提出企业档案数据资产的概念[1];邓文霞立足档案资产论,提出档案数据运营成本价值四象限模型[2],为档案数据资产的治理与利用提供启示。另有少量基于企业档案或专门档案数据资产管理的理论探讨,如黄为尝试将数据资产理念融入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推动企业档案工作转型升级[3];朱富成、刘永、许烨婧则以应急处置类档案数据资源为例,探讨了档案数据资产化及其经济价值评估指标的构建[4]。综上所述,目前对于档案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的运作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尚未涉及,这成为档案资源数据开发转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南京市档案管理部门与数据管理部门通力合作,尝试以非遗档案为突破口开展档案数据资产化试点,从政策背景、转化可行性、实现路径以及未来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为档案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提供实践参考。

1 非遗档案数据资产转化与开发的实践基础

中国是全球首个提出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国家。2024年1月,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5]南京市政府于2022年成立了“市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工作。据南京市大数据局统计,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跃上新台阶,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数字产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南京市不断探索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模式,持续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创新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并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扩大数据开放和融合应用,丰富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提高数据要素供给数量和质量。同时,明确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内容、流程、授权要求、安全监管等事项;对于非公共数据,则提出按市场化方式“共同使用、共享收益”,以促进数据使用权交换和市场化流通。[6]

从档案行业来看,国家各级档案部门把档案工作现代化作为长期目标,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根据“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积极“推动档案信息化更好融入国家信息化大局,融入各级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发展规划”[7]。南京市档案馆于2022年通过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目前已完成超过1亿页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在部分机关单位开展了电子档案单套制接收试点,馆藏档案数字资源总量超500T;利用移动端查询、馆室互联、馆际合作、区域共享等形式有效提升了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档案馆编研工作初步实现数字化转型;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抗战档案汇编、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等图书编研成果19种69册。[8]此外,南京市档案管理部门加强对非遗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广泛开展非遗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接收中兴源丝织厂、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等一批非遗生产企业档案进馆,完成了南京云锦非遗档案数据库建设,探索南京云锦档案在新时代面向社会多维度宣传、开发和利用的有效路径。[9]

2 非遗档案向数据资产转化的可行性分析

在数据要素的经济运行过程中,非遗档案的数据形态和价值均发生了转化。档案数据的形态演进遵循“原始数据—数据资源—数据资产”的路径,档案的价值转化则沿着“碎片价值—潜在价值—实现价值”的轨迹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动态一致性(如图1所示)。非遗档案整理编目只是完成了数据的初加工,后续还需要进行分类、关联,并根据文本、多媒体数据的特点,利用结构化处理、语义处理等技术提取有用信息,以激发其潜在价值。数据资产化则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将数据资源与需求方的具体业务相融合,通过实际应用来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关于档案数据资产的讨论,往往着眼于企业视角,更多地强调档案数据资产是一种信息资源[10],实际上模糊了档案与情报资料的界限。从南京市的工作实际来看,非遗企业档案工作总体尚处于档案的数字化阶段,企业对于非遗档案开发具有较强的意愿,但一些重要的电子科技文件并未严格按照档案标准归档管理。在探讨档案向数据资产转化的条件和可行性这一问题上,叶雅珍、刘国华、朱扬勇等在《数据资产化框架初探》中提出的数据资产的必要条件及其可满足性[11]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数据权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多元

截至2023年底,南京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项目251项,其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5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13项。[12]以南京云锦、南京金箔等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历史跨越千年,传承谱系明确清晰,在相关档案史料中有连续记载。目前,南京市已形成了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生产企业、传承人、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多元共生的产业体系,一批头部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艺,在制造和研发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企业的专利、商业秘密、注册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均会形成相应的档案,企业对数据的权属明确,经转化为电子数据后可以实现数据资产确权。

2.2 数据价值:非遗档案潜在价值不断释放

非遗企业、传承人是非遗项目保护主体,也是非遗档案形成与开发利用的主要力量。非遗档案的形成与企业的生产、科研活动密不可分,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如南京云锦自近代以来保存下来的档案包括政府文书档案、企业经营管理档案、云锦织造工艺科技档案,以及云锦样本实物与纹样设计图、意匠稿、相关的图片和音视频等,其中所凝结和积累的织造工序、材料配方、图案、配色等技艺美学与艺术元素,以及由非遗文化加持01f9d7de5c9a12f6e410e0e8c625fbe6引发的叠加效应,在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大背景下,已成为企业开拓多元市场、打造高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档案馆、文博机构与社会各界围绕非遗档案文化开展二次开发,在文创产品、展陈、图书出版等方面形成了丰富成果,间接带动了非遗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转化。

2.3 数据资源:非遗档案数据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南京市档案部门致力于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指导非遗项目保护企业、传承人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展开非遗档案抢救性保护工程。先后征集了一批企业档案进馆,形成了南京云锦、南京金箔两大非遗主题档案馆藏;启动了南京非遗档案文化平台建设,以贯通非遗档案文献、文物、实物、音像数字资源。目前已收录云锦及丝织业企业档案7100余件,意匠稿近千幅,南京轻纺产业集团、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等单位珍藏云锦文物实物近400件,另有部分云锦大师个人作品、云锦活动图片、线上展览等收录其中。

3 南京市档案馆非遗档案数据资产转化试点工作探讨

在我国提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背景下,有效解决馆藏档案开放难题,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合理有序地参与包括档案在内的数据获取和使用,才能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的资源优势。有学者提出应当“把握数据权属特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13],将公共数据作为一种新型国有资产,由公共机构让渡数据财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通过公共数据开放赋能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创造性地提出了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和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产权制度,鼓励各地方探索数据产权、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方面的制度方案。[14]南京市档案馆按照该意见的要求,尝试淡化数据所有权,主动推动使用权流通,立足公共数据“有条件无偿使用”和“有条件有偿使用”的原则,以馆藏破产企业中兴源丝织厂的云锦档案为开发试点,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档案、云锦实物和图稿等经数字化采集后分批审核开放,交由第三方南京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确权登记和商业开发,目前已经与一些企业单位达成数据开发意向。

3.1 选择档案数据资源试点

据南京市档案馆调研,南京地区的一些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如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市场化、品牌化运作效益优良,颁布了一批非遗行业技术标准。此外,还有一些厂家开始借助数字技术转型,如在云锦织造过程中使用数字挑花机实现工艺迭代,或者设计发布数字藏品等,数据要素在企业和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日益突出。全市各方现存的有关云锦、金箔等非遗档案门类较为齐全,通过非遗作品活化、展览、研学、图书出版等形式,形成了丰富的数字开发成果,档案的数据价值受到认可。因此,以非遗档案数据资源为试点,将图稿、图片、多媒体档案作为数据资产转化重点,具备尽快形成数据产品的条件。

3.2 提升数据质量

根据数据产品开发流程,识别和采集有价值的档案,重点确保数据的质量、准确性与完整性。一是规范数据结构。南京市档案馆依据《南京市政务数据管理暂行办法》和《南京市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开放实施细则》等数据管理政策的有关规定,对照政务数据“五清单”(目录、数据、项目、系统、供需)研究馆藏档案数据结构与政务数据标准衔接转换。二是规范数据采集。从非遗档案形成源头抓起,加强元数据管理,加强数据标准化建设,按经营管理档案、科技档案、经典作品、名人档案、口述记录五类分类集成,打破以往档案领域以档案载体为分类界限。对传统纸质文件扫描数据进行OCR识别,对实物档案进行高清拍摄,实现文字、图片、多媒体数据一库贯通、一屏浏览,提供数据编目、归集、共享、开放等功能。三是优化数据治理。与数据服务商合作,完善数据管控制度体系和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借助AI算法识别数据内容,分析可能的用途和场景,引入专业的技术工具和人才,强化技术支撑。

3.3 选择数据合作运营商及运营模式

档案馆馆藏档案数据资源开发的安全风险与合规问题需要合作数据商具有公共数据运营的资质,在数据集成、数据治理、应用开发、网络安全等业务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经验积累,兼具数据技术能力与行业理解能力,国资背景的数据运营商优势明显。从数据治理环节切入,逐渐向产业链下游延展,拓展数据产品开发或数据资产管理等业务,并充分利用对数据供给、企业数据需求的理解,培育数据经纪能力,最终形成贯穿全产业链的业务能力。为了推动档案数据授权运营工作,南京市档案馆与南京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合作,对国内现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南京市运营管理办法,以“分类授权、多方协同、管运分离、生态共建”为原则,尝试设置档案资源授权方、监管方、数据提供方、数据运营商及使用需求方等不同角色及运作流程,引导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加快构建相适配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和标准体系。

3.4 开发数据产品

清洗、整合与转换从档案数字资源中提取的有用信息,随后运用分析技术,针对特定的业务目标、需求进行设计开发,形成数据产品。一是培育档案文化创意新产品。将档案文化与数字技术结合,探索非遗档案数据资源在元宇宙、数字藏品等方面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数字文创产品。二是打造档案文创数据运营场景。积极响应“数据要素×文化旅游”重点行动,面向文化创意、旅游、展览等不同领域和需求,联合开展跨行业、跨部门数据运营场景创新研究与集成,打造体系化运营场景解决方案。三是打造数据共享平台。将档案数据要素融入制造、旅游、教育、体育等产业发展中,跨界融合、多业融合,构建多层次、融合性服务业态,以档案数据资源开发和创新场景开放促进产业上下游单位集聚,引领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4 云锦非遗档案数字化开发的典型案例

目前,南京云锦非遗档案数据资源转化和开发日益显现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场景态势。随着非遗档案数据规模不断增长,档案对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并为非遗的数字化创作与价值转化提供了灵感源泉。

4.1 南京开展云锦色彩数字化研究

长期以来,南京云锦色彩体系缺少统一标准。明清两代“云锦色”是丝织物的官方色名系统。关于云锦的配色技巧,很多专业书籍都有研究讨论,从事纺织考古的工作人员通常根据文物分析大致推算出各种名称所对应的色彩。然而,因为年代久远,所见实物的色彩大多氧化,褪色程度不一,难以科学还原。云锦从业人员对色彩的学习,系师徒之间口口相传,根据经验主观判断,对色彩的准确界定工作无从谈起。近代云锦实际生产中使用的色卡,由蚕丝线经过染色,绕在卡纸上做成实物色卡。相对于印刷色卡来说,实物色卡的色彩更直观,但缺点是会因为光照、磨损等因素使丝线褪色,用久的色卡颜色便不再准确。2019年,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与高校合作,尝试运用现代技术数字化定义云锦色彩。实验团队依据现存云锦实物,选出27种常用色,对样卡中的色彩和对应名称的准确度进行评估矫正,形成一套经过筛选的色卡。通过专业测色仪器检测,得出每种色卡颜色所对应的LAB数值,以数字化方式形成了标准体系,从而建立了云锦色彩数据库。有了这些数值,在今后的生产中,如果需要用到某个颜色,只需提供它所对应的LAB值,即可得到准确的颜色,大大提高了精确度。有了这套设色标准,今后同款颜色的云锦面料就不会有“色差”,这也是对云锦档案数据分析和应用的成果之一。

4.2 非遗档案云平台应用上线

为了方便非遗档案的查阅利用,南京市档案馆创新搭建非遗档案线上展示平台。开发“金陵档案——兰台拾遗”应用,于2024年“6·9”国际档案日前夕在南京城市智能门户“我的南京”App上线,面向1100万注册用户提供云锦、金箔两大主题的非遗档案和经典作品鉴赏、音视频浏览、云展览、非遗线索征集等功能。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我的南京”Ap2d9838373ee8538f3965d1e623183e12p查阅档案馆近年来编纂出版的相关文化书籍,让广大市民“云赏”非遗珍档,在线领略非遗文化魅力。在此过程中,南京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合作运营模式,匹配供需双方,推进档案数据资源联合开发,试点云锦、金箔档案数据资产商业运营,联合江苏高淳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正源兴绸缎庄等企业共同探索非遗档案数据资源在文旅、制造等行业的应用,开发创意产品,打造档案文创数据运营场景。在档案数据资产运营试点方面,依据“数据二十条”,以促进数据使用权流通为目标,将馆藏经鉴定可开放利用的132幅云锦实物、意匠稿档案数据使用权授予南京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价值挖掘和市场化运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助力数字文化传播。

4.3 南京云锦数字文创产品开发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南京一些非遗生产企业利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积极尝试云锦非遗档案的数字化开发。以南京云锦研究所为例,其挖掘云锦纹样文化内涵,提炼“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基因,探索符合当代人品味的云锦文创。为了纪念2009年南京云锦申遗成功,云锦大师以国宝“九龙壁”为蓝本设计创作并于2022年推出云锦《九龙图》数字藏品,该作品先后获得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典金奖、迎春花奖等诸多奖项;南京云锦研究所还通过对作品进行数字化,利用区块链技术生成不可复制、可溯源、可在线转移的数字化艺术作品,如联合手游“闪耀暖暖”推出明代制式吉服,其设计灵感源自明代万历皇后绿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柿蒂缎立领女夹衣,通过将古老的手工技艺与现代数字化的潮流结合,将云锦的美用数字化语言呈现给新一代年轻人,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潮流。[15]再如由南京市演艺集团创排的全国首部数字非遗杂技融合作品《云织锦秀》,将杂技艺术与云锦文化有机结合,在南京市档案馆的支持下,在舞蹈编排和舞美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仙鹤、腾龙等云锦作品与图案,以现代杂技语言和3D视觉动画、数字科技融合交替,立体展现云锦织物及其精湛工艺,营造沉浸式的杂技美学空间,延展了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发展空间。

5 结 语

天津数据资产登记评估中心于2024年4月发放了全国首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资产登记证书》[16],对天津地区57种非遗项目,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在内的数据进行了资产登记,这一工作创新对于推动非遗档案数据资产的价值实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结合南京实际,在解决档案向数据资产转化流程的基础上,如何加强管理,提质增效,推进档案数据资产有序开发利用,尚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国家档案馆需在推动档案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的实践中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建设档案开放平台,引入国资数据集团和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数据集成、数据经纪、合规认证等服务,发布档案数据资产产品和典型案例,用丰富的实践和实际的利好收益激发企业参与数据资产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企业认识和发掘档案数据资源潜在价值,在支持决策、优化业务、产品创新等方面发挥出更多效益。把握数字中国建设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发挥现有档案资源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数据类型的优势,加大档案向数据资产转化的规模,加快转化进度,争取在一些热门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让档案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数据流通的过程也是多源多方数据融合的过程,档案、数据管理等部门应当密切合作,建设可信可靠的数据流通体系,探索适应档案数据资产特点的安全治理模式,提升监管效能。此外,还应健全数据产权制度,创新数据交易范式,将数据资源持有权与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分置,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保证数据可管可控,实现档案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和高水平安全管控的良性互动,逐步构建兼顾活力与秩序的数字治理体系。

作者贡献说明

潘莺:设计选题,修改论文;吕永明:收集资料,设计框架,撰写、修改论文。

注释与参考文献

[1][10]张宁,宫晓东.企业档案数据资产概念的辨析与确立[J].档案学研究,2017(6):57-60.

[2]邓文霞.从“资源”到“资产”:档案数据资产治理模型初探[J].浙江档案,2022(7):33-36.

[3]黄为.数据资产化视角下企业数智档案馆建设策略[J].机电兵船档案,2023(6):38-42.

[4]朱富成,刘永,许烨婧.应急处置类档案数据资产化及其经济价值评估指标构建[J].档案管理,2021(6):63-65.

[5]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关于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EB/OL].[2024-12-05].https://www.cac.gov.cn/2024-01/05/ c_1706119078060945.htm.

[6]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实施意见[EB/OL].[2024-12-05].https://www.nanjing.gov.cn/xxgkn/ zfgb/202405/t20240527_4675826.html.

[7]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4-12-05].https://www.saac. gov.cn/daj/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5 5c890762868683.shtml.

[8]吕永明.新时代档案馆编研工作组织实施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档案馆为例[J].档案与建设, 2023(7):61-64.

[9]吕永明.非遗档案的形成保护与开发案例研究——以南京市档案馆馆藏云锦档案为例[J].档案与建设,2022(12):108-111.

[11]叶雅珍,刘国华,朱扬勇.数据资产化框架初探[J].大数据,2020(3):3-12.

[12]非遗无界 共享未来 2023年南京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开幕[EB/OL].[2024-12-05]. https://www.ourjiangsu.com/a/20230609/1686316649569. shtml.

[13]唐建国.新数据观下的数据权属制度实践与思考[J].法学杂志,2022(5):49-63.

[14]构建数据产权、突出收益分配、强化安全治理,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基于对“数据二十条”的解读[EB/OL].[2024-12-06].https://www.ndrc.gov.cn/xxgk/jd/jd/202303/ t20230317_1351341.html.

[15]手游“闪耀暖暖”牵手南京云锦 跨界联动复制明代皇后吉服[EB/OL].[2024-12-06]. https:// baijiahao.baidu.com/s id=1707621979393909659.

[16]天津发放全国首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资产登记证书》[EB/OL].[2024-12-06].http://news. enorth.com.cn/system/2024/04/30/056121339.shtml.

(责任编辑:邵澍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