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养老,新生活的可能性

2024-12-12JOJO王茗贰麻李清浅莫江南猫饭团

好日子 2024年11期

现在,“老龄化”成为一个高频词,“养老”这个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遥远而模糊的概念,也突然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

如今,年轻人面临着复杂的养老困境,无论是外部社会的老龄化,还是家庭范围的少子化,都让他们对未来和自己的老年生活感到焦虑。

但焦虑和想象并不能解决养老问题,不如静下心来和养老行业的从业者聊聊,或者看看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状态的人是如何看待养老,又是如何在现实中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准备的……聊完看完,或许会有所感悟,对现实中的社会养老现状能有更深的认识。

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处于中度老龄化的边缘。人们常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父母们的养老现状如何?年轻人又是怎么对待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的?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老年人的养老费用来源

(本题为多选题,故选项相加不等于100%)

目前,老年人的养老费用来源,“养老金”“继续工作”两个选项可谓并驾齐驱,分别占41.58%及43.24%,老人多依靠再就业和养老金养老,子女养老只占24.74%。

80后、90后子女每月给父母的养老费用

这里的养老费用,功能仅限于补助父母养老金,不包括父母帮忙带孙子、做家务的“酬劳”。从数字上看,80后、90后年轻人每月拿出千元帮父母养老的并不多。

多数80后、90后未来不准备靠子女养老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彼时养老将靠不上儿女。多数人指望退休金养老,有部分人期待更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多数年轻人还没有开始准备攒钱养老

数据显示,部分年轻人已开始为自己的养老操心,但还有近六成人没有为养老做准备。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关养老一事,60后群体多已做好准备,有近两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人表示没啥好担心的,认为“以后国家可能有新福利”。总体来说,为了更体面地老去,提早准备养老金已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因为被托付、被信任,就愿意做下去

学临床医学的王刚,毕业后在北京大兴区的一家内科医院跟一位退休的老教授实习。医院有收住老人的社会福利,老教授建议他:不如去主攻一下养老,你有医学的基础,养老以后会是个好事儿。

那是2003年,国内鲜少有专业的养老护理书籍。王刚挑了一些书,有老年人心理学的,有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还有通用的护理类的。他从一线护理员干起,给老人喂饭、穿衣、扶老人上厕所,因为有医学底子,还是稀缺的年轻男性护理员,很快他就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体谅,万岁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数量还在日渐增加,其中有不少失能失智老人,他们像是养老“水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他们的周全,才算养老攻坚的真正成功。王刚工作中最大的难点就是照顾老年公寓里相当数量的失智老人。

“做养老行业太辛苦、太心酸了。”这话是王刚替自己,也是替所有一线护理员说的。养老机构不仅要给老人提供各个维度的人性化的关怀,还要关注他们的家庭,关注机构里自己的员工,王刚通常是夹在中间,进行几方斡旋的那个人。

谈话间,一位老奶奶找到他说,“王院长,我来找你反映医生的问题。”这不知是奶奶一天里第几次找到他,但奶奶坚称是第一次。王刚说,很多失智老人都容易忘记眼前的事儿,一些久远的事情却记得,他们天天和老人在一起能发现,而匆匆一瞥的子女常常是不了解老人的异样的。奶奶老说身子麻,检查后各项指标正常,她因为医生不给开药频频与医生发生口角。王刚一边要安抚老人,一边还要给医生支招下次如何应对。

对老人对家属,王刚总是选择先安抚,委屈和压力自己先化解,然后再为护理员重建信心。他们聘请的心理医生,不仅要开解老人,也要治愈员工。“不求感谢,能体谅就是最大的安慰。”王刚说。

护理员,不好当

作为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王刚忙碌的日常为的却是别人家的老人。一线的护理人员大多都是这样,虽然有些心理落差,但因为身负一个个家庭的嘱托和信赖,他们愿意做下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院校开设老年福利服务与管理专业,有很多年轻的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实习,护理员队伍融入了年轻的血液,但四五十岁、经验丰富的阿姨仍然是主力军。相比专业护理技术,沟通是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技能,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与经多见广的老人“斗智斗勇”显然嫩了点。

但不管是年轻人还是有经验的阿姨,能胜任护理员的还是少之又少。“我们长期招聘护理员,一次能有数十人报名,见了面之后带他们去参观,捂鼻子、往后缩、不敢看老人的就落选,会淘汰一半。剩下的一半,经过培训、带教,还会淘汰一些,到最后留用的可能就只有一两个,一个没有也是正常。”王刚无奈地说。

虽然护理老人很辛苦,但是再苦再累,只要得到老人们的认可,收到家属送来的锦旗,王刚就觉得一切都值。这种认可带来的职业满足感,支撑着他以及像他一样在护理一线的从业者。

养老,是件美好的事儿

做人力资源出身的何颖善于与人沟通,“通过沟通成就他人的职业梦想”,是她给曾经的本职工作下的温暖定义。她坚持做公益很多年,对“助人”这件事有着天然的热爱和情怀,进入集团养老产业时,她就认定“这辈子,就干这件事了”。

养老渐渐变得不一样了

2017年,给她这种强烈信号的是,身边无数个朋友都开始谈论养老话题。那时,他们的第一个养老社区项目投入运营不到两年,只有作为从业者,才明白一个养老项目的落地有多难。每个项目,大到理念,小到适老设计、产品和服务项目的选择与嵌入,都需要无数次部门之间的磋商与交锋。她说,就像70岁的老人不知道80岁的老人想要什么,在稿纸上为老人规划这一切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了解老年群体的真正需求,她总是害怕自己和团队有替老人做选择的惯性思维。

近些年,何颖已经看到时间给养老产业带来的发展和变化。从资本一股脑儿地涌入大健康产业,到不好的养老机构被自然淘汰,大浪淘沙后,养老产业是向好、向上发展的。

人们的观念也悄然变化着。她记得一位老人在一次公开交流活动中突然哭了,当时她吓了一跳,以为老人住得不顺心。询问后得知,老人最初非常抗拒养老机构,是因为年轻时无法照顾自己的父亲,无奈将老父亲送去养老院,在铁链锁上大门的瞬间,父亲看他的眼神中透露着“被遗弃”,那个场景刻在他脑海里永远也忘不掉,本以为自己被送到养老院也是被遗弃了,没想到这里和在家一样,还可以种菜、养花。

对何颖来说,家的感觉就是院子里遛弯的老人随口跟她打招呼,“你回来了?”她觉得自己做着很美好的事情,这样想着,不禁嘴角上扬。

养老也在探索“理想国”

在日本学习、交流时,何颖有很多新发现,让她对理想养老院的样子有了更具象的理解。

有一次,在一家养老机构里,她看到了一把柄很长的勺子,她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这么长的勺子,后来答案揭晓,这种特殊材质的勺子,泡在水里勺柄会变软,可以缠在手臂上使用,是为失去手的人准备的。类似的用途各异的勺子、筷子有很多,产品的丰富和精细化程度让她震惊不已,无论老人遭遇何种病情、状况,总有一款可供使用的勺筷。

让何颖印象深刻的还有日本养老机构管理中的“惊讶记录”。老人因为某种情况被吓一跳时,护理人员就会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如果不同的老人在同一处都发生这样的状况,说明这处的设置有不合理的地方,不管是光线问题还是地面问题,都要找出原因,降低机构里的风险因素;如果某位老人在多处地方都出现同样的行为,则可能是老人身体机能的警示,每三到六个月,护理人员会对他进行全方位的健康评估。

在一些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会给经过特别评估的老人吃果冻状的食物,如鸡蛋果冻、鳗鱼果冻等等。后来得知,Q弹的果冻不仅方便肠胃吸收,更重要的是,比起流食,果冻进入口腔能刺激唾液分泌,对老人的身体机能训练更有好处。

在日本的所见所闻,让何颖的服务理念有了新的变化,也觉察出了涉及全产业的养老未来大有可为。日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最开始日本的老人对养老的期待也是被服侍、被伺候,后来慢慢从“介助”发展到“介护”,养老机构从提供生活帮助到尽可能地通过护理帮老人恢复健康。在这个变化中,高质量的数据和医学研究创新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如今,何颖在职的荣华养老已经和众多科技公司签了合作协议,将智能机器人、智能健康监测、智能出行、睡眠管理等先进科技分级、逐步应用到养老机构中。同时,荣华养老也开始涉及养老人才的培养。

未来,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如何老去

何颖告诉我们,如今退休的老人有办画展、书法展的,有出书的,还有申请入党的,俨然打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何颖所在的荣华养老管理着一些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普惠型的养老机构,以及近70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政府叫“日间照料中心”),其医疗团队和合作的机构会为居家的老人提供更好、更人性化的服务,比如为久卧病榻的老人提供的一种喷雾式清洗服务,只需要三杯水就能洗个舒服澡,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

何颖相信,未来人们的养老选择一定会更加多元化,老年人能更积极、自由地选择自己如何老去。

提前退休,跟父亲一起养老

个人感悟:

提前过老年人的生活,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充实有趣,我不宣扬年轻人提前退休,如果喜欢自己的工作,有社会参与度也挺好。

离婚后的猫壳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同事们都认为她找到了更好的下家,只有她自己清楚:筹备已久的计划,终于付诸实践了。当三保(公积金、社保、医保)皆空时,猫壳才真切地感知到,自己双脚踏进了豆瓣上“FIRE生活”里所宣扬的提前退休的生活里。辞职开民宿,不为创业,只是提前退休。她带着父亲,来到了东北人最喜欢的温暖南方城市,父亲是候鸟,她就当他的港湾。

“提前退休”的成功实践者

猫壳是哈尔滨人,2019年,猫壳的生活发生了巨变,离婚了,母亲也离开了。离婚的时候,法院给猫壳分割了两百多万现金和一套大房。充裕的物质并没有减少失婚、失去至亲对她的冲击力,身体的疲惫只是一方面,单位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邻里的流言蜚语时常让她心烦。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豆瓣上的“FIRE生活”小组,全称Financial Independence,Retiring Early,奉行先攒钱,后享受。支持者认为可以通过降低物欲、过极简生活,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每年靠4%的理财收益生活,就可在三十出头提前退休。

这个小组集结了近14万名豆友,都是为财务自由、提早退休而努力的年轻人,日常讨论与提前退休相关的职业规划、极简生活以及消费投资等话题。猫壳盘算了下自己名下的资金、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和投资,突然觉得有了可以提前退休的底气。

于是在2020年下半年,她正式结束了上班生涯。她去墓园看了母亲,拿着卖房款以及父亲和她手头上所有的积蓄,在南方的海边买了一栋别墅,提前进入了退休、养老的人生阶段。

退休第一年,猫壳把海边的别墅改成了民宿。民宿开业伊始,猫壳亲自负责管理运营了一段时间,在她发现职业经理人能以更专业的角度让民宿得到更好的收益时,她就当上了甩手掌柜。

猫壳给热爱旅行的父亲买了一辆房车。旅游旺季时,房车挂上客房的标签售卖,淡季时,她和父亲一起驾着车全中国游玩。她也终于有时间看上班时买的书,一年就看了四五十本。除此之外,就是运动以及偶尔社交。

猫壳如同“FIRE”小组宣扬的那样,将自己调试到一个相对简单的生活状态。她说,现在衣服、鞋子以舒适为主,护肤品、化妆品也不再唯大牌论,最喜欢的面霜是售价几十块的国产面霜。除了跟父亲出门旅行,生活中最大的支出,是养猫狗的费用。

当提前退休遭遇精神暮气

作为FIRE生活小组中为数不多的成功者,猫壳现在几乎很少再进这个小组。是的,她的确是过上了降低欲望,提倡攒钱、理财、健康保险的FIRE生活,但一段时间之后,总觉得人生缺少了成长与活力。

这种低欲望的生活,或许是一种慢性毒药,会令人永久失去热血沸腾的能力。至于怎么给自己创造活力,猫壳最近也在探索。她开始提升自己,报考各种职业资格证,怕离家近有惰性,索性舍近求远,天天坐车去图书馆看书,每天早上9点到,看到晚上7点30闭馆再回家,规律程度堪比打卡上班。与此同时,猫壳也在跟父亲一起计划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他们正在商谈买下隔壁栋的别墅,改造成一个候鸟老人的养老社区。

南方小城气候宜人,天空澄澈,有最悠长的海岸线和最鲜的海鲜,是很多老人过冬的首选。然而猫壳现有的民宿,客人以年轻人居多,设施和装修对于老年人来说,舒适性不足。为此,猫壳和父亲商量着专门为候鸟老人打造一个养老社区型民宿,环境是一方面,方便老人出行的专业设施必不可少,最重要的是要成为候鸟老人心灵的避风港和疗愈所。猫壳最近已在跟设计师接洽,如何满足和呈现出候鸟老人的需求。

尝试养老的几百天后,猫壳从低欲望的生活状态里觉醒,开始在自己提前退休的生活里,为真正的退休老人做点儿什么。

不能“养儿防老”,就要好好规划老后生活

个人感悟:

其实丁克也担心养老,不管是寄希望于养老院,还是计划“老年式潇洒”,现在不松劲儿,老年之后才有更多可能。

丁克族群肯定不适用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毛毛曾和亲戚朋友讨论过养老话题,但是探讨中总是带着刻薄的滤镜,妈妈“吓唬”她,在养老院的小世界里,丁克是在鄙视链的最低端,会被欺负的;表姐妹也劝她远离丁克,因为在她们眼中,丁克老了后可能会给亲戚的子女添麻烦,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打算老了之后 “薅侄子侄女的羊毛”?

但毛毛夫妇觉得,用养娃的钱来养老,前半生潇洒,后半生自由。早点未雨绸缪,储存健康和物质,老年之后,跟三五丁克好友一起过乌托邦式的生活也不是没有可能。

没有孩子,养老怎么办?

38岁的毛毛,结婚五年多,老公是西班牙人,人称大胡子。遇见毛毛前,大胡子曾在全世界70多个城市游历,因为中国爱人才在广州停留。他说自己可以居无定所,但不能让孩子也一起漂泊,他认为喜欢孩子的背后是巨大的责任,而这样的责任他承担不起。

那你老了怎么办?谁给你养老?父母的“担心式逼生”是毛毛和大部分丁克面临的日常。

但毛毛觉得这是一个辩证学的问题:如果你有孩子,是不是就一定老有所养?如果你没有孩子,是不是就注定晚景凄凉?答案都是不确定的。现在早已经过了“养儿防老”的年代,无论有没有孩子,更多的情况下,养老需要靠自己。

大胡子的澳大利亚朋友吉妮娜夫妇也是丁克族,他们已经开始计划和一帮丁克好友一起养老——约上两三个志同道合的家庭,搬到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地方,买上一块地,建上几栋房,爱人在身边,朋友做邻居。

毛毛觉得老年时如果在中国生活,也可以跟一两个志同道合的家庭择一美地,建(买、租)几间良居,彼此间互相照应。不过,健康的身体和可观的积蓄要早点开始筹谋,夫妻双方的养老保险也要完善。

“没有孩子这样的吞金兽,攒钱其实是一件相对来说简单的事情。”毛毛笑言。他们现在拥有一家收入可观的西餐厅,夫妇每年都会做一些健康投资,比如每周去三次健身房,每半年体检一次。毛毛坚信事前的锻炼永远比事后的治疗更有效。此外,她也给自己、爱人以及父母配置好了健康医疗保险,用以避免医疗费用拖垮生活。

丁克家庭早期的生活相较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在时间、精力、金钱方面,确实比较轻松,但到了人生的下半场,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无论处于何种家庭,都应该提前规划好老年的生活,这样才不会被人生的变故打得措手不及。”毛毛说。

友好养老,未来可期

当我们老了,该如何度过每一天?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已经步入老龄化,它们在“养老”之路上的诸多尝试值得我们借鉴。

瑞士:“时间银行”,先予再取很实际

“时间银行”是由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人们把年轻时照顾老人的时间存起来,等到将来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顾时,再拿出来使用。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善于沟通、充满爱心,每天有充裕的时间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数将会存入社保系统的个人账户内。

当你需要别人照顾时,可以凭着手里的“时间银行卡”去“时间银行”支取“时间和时间利息”,在信息验证通过后,“时间银行”会指派义工到医院或你家中进行照顾。很多瑞士民众非常支持这种养老方式,瑞士养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瑞士年轻人希望参加这类养老服务。

美国:开房车旅游,挺酷

美国老年人大多热爱室外活动,很多人在退休后走出家门“去看看天下”。夫妇俩一起开着露营车、大房车周游美国,已经成为近年来美国老人时尚的旅游方式。

这种房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家”,设备一应俱全,既是车又是房,可以上路,也可以煮饭、洗浴,还能装个舒服的大床,所以很受时间充裕、喜欢自由行的老年人喜爱。开房车旅游,是旅行也是生活,颇有一种四海为家的意思,但前提是车技要达标,也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英国:候鸟式养老,越来越受欢迎?

候鸟式养老意味着离开现有住宅,飞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去养老。最受欢迎的居住地是西班牙、意大利、泰国等,因为这些国家经常让人想到阳光、海滩、棕榈树和友好的居民。相对西欧和北欧,这些国家消费较低,很多老人认为异地养老更划算。异地养老大多是住在老年酒店中,这些酒店包吃包住,还有24小时护理服务。

德国:多代屋养老,互助照料

德国早就步入了老年社会,当地正在兴起一种“多代屋”的创新养老模式:对房屋安装适合老人、残障人士的无障碍设施,让不同年龄段的人能够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多代屋”中,有孩子,有年轻人,还有老年人,大家相互帮助,如同一个大家庭,老人的空巢感大大降低,社会参与感和生活幸福感明显增强。

据悉,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向“多代屋”改造工程提供共计1亿欧元的低息贷款,每个住房单元最高可以得到5万欧元的贷款,私人房主如果愿意进行改造,也可以获得一栋房子5000欧元的补助。

法国:人工智能,远程养老

智慧养老是近年来法国养老服务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养老产业通过与最新科技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相关联,实现了明显的产业联动,是拓展新型养老模式的有益探索。例如在巴黎,针对老年人的创新性远程协助解决方案已被许多家庭使用。这套远程协助解决方案可通过传感器自动检测跌倒、身体不适等异常情况,并以警报的形式传输到24小时电话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将根据情况派遣人员提供帮助或通知急救中心。

日本:开展独居老年人登记制度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当地政府实施了独居老年人登记制,只要登记相关信息,就可以享受到各种专业服务。比如老人在家中设置“一键紧急呼叫按钮”,得到讯息的保安或医护人员会上门查看;电话公司每周给独居老人打三次电话确认安全,如果三次电话都联系不上该老人或老人的紧急联络人,企业会在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有人会去独居老人家中查看情况。

考虑到有些独居老人做饭困难,政府还有特殊的“外卖服务”。专门有餐饮企业为区内有需求的老人烹饪多种软烂、易消化的菜品,或提供针对糖尿病、肾脏病等各种疾病的餐食。最便宜的套餐只需花费374日元(约22元人民币),最贵的套餐是541日元(约32元人民币),政府每餐补贴200~300日元(12~18元人民币)。

新加坡:养老日托所,老小一起“上学”

针对无暇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这个照顾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老龄人士。老少集中管理,既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防止了“代沟”的出现。

荷兰:老人和大学生同住

近几年来,荷兰的房价不停上涨,当地做出了一项创新试点:把老人院多余的房间,便宜或免费租给当地大学生,入住的大学生每个月至少要花30个小时陪伴这里的老人。陪伴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带老人出去散步,教他们用电脑,与他们一起看电视,让他们用罐装颜料在纸板上喷涂、认识什么是涂鸦艺术。

年轻人入住养老院,为老人的余生带去了乐趣。他们青春、富有活力,一个笑容,一句话,就可以轻松驱赶老人的孤独和压抑。而通过和老人相处,他们也获得了生活经验和智慧,明白了青春一去不复返,要珍惜当下的生活,有意义地过好未来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