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岗”“课”融通技术路线实践
2024-12-11陈清韩飒
摘 要:职业院校推进“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找到适合各专业的实施路径。本文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为例,从专业面向的工作领域出发,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分析归纳得出对应的学习领域,目的是探索出适合各专业“岗”“课”融通的技术路线,助力各专业以学习领域(主干专业课程)为基础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岗课赛证 人才培养模式 “岗”“课”融通
1 绪论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提升职业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强调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把真实情境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把富有趣味的技能竞赛融入案例和情境训练,把具有含金量的职业证书融入学习成果评价,实现相互间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形成德技并修、理实并重、手脑并用、工学结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行业和产业端好用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文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展开讨论,从“岗”到“课”遵循的技术路线如赵志群老师工作过程一体化课程开发中的图1所示。
即以专业对应的工作领域(如图1中T1,T2,T3,T4等)为出发点得到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如图1中P1,P2等),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得到对应的学习领域(如图1中学习领域1,学习领域2等),在每个学习领域中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等设计合适的学习/工作任务(如图1中最右列的教学项目、学习情境等)。
2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产教融合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行业需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作为融合汽车产业、电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新方向的新兴专业,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本专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必须面对三个方面的难题:
(1)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面向岗位涉及整车及零部件生产、装配、调试、标定、测试、质量检验、营运及技术服务,涉及制造、销售及售后全产业链,对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跨度大、需求杂,典型工作岗位概括难。
(2)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涉及乘用车、商用车、物流车、功能小车以及固定区域作业车,行业产业虽给出了相关岗位能力的指导性标准,但各个企业大多按照自身岗位需求及定义来招人用人,整个产业的用人标准统一难。
(3)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全国各地的发展水平不均衡,整体是东部和中部发展较快,西部相关企业目前均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且用人需求量小,职业院校在对接区域内相关产业企业时必须密切关注企业需求,校企之间形成了解决学生就业的“一校一策”格局。
3 精确分析“岗”得出专业面向的工作领域
“岗”是每个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的岗位(群),是“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源头。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每个专业间分工细致、边界清晰的职业体系被深度重构,原有职业或岗位被不断升级与改造,人才边界变得模糊,岗位分工被灵活的、整体性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工作任务替代。通过深入企业关键技术岗位深度调研,分析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就业岗位(群),以此为基础归纳本专业面向的产业端工作领域。
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毕业生面向川渝地区服务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主要包含创新型技术科技公司智能汽车相关产业、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等,调研的岗位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发、安装调试、试验研究、数据采集、质量检测等岗位,自动驾驶安全测试、装调标定、数据采集、运营维护等相关技术岗位等。结合《高等职业学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该专业所涵盖的产业端主要包含研发辅助、生产制造、营运服务三个方面。对企业提供的初始就业岗位和发展提升岗位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类,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面向的产业端工作领域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面向的产业端工作领域在研发辅助方面主要包含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系统(部件)样品试制、试验,在生产制造方面主要包含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系统(部件)成品装配、调试、标定、测试、质量检验及相关工艺管理,在营运服务方面主要包含智能网联汽车整车营运与售前售后技术服务。
4 实施工作领域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
紧密围绕产业端归纳得到本专业面向的工作领域后,接下来需要对每个工作领域实施职业能力分析以便准确找出工作领域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中提炼归纳出来的,反映职业中典型性的工作内容与方式,每个职业一般包含 15 个左右的典型工作任务。
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面向产业端的4个工作领域实施职业能力分析,对各项职业能力按照其在车辆上所属的①传感器、②计算平台、③底盘系统、④智能座舱、⑤车路协同、⑥整车系统、⑦电气系统等7个类别进行归类,得到表2—表5各工作领域的职业能力分析表。
通过对表2—表5中的4个工作领域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后的关键词按照拆装、装配、标定、调试、测试、典型故障诊断与检修等进行归类,并与传感器、计算平台、底盘系统、智能座舱、车路协同、整车系统、电气系统等7个方面进行综合,得到本专业对应的7个典型工作任务,01智能传感器的装配、标定、测试、典型故障诊断与检修,02计算平台的部署、标定、调试、典型故障诊断与检修,03底盘线控系统的装配、标定、测试、典型故障诊断与检修,04智能座舱系统的装配、标定、测试、典型故障诊断与检修,05车路协同系统的安装、调试、测试、典型故障诊断与检修,06智能网联整车测试、数据记录与分析、测试结果分析、试验报告制作,07汽车电气及电控系统的拆装、调试、标定、测试、典型故障诊断与检修等。
5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得到对应的学习领域
从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并对其进行教学化处理,得到学习领域(主干专业课程),课程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把生产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引入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融入生产中主要影响因素创设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核心特征,“学习内容即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为例,其4个工作领域、7个典型工作任务、7个学习领域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7个学习领域即Ⅰ智能传感器装调与测试、Ⅱ计算平台部署与测试、Ⅲ底盘线控系统装调与测试、Ⅳ智能座舱系统装调与测试、Ⅴ车路协同系统装调与测试、Ⅵ智能网联整车综合测试、Ⅶ汽车电气及电控系统检修。7个学习领域(主干专业课程)的主要课程内容见表6。
6 结论
“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重要的培养模式,从“岗”到“课”的技术路线中,主要遵循的是赵志群老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各个专业遵照国家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深入本区域相关产业企业调研,从企业需求岗位出发,归纳出专业面向的产业端工作领域,实施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得到对应的学习领域(主干专业课程),完成课程内容及要求描述。各个院校以学习领域(主干专业课程)为基础,结合区域产业特色,结合自身学生、实训设备、师资等实际情况,从课程内涵、教材开发、课程建设、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均能走出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汽车类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为例》;立项单位:四川省教育厅;项目编号:GZJG2022-502。
参考文献:
[1]曾天山.试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J].教育研究,2022(5):98-107.
[2]燕珊珊.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价值、实现机制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5下):34-41.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