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文化经典 悟劝诫之法

2024-12-10吴桐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4年42期

内容介绍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记载史料的字句间、篇章里,凝结了古人的深邃思想与无穷智慧。古代先贤留下的谆谆教诲,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在新时代仍旧感召人们向上向善、泽被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劝诫后世类文言文,在阅读中领悟先贤大家精妙的劝诫艺术,学习他们的人生大智慧。

精品展示

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二字

沅弟、季弟左右:

沅弟以我切责之缄,痛自引咎,俱蹈危机,而思自进于谨言潮该路,能如是,是弟终身载福之道,而吾家之幸也!季弟言亦平,温雅,远胜往年傲惰气象。

吾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散馆,十月二十八日早侍祖父星冈公于阶前,请曰:“此次进京,求公教训。”星冈公曰:“尔之官是做不尽的,尔之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做,更好全了!”遗训不远,至今尚如耳提面命。今吾谨述此语,告诫两弟,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唐虞之恶人,曰丹朱傲,曰象傲,桀纣之无道,曰强足以拒谏,辨足以饰非,曰谓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皆傲也。

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傲字,以儆无恒之弊,近来又力戒惰字。昨日徽州未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是之见,既败之后,余益加猛省,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澄侯、子植、季洪三弟足下:

二十五日,接到澄弟六月一日所发信,具悉一切,欣慰之至。

发卷所走各家,一半系余旧友,惟屡次扰人,心殊不安。我自从己亥年在外把戏,至今以为恨事,将来万一作外官,或督抚,或学政,从前施情于我者,或数百,或数千,皆钓饵也。渠若到任上来,不应则失之刻薄,应之则施一报十,尚不足满其欲。故兄自庚子到京以来,于今八年,不肯轻受人惠,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将来若做外官,京城以内无责报于我者,澄弟在京年余,亦得略见其概矣。此次澄弟所受各家之情,成事不说,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赏读

《曾国藩家书》主要收录了曾国藩写给自己家人的书信,字里行间流露出曾国藩的思想、个性、为人处世之道。第一篇《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二字》中,曾国藩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弟弟,戒傲戒惰既是祖先遗训,亦是能让人一生受益的人生法宝;第二篇《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中,曾国藩就弟弟此番欠人情的事情谈及自己做官不敢欠人情之事,以此告诫弟弟: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从这封书信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善于现身说法,谆谆教诲,真情流露,做到言之有情,更能达到劝服的效果。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宫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杜牧《樊川文集》)

●赏读

杜牧身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的晚唐时期,此时的唐敬宗骄奢淫逸,终日嬉戏,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当时的唐朝面临着藩镇割据、边患频频等诸多问题,国家逐渐走向衰落。杜牧目睹此种乱象,欲以有前车之鉴的秦朝为例,来警示当时的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要以史为鉴、关心百姓、励精图治,避免走向与秦朝一样的覆灭结局。同时,这也是对当时社会种种弊端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篇文章流传千年,对后世亦有劝说效果,2019年《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里边也以《阿房宫赋》中的观点来告诫全党,任何一个政权的建立都不容易,保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也不容易。杜牧此文,通过对历史的书写来表达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借古讽今、言之有物,达到了良好的劝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