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4年中考作文命题全景透视与2025年备考启示

2024-12-11苏冯睿

初中生写作 2024年12期

2024年,全国已有约20个省份实施了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各省市地区展现了怎样的命题“风向标”?笔者搜集、研判了59个考区共83道作文题发现,润物无声,向美而行,“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显特色”,是各省市地区中考作文命题的统一特点。命题者所命制的作文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素养、能力和品质,更加多元,富有个人与时代的双重气息,更能激活考生对生活的感悟。了解2024年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与趋势,对同学们2025年备考有着良好的预测和引导作用。

命题形式——群芳争艳,“全命题作文”再领衔

从上表数据看,2024年中考作文命题选题作文增长趋势特别明显,即文题“二选一”的命题形式趋于主流。

全命题作文依然独占鳌头。据上表数据,全命题作文数量虽已超过所有题型的半数,但命题者并没有粗制作,而是把“有新意,做精致”融入文题设计中。譬如,上海卷“我也是个取水人”这一文题,题意的触角延展得更广泛,思维空间更充裕,是一道引人深思、富有文化内涵、引领当代中学生转变学习思维的好文题。这也让我们看到上海市对于中考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从关注自我的感受到关注思维的表达,再到在叙事中艺术地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这种演变体现了与高中阶段思维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教学衔接0bf0801022deefec348742669569efd6f5efbba50cf05a2f29967f470803acce与贯通。又如,长沙卷“考试的背后”平常中显得不平常。“考试”只是引子,“背后”的故事才是重点。提示语“平凡的事情背后也会藏着一些情感或道理”,提示考生选材的方向,提醒考生除了在意考试的结果,更要学会透过考试去体悟身边平凡的人、事、物,学会思考表象背后的情与理。

材料作文倍受命题者青睐。在搜集的83道作文题中,24道材料作文题占28.9%。尤其引人关注的是重庆A卷和B卷连续12年、天津卷连续7年考查了材料作文题,四川则连续8年超过半数的考区都采用了材料作文题。今年陕西卷的材料作文题新颖别致,与众不同。在文体要求上,不再是概念性地宣扬“文体自由”,而是更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与胆识,让考生可以大胆写书信、访谈稿、辩论稿,甚至可以写独幕剧本。这之于命题本身,是一次可贵的突破与跃升。另外,重庆A卷题一、山西卷、四川乐山卷等命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我们看出在高考中材料作文稳居榜首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对中考作文命题产生了一定影响,也成为必然趋势。

选题作文的命制更加优化。今年的选题作文上升趋势较明显,且备选的几道题目的匹配更趋科学,更利于擅长不同写作题型的考生选择,组合种类也更多样,体现出优化和创新。譬如,湖北卷以“任务群”形式呈现,凸显了新课标理念下作文教学对语文素养培养的积极作用。任务一以“树如人”“人如树”提醒考生要将树和人关联起来;任务二以《月夜》一诗为导引,提示考生应围绕“独立自主、自信自强、坚持自我、勇于超越”等关键词展开议论;任务三连续三个充满童趣的问句,延展了考生的想象方向。三个题目均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都有一个隐性关键词“姿态”。“姿态”即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的体现,能唤起考生对成长的思考。如此可以预测,未来的中考作文题,这种“一材多用”的任务驱动型命题形式可能会更加常见。

命题内容——亮点频现,体现价值引领

2024年各省市地区的中考作文命题的主题更加多样化,且更加注重命题的实用性,考查指向立德树人、家国情怀、成长励志、青春奋斗、人际交往、哲理思辨、自我发展、文化自信等主题。润物无声,向美而行。下面择其重点略加评说。

培根铸魂,落实立德树人导向。今年的文题命制进一步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和不懈追求。譬如,四川成都卷“赢,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乐的目的地。面对‘赢’与‘迎’,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新颖且蕴含深意。命题人要让文题重心放在“迎”而非“赢”上,强调胜败无所谓,要勇于面对各种考验,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福建福州卷的“看月和探月”切合时代特点,考查考生是否心系国事、与时代同步,是否关注令世界瞩目的科技壮举。过去我们是看月,现在是探月。考生应关注社会发展,激起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广东深圳卷的“看,风景在变”紧扣时代特征、城市特质,引导考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动词“看”,意味着是从考生自己的视野和角度去发现“变化”,从“变化”中感知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和谐,从而体现语文课程育人、写作育人的目标。北京卷第一题从中轴线以及近年来新设立的北京文化带入手,然后又以“漫游北京,寻古访今”一句对地域进行了限制,引导考生关注北京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从更多、更深的层面去了解北京、思考北京。江苏泰州卷的“红花还是绿叶”引导考生正确面对人生的选择。无论是红花还是绿叶,都有自己精彩的生命表现。对于个人而言,平凡人也有精彩的人生,也要努力绽放自己的光芒。精彩人生,并不会因为是红花还是绿叶就受限。2024年的许多题目都体现了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思想导向。

贴近生活,凸显励志成长。2024年的中考作文命题立足学生的真实生活,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聚焦学生的成长变化,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自我成长感受与成长收获,出现了许多贴近生活、关注热点、凸显时代主题的好题。譬如,河南卷的“我的成功密码”中“我”提示考生应关注自我,“成功”提示考生应审视自我成长,“密码”即成功路上的收获、悟到的道理。文题所供材料关注到考生在成长道路上可能面临的困境,启发考生回顾自身的成功经验,“找回希望”“重振精神”“调整”“坚持”,引导考生着眼于长远发展,正确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陕西卷以虚拟情境来引导派生作文题目,起于“亲子关系”这一日常话题,阐于“亲子关系的现状素描”,落于“你向往的亲子关系”。题目因生活而来,应生活的“真实问题与现实痛点”而生,不悬空拟题,更能激发考生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思考点和共情点,引导考生思考如何与家人相处,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做指引。北京卷第二题既有传统意义观照下对“盘中餐”的理解,又引导考生对“盘中餐”有新的补充与开拓;既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又不简单地囿于生活,在熟悉的情境中见出考生理解中的不同旨趣。构思时,如果能将地域美食上升到家国情怀,立意就升华了。吉林长春卷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引导考生在寻找“好消息”,发现“好消息”,传递“好消息”,再创“好消息”的思维活动中汲取喜悦、美好、成功、自信等精神力量,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此类题还有江苏扬州卷的“从‘有意思’出发”、江苏连云港卷的“天呐,原来这么有意思”、江苏无锡卷的“城与的故事”、四川内江卷的“我也有自己的光芒”、四川南充卷的“阅读助我成长”、山东东营卷的“我做对一道选择题”、山西卷的“这样的表扬好温暖”、甘肃卷的“家门口的故事”等。

指向思辨,注重语文素养。受高考作文注重考查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影响,2024年中考作文命题进一步增加了思维的容量,朝着更具思辨性和文化性的方向演进,考查考生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哲理思辨的准确性和力度拉开得分差距。譬如,重庆B卷第一题的材料为“圆也美,缺也美;明也好,隐也好;月,天天是一个全新的自我”,考生需深入剖析诗歌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圆”与“缺”、“明”与“隐”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展现出的多样状态,引导考生从月亮的圆缺、明暗等自然现象出发,思考完美与缺陷、显耀与隐退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拓展至人生成长方面,探讨如何迎接全新的自我。河南卷第二题的材料提供了四名同学分享的登山方法,将成功经验分别指向“目标与希望”“回首与前行”“驻足与继续”“停下与坚持”,角度多,具有思辨性,体现了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此类题还有江苏连云港卷的“助人者,天助之”、辽宁省卷关于“名人的‘字’”的材料作文、安徽卷关于“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的材料作文、黑龙江哈尔滨卷的“心动就要行动”等。

助推“双减”,紧密关联教材。2024年各省市地区的中考作文重视紧扣教材命题,坚守语文核心素养,让考生在审题时不会有太大的心理障碍,实现教材与考试的有效迁移,从而让“双减”落到实处。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概括课文内容进而引出题目。譬如,四川内江卷以“我也有自己的光芒”为题,导语是“杨绛笔下善良的人力车夫老王,在逆境中充满勇气的女盲聋作家海伦·凯勒,为非洲农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水稻专家杨华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光芒。我们也要发现自己的光芒。因为这光芒,我们便无惧征途的黑夜;因为这光芒,我们更热爱人间的烟火;因为这光芒,我们更坚定心中的远方。”材料中呈现的三个人物分别来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教材中的《老王》《再塑生命的人》,以及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前两个人物启示考生平时要注意教材中重要人物的精神内涵,第三个人物启示考生应关注新闻时事和热点人物。二是紧扣教材篇目进行阐述。譬如,四川眉山卷提供的材料“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叙写了关于母亲的点点滴滴,海伦·凯勒写了她老师带给她的一些希望,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写到鲁迅先生给她的帮助”,引导考生思考人生中重要人物对我们产生的深远影响。此类题还有江苏南京卷的“一个代表作的诞生”、四川泸州卷的“让我的语文”等。这些题目启示我们在平时写作中要重视教材文本,回归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在写作方面的示范作用。

中考作文命题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导向。2024年中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与趋势给2025年备考带来四点启示:一是记录独特而有深度的生活感受,关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写个性作文。二是思考生活,关注社会,对社会问题能有自己的判断与评析,写思辨作文。三是关注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写创新作文。四是加大阅读量,广泛积累素材,写贴近生活的本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