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实践策略

2024-12-10李玲

教育界·A 2024年31期

【摘要】剪纸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从提升审美层次、创设实践机会、弘扬民族经典等三个方面阐述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价值,从渗透历史、欣赏作品、传授技巧、创作作品、优化评价等五个方面探讨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开创美术教学新局面。

【关键词】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李玲(1993—),女,福建省厦门市金安小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艺术课程的总目标之一是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教师应提高对剪纸教学的重视程度,深入挖掘美术教材中与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作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学习需求等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欣赏与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促进他们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及动手能力的同步提升,为他们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价值

(一)传承剪纸艺术,提升审美层次

剪纸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受欢迎的活动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1]。剪纸艺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各个地区的剪纸作品风格迥异,为小学美术剪纸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课外素材。新颖的剪纸作品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直观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和人文素养。

(二)培养创新意识,创设实践机会

剪纸的创作形式灵活,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还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其创新意识。具体而言,在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后会根据课程主题布置相应的剪纸活动,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自行创作。此种方式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他们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象与联想,将课堂上收获的剪纸方法和技巧迁移到全新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经典

剪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经过千百年历史流传至今,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既能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他们掌握更多教材中没有提及的知识,又能让其真正领略古代剪纸艺人的巧思妙用,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主动参与到剪纸的学习与实践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起到推动作用。可见,小学美术剪纸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促使学生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经典,为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二、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渗透剪纸历史,丰富文化感知

渗透剪纸历史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知识之前引入与剪纸艺术有关的人物或故事等,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踊跃参与后续活动,丰富文化感知,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在备课环节,教师要仔细阅读教材,归纳重难点内容,并利用互联网搜集与剪纸有关的拓展素材,将课内外知识加以整合,制作成精美的课件或微课视频,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展示。趣味性的历史资料能够提高学生对剪纸的研究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对剪纸艺术形成全新的认识,保证各项剪纸活动的顺利开展。此种方式能够将剪纸的发展历程巧妙渗透到美术教学中,有效丰富学生的文化感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2]。

以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对折剪纸”的教学为例。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学会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并将其拼贴成一幅画。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感知,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剪纸的起源与发展:西汉时期,纸的发明推动了剪纸的出现;到了唐代,剪纸进入大发展时期;宋代,造纸业成熟,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到了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走向成熟。展示完课件中的拓展素材后,学生对剪纸艺术能够形成全新的认识,产生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讲授新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蜻蜓、螃蟹、虾等图形的特点,思考应如何通过剪纸的方式加以呈现。渗透剪纸历史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探究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切实保证其美术学习效果。

(二)欣赏剪纸作品,领略独特神韵

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真实经历、美好夙愿等,是一种精神信念的集成。另外,不同地区的剪纸作品在艺术风格、文化内容、呈现方式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观察教材中提供的剪纸作品,通过多角度分析初步体会剪纸的艺术气息。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与主题有关的拓展作品,引导学生以对比的方式开展深度研究,辨析不同剪纸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多元作品的熏陶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梦幻的城堡”的教学为例。这一课要求学生掌握画、剪、折等制作城堡的方法。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城堡,让学生自由讨论,说一说城堡是什么样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明确本课主题。其次,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迪士尼乐园的城堡、天空之城、西班牙塞戈维亚城堡的剪纸作品,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城堡是由哪些形状拼接而成的,让学生认识到城堡是由多个图形组成的。最后,教师提出互动问题:“通过对剪纸作品的欣赏,大家知道了城堡的构成,如果让你以剪纸的方式设计一座城堡,你会怎样操作?”教师利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提升其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其领略剪纸艺术的魅力,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3]。

(三)传授剪纸技巧,奠定实践基础

在剪纸教学中,在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发展形成一定的了解,能自主赏析优秀的剪纸作品后,教师应传授相应的剪纸技巧,亲身示范,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具体流程。而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剪纸技巧,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创作提供理论支撑。

以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未来的建筑”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未来的建筑,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提前准备剪刀、卡纸、胶水等工具及世界各地著名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建筑造型的独特之处,包括其外形、房顶、门、窗户等,让学生初步明确剪纸的重难点。接着,教师详细介绍剪纸流程,讲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传授如何科学选择纸的材质,一边描述一边亲自示范,使学生掌握剪纸方法。由此,学生能够明确剪纸的基本流程与操作技巧,根据本课主题完成剪纸方案的设计,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四)创作剪纸作品,培养动手能力

1.立足学生学情,分层次临摹或创作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美术基础、学习方式等因素设计多样的剪纸活动。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临摹为主,引导他们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仿照教师提供的剪纸作品,如具有特色的植物造型、熟悉的动物、生活中常见的装饰等,进行实践,使其初步掌握剪纸的具体流程,从中领悟剪纸艺术的造型美和寓意;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剪纸的难度,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鼓励学生适当加入自己的想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作品;高年级学生的美术综合水平有所提高,在他们掌握一定的剪纸技巧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大胆创作,用特有的方式呈现自己的作品[4]。

以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对称的美”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用剪纸、绘画等艺术手法表现对称与秩序美,呈现事物之间的组成规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大自然中具有对称形式的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种规律性排列的对称之美,让学生制作蝴蝶剪纸。同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在保证蝴蝶外形、花纹、颜色均左右对称的同时使其更加美观,切实提高剪纸作品的观赏性。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发挥创新思维,灵活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根据教师的提示加入新颖的想法,使剪纸作品更具特色,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立足实践操作,学习和练习相结合

剪纸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与绘画和手工制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在剪纸教学中,在学生初步掌握剪纸的基本要领后,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主题设计相应的练习活动,让他们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确定最终方案。由此,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具体的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习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审美创造意识等,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元宵节里挂彩灯”的教学为例。这一课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根据节日的特征,利用各种材料和多种创作形式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学生介绍自己的预习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展示自制的彩灯,通过拆开和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制作方法及具体步骤,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总结出制作彩灯的具体流程为“画—剪—折—粘贴—装饰”,并一致认为“剪”是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彩灯的外形。然后,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彩灯。学生们设计出新颖且美观的彩灯,充分保证彩灯的呈现效果。学习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5]。

(五)优化剪纸评价,发扬传统文化

评价是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科学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真实反馈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剪纸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除此之外,评价还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剪纸方面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化学习指明方向。因此,教师要优化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听课状态、互动程度、练习情况及最终呈现的剪纸作品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同时,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先反思自己的表现,然后点评其他同学的课堂表现,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以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让剪影动起来”的教学为例。教师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及学生的美术基础水平确定本课的评价标准为:了解皮影的造型特点和表演特点,能够用卡纸剪出人物的轮廓;掌握皮影的制作方法,提高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完成实践任务后,学生先进行自评,指出自己在剪纸中的问题,而后评价搭档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通过不同维度的分析充分掌握自身的剪纸水平。教师则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结合其剪纸作品进行评价,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后续的剪纸活动,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充分保证剪纸教学的实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渗透与剪纸有关的历史故事,展示丰富的剪纸作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文化感知能力,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做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重点传授剪纸方法与技巧,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创作,并针对他们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在多元活动的辅助下提高其审美情趣、文化意识、实践能力,培养其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志倩.美术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传承及创新[J].三角洲,2024(15):230-232.

[2]王乐.趣味实践 文化传承:小学美术教学和民间剪纸文化的融合策略[J].读写算,2024(15):29-31.

[3]杨迎春.拿云在手见功夫: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传承与创新探讨[J].对联,2024,30(8):30-32.

[4]刘静.依托剪纸艺术 优化美术教学:传统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4(12):144-146.

[5]姜以文.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路径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4(3):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