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12-10崔守兰

教育界·A 2024年31期

【摘要】核心素养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音乐学科则起着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大单元教学,以大主题整合知识,以大概念统领教学活动,通过大问题、大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大情境中感知、理解、表现及创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素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作者简介:崔守兰(1978—),女,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

核心素养需要基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大单元教学是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时,要结合大单元教学系统化、结构化、整体化的特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文化理解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将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七彩版图”为例,试论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提炼主题概念,整合教学素材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强调以大主题或者大概念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为此,教师可以将教材内的自然单元作为教学素材,也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对其进行跨年级、跨单元的整合,还可以适当补充课外教学资源。教师在组织大单元教学期间,需要有效整合大单元教学素材,为通过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2]。

在教学本单元前,教师结合教材提炼主题概念,据此设定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地图—听音寻路(片段)》《瑶族舞曲(片段)》《美丽的星座》《我爱我的家乡》这四首音乐以及竖笛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祖国辽阔的版图、多样的民族以及丰富的文化,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音乐风格的差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可以提炼“聆听版图之音,爱我多彩中华”这一主题概念,并结合主题概念对教学素材进行整合,如增加《我和我的祖国》《我的妈妈叫中华》《爱我中华》等经典爱国歌曲,增加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我的家在日喀则》、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草原赞歌》等经典民族歌曲。同时,教师还可以立足于本单元主题中的“版图”一词,将不同地区的歌曲作为拓展素材,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赶花会》、陕北民歌《黄土高坡》、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等,让学生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刻内涵,进而热爱自己的故乡。可见,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为学生提炼出大单元的主题概念,并以此为中心,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如将有联系的跨年级、跨单元的内容相结合,或者融入有价值的课外资源,为开展大单元教学做好准备。

二、制定教学目标,凸显育人价值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注重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即不仅仅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还关注学生在德育、美育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教师要结合具体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在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以音乐陶冶学生情操、涤荡学生心灵,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本单元前,教师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制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多样而复杂,既有激昂的交响乐,又有极具特色的民歌。每首音乐都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因此,教师对教学目标做了如下设计:1.让学生欣赏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片段)》,了解它的演奏形式和风格,知道乐曲题目中“地图”“寻路”的意思,明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2.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美丽的星座》《我爱我的家乡》等歌曲并保证节奏、音调准确,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3.让学生掌握瑶族音乐的特点,欣赏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片段)》,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以及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4.让学生能够对音乐进行个性化创编,表达歌曲中的情绪,认识到中国幅员辽阔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努力。可见,依据核心素养要求制定的目标充分凸显了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有利于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按照大单元教学目标,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综合发展。

三、开展教学活动,落实核心素养

(一)构建教学情境,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现实情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开展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体验,学会从多个角度感知美、欣赏美,提高审美素养[3]。

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借助音乐中的情境,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本单元的《地图—听音寻路(片段)》是由谭盾创作的,取材于湘西的民族风俗。该乐曲题目中的“听音寻路”最初源于一位能通过敲击、揉搓不同的石头奏出不同的节奏和音高的湘西土家族的老人,这让作者惊叹不已。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据此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湘西的民俗风情。具体来说,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几段声音,让学生猜测这些声音是什么。第一段是溪流的声音,学生很快便猜了出来。第二段是苗族少女身上戴着的银饰发出的声响,学生费了一番周折才猜出来。第三段则是石头被敲击发出的声音,这引发了学生对石头的关注与讨论。上述三段声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知了湘西的地域特色。接着,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石头,让学生自己尝试敲击,近距离聆听石头发出的声音。然后,教师截取该乐曲中的一段节奏,和学生一起将这段节奏用石头击打出来,让学生熟悉石头发出的声音和乐曲的节奏。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该乐曲,告诉学生该乐曲融入了他们刚才敲击的石头这一元素,并为学生播放该乐曲,让学生从乐曲中找一找之前击打的那段节奏。这样就可以利用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知道该乐曲创作的灵感来源,加深学生对该乐曲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结合音乐的创作背景和所运用的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让学生在情境中领略湘西独特的人文风貌,感叹作者构思的巧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设计有效问题,增强文化理解能力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需要以问题建立音乐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音乐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时,要基于课程知识设计有效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音乐蕴含的文化,深化学生的文化理解。

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为学生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完成音乐学习任务。教师为学生设计的问题如下:1.本单元主题中的“版图”是什么意思?2.“最高的山峰”“宽阔的海洋”“古老的宫殿”“最长的城墙”分别是什么?它们与“版图”有什么联系?3.本单元音乐的标题中的“路”“星座”“家乡”分别指的是什么?4.瑶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里?瑶族有什么样的特点?5.本单元四首音乐之间有何联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一系列问题是基于文化理解的素养提出的,旨在让学生探索本单元音乐之间的关联,认识本单元音乐的内涵及意义。通过探究问题1,学生了解到本单元主题中的“版图”有两层含义—一是“地图”,二是“疆域”,从而初步感知本单元音乐中的家国情怀。问题2结合歌曲《我爱我的家乡》的歌词,对“版图”的概念进行延伸,将歌曲与本单元主题联系起来,有利于让学生了解版图辽阔的中国有哪些美丽壮阔的风景。在学生领略风景之后,教师继续通过问题,让学生聚焦生活在这片疆域上的人—五十六个民族,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乐器、音乐风格等,感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然后,教师丰富本单元音乐的标题中的“路”的内涵,让学生知道这里的“路”可以指“文化的本源”,音乐的创作要回归中华文化的本源,要“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在学生围绕问题5分析本单元四首音乐之间的联系时,教师让学生明白本单元借助“版图”介绍了中国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文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见,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主题和情感,发展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三)组织合作表演,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对于音乐这门艺术而言,就算是看似简单的独唱或者独奏,也少不了灯光、舞台、服装、道具的支持。鉴于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要通过丰富的合作活动,让学生钻研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演唱的技巧、舞蹈的姿态、表演的服装等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组织一系列合作表演,让学生用互助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围绕本单元主题策划一场班级演出(演出形式可以是音乐剧、舞台剧,也可以是串烧),结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演绎本单元音乐的内容。在活动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针对演出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来确定。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决定以串烧的形式进行表演。接着,教师鼓励学生选择编排和演绎的方式,如独唱、合唱、独舞、群舞、歌舞结合等等,并探讨怎样编排可以让演出更具观赏性。学生认为:《瑶族舞曲(片段)》可以作为舞蹈节目的伴奏;在节目中融入瑶族的舞蹈元素和风情,穿着瑶族传统服饰进行表演,以此丰富观众的视听体验。《美丽的星座》活泼欢快,可以用合唱的方式来编排。《我爱我的家乡》节奏舒缓,可以用“独唱加伴舞”的形式来编排;在表演的过程中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以此增强歌曲的感染力。这样,学生在相互探讨与交流中,既对本单元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形式的认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练习,同时对各组的进度进行总体的把控。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表演质量更高,学生会不自觉地相互监督,表达意见。小到演唱时的动作、神态,道具、服饰的搭配,大到舞台的整体效果,学生都进行了细致的思考。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正式表演,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之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改进,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吸收与内化。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表演,让学生对表演的节目进行自主设计。这样,学生能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对本单元音乐进行深入的分析,优化节目的呈现方式,促进自身艺术表现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素材、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实现德育和美育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嘉蔚.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J].读写算,2024(3):122-124.

[2]王舒婷.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J].教师,2024(11):93-95.

[3]邱士钊.小学音乐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研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4(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