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子信息融合的汽车自动驾驶路径规划研究

2024-12-11杨硕赵旭政

时代汽车 2024年23期

摘 要: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融合技术已成为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实现高效路径规划的核心支撑手段。本文聚焦基于电子信息融合的汽车自动驾驶路径规划,概述电子信息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路径规划中的重要性,阐述全局与局部路径规划理论及其智能化提升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路径规划算法的优化设计,包括信息采集与处理、路径平滑处理、动态路径调整、实时优化机制和成本函数设计,旨在提高系统的鲁棒性、适应性和安全性。研究表明,基于电子信息融合的路径规划在复杂交通环境中具备显著优势,能够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高精度的环境感知和动态路径调整支持,本文总结了该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子信息融合 自动驾驶 路径规划 深度学习 动态调整 成本函数

0 引言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逐步改变现代交通运输格局,其核心在于实现车辆的智能感知、路径规划和决策控制。而路径规划作为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一环,决定了车辆在动态道路环境中从起点到终点的行驶路径及其避障和调整能力。当前,电子信息融合技术凭借多传感器数据整合的优势,为自动驾驶系统的路径规划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撑。通过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GPS等多源信息在数据层、特征层及决策层的多重融合,该技术能够实时、精确地识别和预测周围环境的变化,使路径规划更加高效且具备动态适应性。因此,探索基于电子信息融合的路径规划算法设计,不仅对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理论支持。

1 电子信息融合技术概述

电子信息融合技术作为当代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支撑技术,已成为推动自动驾驶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将多种异构数据源,如雷达、激光、摄像头及GPS信息等通过系统化的算法融合成高精度、低延迟的综合感知信息,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更全面的环境理解和决策依据。其基本原理源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通过数据层、特征层和决策层的深度整合,使系统能够动态适应外界环境的复杂变化,从而达到可靠、高效的路径规划效果。特别是在数据层融合中,系统通过滤波、去噪等预处理技术降低了感知误差,提高了对目标检测的精准度;而在特征层融合中,结合不同传感器的优势特征,能够有效弥补单一传感器的不足,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对环境感知的全面性与精准性。

进一步而言,电子信息融合技术不仅限于环境感知层面的应用,其对路径规划的动态性和鲁棒性也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融合过程基于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及贝叶斯估计等先进算法,能够在不同时间节点整合多源数据,使路径规划能够实时调整、动态更新,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动态的路况环境。此外,该技术还借助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手段,实现对高维环境数据的精准解析和高效建模,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等模型对感知数据进行深层特征提取,为路径规划提供精准的环境预测和安全冗余支持。这种基于电子信息融合的路径规划体系,因其高效性、适应性和安全性,为自动驾驶系统在多变、复杂的交通场景中实现自主决策提供了坚实保障。

2 汽车自动驾驶路径规划理论

汽车自动驾驶路径规划理论作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设计车辆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佳行驶路径,同时兼顾安全性、平滑性、实时性等多重要求,以确保车辆在动态、不确定的道路环境中实现自主行驶。路径规划理论包括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两大模块。全局路径规划一般基于道路网络和静态环境信息,通过构建道路拓扑图并应用A*算法、Dijkstra算法等图搜索方法,实现全局最优路径的计算。而局部路径规划则重点关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实时避障和动态调整,通过引入动态规划、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等算法,根据实时感知信息对局部路径进行优化和微调,以实现对复杂交通环境的有效应对。

此外,随着智能驾驶对精确性与环境适应性需求的提升,路径规划理论正逐步引入深度强化学习、神经网络等智能优化方法,实现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改进。传统路径规划方法多依赖于预定义的规则和条件,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复杂交通场景。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方法,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基于大量的仿真和实际道路数据学习到路径规划的最佳策略,不再依赖固定规则,而是通过自主学习构建对动态环境的决策模型。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使自动驾驶车辆能够在未知路况中具备更好的决策能力与自适应性,实现了规划过程的智能化升级,同时提高了在复杂环境中的行驶安全性和高效性。

3 基于电子信息融合的路径规划算法设计

3.1 信息采集与处理

在自动驾驶环境中,信息采集依赖于多源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GPS等,这些传感器分别具有不同的探测范围和环境适应性,因此实现对车辆周边环境的全面感知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同步收集和整合。为了确保信息融合的高效性与准确性,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预处理算法去除噪声及冗余信息,如采用自适应滤波和去噪算法来处理传感器误差。预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时间戳对齐,利用卡尔曼滤波、贝叶斯估计等技术融合多源信息,形成统一的环境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反映车辆当前位置的环境信息,还能预测潜在障碍物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路径规划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路径规划的实时性与鲁棒性,是构建安全、稳定自动驾驶路径规划系统的基础。

3.2 路径规划算法优化

在路径规划算法设计中,优化过程旨在提高规划路径的平滑性、合理性及实时性,以确保车辆能够在复杂交通环境中平稳行驶。当前主流的路径规划方法如A算法和Dijkstra算法存在计算效率和动态适应性方面的限制,因此需对算法进行优化设计。为提升实时性,优化路径规划算法可以采用分层规划的思想:首先利用全局路径规划方法在静态地图上计算最优路径框架,然后通过局部路径规划在实时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对路径进行微调,以适应动态环境。同时,可以通过引入改进型RRT算法(如RRT算法)优化路径平滑性,在确保避障和路径最优的基础上减少路径节点数量,提升路径连续性。此外,通过融合深度强化学习等智能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可利用学习到的策略应对不同的环境变化,减少对人为规则的依赖,提高路径规划的适应性和动态响应能力。优化后的路径规划算法能够更好地平衡路径长度、行驶平滑性和避障能力,实现更具鲁棒性的路径生成。

3.3 动态路径调整

动态路径调整是在路径规划过程中应对实时环境变化的重要环节,特别适用于多变的交通环境,如行人、障碍物的突然出现及突发性交通状况。为实现有效的动态路径调整,系统需要对周边环境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在路径偏离或环境突变时快速生成新路径。该过程依赖于高效的感知系统及电子信息融合处理,通过对目标物体的轨迹预测和周边信息的综合判断,动态路径调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为车辆提供更新后的最优行驶路径。具体实现上,可引入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以保证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如速度限制、转向限制等)进行路径调整,提高系统响应的精确性与鲁棒性。同时,结合深度强化学习,系统可在复杂环境中自适应调整,学习并优化应对动态环境的决策策略。动态路径调整能够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在实际路况中的应变能力,确保行驶的安全性和连续性,为构建具备高智能的自动驾驶系统提供重要保障。

4 基于电子信息融合的路径优化

4.1 路径平滑处理

路径平滑处理在自动驾驶路径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主要目标在于消除路径中多余的节点和不必要的急转弯,确保车辆行驶的连续性和舒适性。路径平滑处理不仅关乎乘坐体验,同时直接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前常用的平滑处理方法包括曲线拟合和曲率约束优化,例如贝塞尔曲线和B样条曲线等,通过对路径点进行平滑处理,使路径在转向角度、速度变化等方面达到连续性和平顺性。为保证车辆行驶平稳,平滑处理的算法设计需在路径平滑性和轨迹准确性之间取得平衡,避免由于过度平滑导致偏离规划轨迹。路径平滑处理还可结合车辆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调整加速度、转向角等变量,适应不同车辆的运动特性,确保平滑路径能够被实际执行。

此外,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实现路径平滑处理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考虑道路状况、车辆特性及安全性等因素。例如,为避免在急转弯或复杂路况中出现侧滑、失控等情况,路径平滑处理中需引入曲率半径限制,并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在此基础上,平滑算法可以通过融合深度强化学习等智能技术,优化路径平滑处理的自适应性。深度学习模型可以从大量驾驶数据中学习到路径平滑的优化策略,在特定环境下输出最佳平滑路径,从而有效提升路径的精确度与适用性。

4.2 实时优化机制

自动驾驶环境中,实时优化不仅是提高路径规划效率的关键手段,更是应对突发情况的核心保障。实时优化机制的实现需依赖于高效的数据采集和融合技术,将多种传感器数据通过信息融合系统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当前环境的综合信息,并通过动态模型预测对路径进行预判与修正。模型预测控制(MPC)是当前实时优化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可以根据车辆动力学和路径约束,在有限时间窗口内提供最优控制策略,实现路径的实时更新。同时,为保证实时响应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实时优化机制需具备低延迟处理能力,确保在毫秒级内完成环境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路径调整。

实时优化机制还需根据行驶场景的复杂性进行多层次的优化设计。简单环境下,实时优化机制可以快速通过小幅调整实现路径优化,而在复杂或动态环境中,实时优化则需要结合避障规划和路径再生策略,确保车辆能够在动态条件下重新规划最优路径。例如,在遇到障碍物或道路拥堵时,实时优化机制可以根据避障模型快速调整行驶轨迹,同时结合路径重规划算法(如动态RRT*)生成安全的备选路径。这种多层次的实时优化设计为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中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此外,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可作为实时优化机制的补充,使系统通过对历史行驶数据的学习提高动态决策的精准度和自适应能力,为路径优化过程带来更强的智能性。

4.3 成本函数设计

成本函数设计是路径优化算法的核心部分,它将多种路径规划要求通过数学形式量化,以实现对路径的综合优化。成本函数的设计需考虑安全性、平滑性、路径长度、行驶时间及能耗等因素,通过权重分配平衡各个目标,使最终规划的路径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同时兼具平滑性和高效性。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安全性是成本函数中最重要的权重项,常通过路径与障碍物间的最小距离、曲率变化率等指标进行量化,以确保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避障效果。此外,路径平滑性也是成本函数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加入加速度和方向角的约束,可以降低行驶中的突兀变动,为乘客提供更佳的舒适体验。路径长度与时间成本则决定了行驶效率,适当的权重设置可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为提升成本函数的适用性,优化算法需结合不同驾驶场景动态调整权重。以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为例,城市道路中需要更多地考虑避障和路径平滑性,成本函数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权重相对较高;而在高速公路上则更侧重于行驶效率,路径长度和时间成本的权重可以适当增加。动态权重设置能使路径规划更具环境适应性,确保在不同场景中获得最佳路径。此外,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通过海量数据训练获得针对不同环境的最优权重分布,为成本函数设计提供智能化支持,进一步提高路径规划的适用性。

5 结论

本文围绕基于电子信息融合的汽车自动驾驶路径规划展开研究,系统分析了电子信息融合技术对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的提升作用,并深入探讨了路径规划算法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包括信息采集与处理、路径平滑处理、动态路径调整和实时优化机制等。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信息融合技术能够有效整合多源传感器数据,提供高精度的环境感知和预测能力,从而提高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中的决策准确性和路径规划的动态适应性。基于智能优化方法的路径规划算法,不仅显著增强了车辆的自主行驶能力,也确保了行驶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参考文献:

[1]潘秀艳.电子信息与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J].汽车测试报告,2024(12):26-28.

[2]徐燕.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汽车设计中的应用[J].汽车测试报告,2023(11):31-33.

[3]卜贝尔.面向自动驾驶的数据融合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23.

[4]李亚辉,刘成晔,赵景波,等.自动驾驶汽车路径规划与轨迹跟踪研究综述[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3,36(01):28-33.

[5]朱良钦.面向自动驾驶场景的多传感器环境感知系统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