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变成“我们”
2024-12-12吴在天
婚姻的意义莫过于陪伴,可是这个过程中却很容易有孤独、不被理解的感觉。特别是当我们有满腔的情绪,希望得到伴侣的理解和支持时,收获的却是评价和教导,让我们委屈又愤怒。其实,这时我们想要的不是“你错了”,而是一句“我懂你”。
很有道理的另一半
朋友跟我倾诉一件事,她上周上班迟到了,女领导严厉地批评了她。她回家跟丈夫诉苦,丈夫完全站在领导一边:“你迟到了还不让人说吗?”她反复强调女领导的态度也有问题,丈夫却坚持认为。就事论事她不占理。朋友说,她真后悔告诉他这件事。
另一个男性朋友,他跟弟弟关系紧张,几乎见面就吵架,每次回去跟妻子倾诉,妻子总会客观地与他分辨对错,比如在哪个节点上,如果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就可以避免。男性朋友问她:“你觉得我是道数学题,需要你来求证答案吗?”
我的这两位朋友的心底其实都有一句话如鲠在喉:“是呀,这些简单的对错,路人都可以告诉我,你和路人的区别在哪里?你是我最爱的人,我不想听你说‘你错了’,我想听你说‘我懂你’。”
共情程度才是爱的深度
其实夫妻间要什么青红皂白,只要跟对方说“对对对,我懂你”就好了,因为这比公正地去分辨对错要重要一万倍。
夫妻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亲密关系,超过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也超过我们和子女的关系。因为它比前者更平等,比后者更自由。
感情越好的夫妻谈论的东西越私密,好的爱人是只属于彼此的树洞。我们关系的分量就是靠袒露了内心最脆弱、最阴暗、最不愿示人的那一面来证明。
我那个女性朋友不止一次这样被女领导“修理”,众目睽睽之下被讥讽得浑身发抖。当她倾诉的时候,她渴望丈夫懂得的信息是:迟到只是女领导针对我的借口,我受伤的自尊好想在你这里修复、安放。
至于我那个男性朋友,他和弟弟是同母异父的兄弟,母亲复杂的情史、天生的偏心让兄弟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每次矛盾爆发的深层原因远不止于事情本身。当他倾诉的时候,他渴望妻子读懂的信息是:尽管我年过40,我内心依然住着受伤的小孩。
细想一下,当伴侣开口倾诉,她的困惑,你帮她承担了吗?她欲言又止的伤痛,你用心去体会了吗?所有反复强调对错的人都没有做到,因为他置身事外。
但健康婚姻的本质就是追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情体验。家从来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家是讲共情的地方。
从“我”变成“我们”
很多人都喜欢美剧《纸牌屋》,《纸牌屋》里克莱尔和弗兰西斯的婚姻关系。一个是美国总统,一个是第一夫人,他们脸上的面具瞬息万变。但他们的生命中每天都有一刻最轻松——凌晨时分,靠着窗台,克莱尔点一支烟,弗兰西斯帮她点火,两人一起看向窗外的月光。
他们随意地谈论自己的野心,嘲笑白天亲手授予勋章的人,吐露下一步的阴谋。他们从不评判对方,不管对方说出多惊世骇俗的话,彼此只投以深深的注视。
弗兰西斯为了上位杀人、篡改历史甚至出卖国家利益,所有我们认为错到离谱的事,克莱尔都默许了,甚至欣赏了。因为他们二人世界的对错标准和世俗世界的对错标准从来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说的三观高度一致,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纸牌屋》第三季中,苦心经营终于上位的弗兰西斯遭遇飓风、债务、改革失败,面临弹劾的夜,他瘫软在地上大哭。克莱尔跑步归来,没有询问,没有建议,甚至没有语言,她脱下他的衣服,用身体强调着自己的存在——此刻,你还有我。这是她跟他说“对对对,我懂你”的方式——就算全世界觉得你错了,在我这里,你就是对的。退一万步,你错已至此,明天,这个世界就要开始对你千夫所指、万夫唾弃,但今天,我要先安抚你的情绪、拥抱你的彷徨、重塑你的信心,因为,在我心里,你的感受比对错本身重要。
所以,他们的婚姻关系如同连体,密不可分。弗兰西斯说:“我爱克莱尔,就像鲨鱼爱血。”
我们无法成为美剧里的男女主角,我们在婚姻中也很难做到完美。但想一想,当对方找我们倾诉的时候,我们先不去评判对错,而是全身心倾听和接纳,有那么难吗?
有时候我们跟对方讲半天道理,却彼此达不到共识时,争吵便发生了。
别说“你错了”,说“我懂你”。这就是我在你这里唯一想得到、全世界只有你可以给的安慰。或许你会说,“对方的观点的确有问题,我既然是伴侣,更应该帮对方纠正。”其实,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彼此视角与观点上的不同而已。试着先把自己的价值观放一边,去听听对方的想法,这也是婚姻的意义,那就是从“我”变成“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