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路蓝缕启创业 扬帆远航向未来
2024-12-11李磊
55年前,国营182厂,就选址建设在了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的陕西省汉中地区。她南临汉江,北依秦岭,一厂三地,互为犄角,是我国中型中程运输机和特种飞机研发基地,有着“中国预警飞机摇篮”的美誉。
55年艰苦创业,55年历尽沧桑,55年创新开拓,55年铸就辉煌。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形成运输机、特种机两大系列,五类装备,四十余种机型的产品谱系,成为装备我国多个军兵种部队的主力机种,并成功进入民航领域,出口多个国家,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其间,一代代陕飞人扎根三线,献身国防,历尽艰辛,锐意进取,以“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一篇篇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壮丽华章。
艰苦创业感天地 能力初成慰人心
1964年,毛泽东主席作出加强三线地区建设指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由此开始。成千上万名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兵,怀着奔涌激情,从祖国四面八方、风尘仆仆涌到支援汉中三线建设的工地上。1969年11月4日,三机部下达《关于一七二厂包建汉中大型运输机飞机厂的通知》,陕飞历史从这一天翻开。
三线建设起步维艰。按照“边建设、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原则和“靠山、分散、隐蔽”方针,建设大军和干部职工饥餐冷馒头,渴饮山泉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以三线人独有的豪迈气概,挑沙运石,搭路修桥,挖山掘洞,平整坡地,盖起一座座厂房,装起一台台设备型架,打胜“三通一平”攻坚仗,打通运八飞机生产线。连日暴雨导致山洪倾泻,泥沙俱下,横穿在厂区的两条水利干渠四处决口,十多座厂房进水,上百台设备被淹,部分建筑物位移。“生死存亡”关头,一份份“请战”书、一张张决心书飞向工厂指挥部,“治滑保厂”大会战全面打响,“青年突击队”“铁姑娘突击队”活跃在最危险、任务最艰巨的地方。面对厂房未建完,设备没安装,风水电气不畅通,厂房四面漏风,缺少行吊和工作梯,一千多项物资供应、金属材料、成品没有着落,仅有二百多名铆工且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严重参差不齐等种种困境,陕飞人的斗志被极大激发出来,“活着干,死了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绝不能让会战的列车在这里晚点!”66个日日夜夜,66场艰苦鏖战,一幕幕感天动地攻坚故事,一场场艰苦异常攻坚硬仗,克服外因、条件、周期等难以料想的困难后,陕飞人相继打赢型架基础之战、型架安装检修之战、组合件铆装之战、部件装配之战和总装试飞之战。
1975年12月29日,国产第一架中程中型运输机被成功送上祖国蓝天,创造了我国航空工业史上当年转厂、当年安装型架、当年试制飞机、当年首飞成功的奇迹。运八02架机成功首飞,向世人宣告:中国没有国产大型运输机的历史从此结束!
直面困难敢尝试 逆境奋争勇向前
三线穷, 三线苦,三线建设不容易。勉强打通生产线,但喷漆、热表处理、生产准备等生产线建了一半就由于资金缺口停下来,成为制约运八飞机发展“瓶颈”。1980年,运八飞机设计定型,受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影响,生产线一度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陕飞人再一次站在“生死抉择”关口。
危急关头,公司党委及时开展“运八向何处去”大讨论并形成高度共识:运八飞机自有其优势并具备潜在发展前景。“决不能让我国唯一的中程中型运输机在手中夭折!”以徐培林、马鹏辉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坚信以运八原型机平台为基础,必然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专业机型。领导班子及时作出“瞄准C-130,实施追赶战略,完善基本型,开发特种机,发展民用机,预研后继机”战略决策,制定“自力更生,亦研亦产,滚动发展,扩大成果”发展战术方针。在福利条件极差、文化生活落后、住房紧张、收入微薄情况下,没有现代化办公设施,就靠铅笔、图板设计出一张张图样;部分设备难以满足加工要求,就献计献策,大力开展技术质量攻关;没有恒温厂房,就依靠自然气温安排生产,夜以继日赶制合格部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陕飞积极面向市场,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坚持运八改进改型不停步,顺利实现了从单一军事运输到多用途转变、从主要装备空军到同时装备陆海空三军转变、从军用到民用转变、从满足内需到出口创汇转变。这一时期,运八海上巡逻机、运八无人机母机、黑鹰直升机载机、运羊机,成功实现运八飞机第一次出口,完成运八C气密型飞机设计定型,运八邮政机批量进入民航领域,以运八飞机为平台的专业飞机市场不断拓展,成功研制运八J警戒机……
逆境中求索、困境中发展的壮举,展示出运八飞机为平台的特种飞机改型实力,推动着运八飞机逐步迈上了系列化发展道路。
抢抓机遇迎挑战 改革脱困见曙光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转眼进入21世纪。
2000年5月,陕飞以进入国家重点保军企业为契机,紧抓国防战略调整重大机遇,争取到多项科研任务,随后加快实施组织机构和工艺布局调整,加速条件建设,开展技术攻关,确定运八飞机发展新思路,研制出以空警200预警机为代表的多个改进机型,成功诞生运八新平台。2009年扭亏为盈,开始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为向用户提供“管用、顶用、好用”的飞机,陕飞人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短短二十个月里完成改动量高达80%以上的新型机,促使飞机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有质的飞跃,创造载机成功首飞奇迹!为确保企业稳定持续发展,陕飞充分考虑地处三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生活单调,以及工作条件、福利条件较差,收入不高等因素,及时提出实现“新陕飞”目标。一方面通过立足自主创新,加快航空产品研制、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和运八“精品工程”、加快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改造步伐,推进改革改制,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综合实力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审时度势,根据三线军工企业发展特点,及时做出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决策,着手“诊治”企业“大而全、企业办社会”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进结构性调整,实现航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三产实业、社会服务业板块分立……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为陕飞轻装上阵,实现跨越式发展铺平道路。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陕飞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提升飞机技术品质及飞机性能,完善设计、制造、试验手段和新增试验检测设备,重点解决关键技术环节薄弱问题;调整补充完善飞机生产线,提升研发手段和数控加工能力,逐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一定特色、拥有一定优势的特种飞机及大、中型飞机研发体系。至此,运八飞机发展的春天悄然到来。
乘势而上催奋进 快速发展创辉煌
面对繁重科研生产任务与能力不足的矛盾,陕飞按照“调结构、强能力、转方式、上水平”发展思路,积极优化产能布局,大力推进条件建设,全面实施技术创新,持续强化基础管理,积极推动办社会职能移交,企业核心能力大幅跃升。
“十二五”期间,陕飞陆续研制出以运9、空警500预警机为代表的“明星机”,创造一年五机首飞研制奇迹,飞机交付首次突破两位数,并成功成为三机大部件承制商,陆续交付首架产品。新生产线、新厂房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高,工艺基础不断夯实,数控成型技术提升明显,数字化制造技术发展迅速,完成信息化主体架构构建和信息资源总体规划设计,形成数据管理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拉动式精益生产管控模式,基本形成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技术架构,彻底实现了从“产能不足”到“均衡生产”的华丽转身。
“十三五”期间,陕飞强本固基,改革创新,其发展潜能被彻底释放,以年均超过20%的增长速度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企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第一次迈进“航空企业百亿俱乐部”。进入“十四五”,陕飞筑“根”塑“魂”,全面领会新“1122”党建工作体系要求,将党的领导积极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培养“关键时候冲得上、关键任务扛得起、关键问题有办法”的核心骨干,推动企业发展顺利向前;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首责主责主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企“两大工程”,推进体系治理提升、全面质量提升、配套能力提升“三大行动”,实现产品研制和批产交付双胜利、经营管理和改革创新双提升,在企业党建、技术创新、改革改制、先进文化力建设、能源管理、队伍建设和职工福祉、外部形象展示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主题教育推进、合规管理、文化建设、关注民生福祉等重点工作上谋实事、求实效,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回望陕飞三线建设历程,从初创时的艰难探索、危机中的坚定守望到新时代的创新引领,干部职工不讲条件,不计报酬,自力更生,一心报国,在荒山上奏响现代工业的机器轰鸣,在画卷中绘制未来企业的宏伟蓝图!走进奋斗的新时代,陕飞人将延续“三线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艰辛和汗水铸就新的奇迹,用拼搏和智慧续写三线军工企业更加灿烂的辉煌!
(作者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