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线电影已过高成长期

2024-12-09成一虫

证券市场周刊 2024年45期

近期有新闻称,成龙、张艺谋等都在呼吁观众回到电影院看电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2024年的院线电影比较惨淡。如果从行业的数据变化来看,我个人觉得,国内院线、电影个股已经不再是成长性行业了,估值有待重新调整。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346.33亿元,同比减少24%,观影总人次8.13亿;截至9月末,全国可统计票房的银幕总数为79996块。而2023年底有银幕86310块,显然已经在减少,降幅7.3%。前几年银幕增长太快,竞争过于激烈,院线公司需要兼并、关闭,以减少竞争。

电影制作公司也面临着总盘子没法扩大、头部主创与大明星主导市场的问题。电影要出爆款,确定性比较大的方法是绑定头部主创、大明星与大IP,否则就是类似VC风险投资、赌运气,投资十几部产品,可能才会有一部票房大卖。按照前一种方式,上市公司不容易拿到多数利润,因为有太多公司想投,主创与大明星也会凭借实力地位分走更多的钱。换成后一种方式,则会让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动较大。一旦碰上投资接连失败、主创出走,公司还可能亏损好几年,华谊兄弟、北京文化等都曾经历过。

太依赖爆款和头部

以中国电影、万达电影等为代表的电影行业龙头股要回到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历史峰值并不容易。中影2017-2019年三年的年营收都稳定在90亿元左右,可是2023年只有53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只有30亿元;2023年净利润只有历史峰值的18%。万达2018年营收163亿元,2019年营收154亿元,可2023年降至14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98亿元;2023年净利润也只有2018年的43%。

2024年1-9月,万达国内直营影院实现票房同比下降25.9%;观影人次同比下降25.8%,累计市场份额14.7%——降幅略微超过全国整体。中影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银幕市场占有率为29.9%,其放映业务营收降幅相对较小,但毛利率跌至3.59%。万达观影收入的毛利率也只有2.46%,得靠服务费、爆米花、饮料等赚钱。

按照这样的趋势,整个行业估值都可能偏高,应该按成熟的可选消费行业给予估值,动态市盈率向15-25倍回归。

那么,能不能通过兼并收购来提高龙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盈利?内容制作这一块,笔者认为没有太大的并购价值,A股历史上太多此类并购,最后大多数是一地鸡毛,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因为收购价格太贵,溢价过高,且并购后主创人员可能出走、IP可能老化,留下一堆商誉难以消化,只能计提损失。至于电影院并购,也不容易,毕竟现在市场趋势并无明显上扬,场均观众太少。

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108.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8%,观影人次2.65亿,较上年同期下降43.3%,主要由于暑期档头部爆款影片较2023年有所减少,电影行业整体表现相对平淡。这是中国电影在三季报中对行业现状的解释。其实,上半年,院线电影票房就在减少了,同比降幅9.5%;平均票价维持在43.4元。当时的说法也是:头部爆款影片较2023年少。

按照这样的解释,一个行业如果要依赖偶尔不世出的头部爆款才能实现增长,那还能是成长性行业么?

2016年至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如下:2016年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2017年559亿元,同比增长13%;2018年609.76亿元,增长9.06%;2019年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尽管银幕数量从2015年的31627块增长到2019年69787块,增长一倍多,看电影的可得性大增,但同期的票房增速只有46%,已经有减缓的趋势。

2023年因为基数低(2022年票房301亿元),故增长较好,总票房回到549.15亿元,大致相当于2017年的水平,是2019年的85%。而从目前的数据来看,2024年电影总票房可能达不到450亿元,大致回到2016年的水平。

总票房下滑,原因是什么?

北美2023年票房也只有90亿美元,为2019年的82%。2024年上半年,北美电影票房35.55亿美元,同比下降19.2%。2023年全球电影票房339亿美元,仍比新冠疫情之前三年(2017-2019年)的平均水平落后15%。有分析称,主要原因是美国编剧与演员工会的罢工,导致大片上映数量减少。

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中国大陆并没有这个问题。2024年国内电影市场票房不佳,不仅是头部爆款电影较少,也不是进口影片太少或者不给力。2023年全年放映进口电影78部,进口票房占比只有16%。2024年前9个月,仅仅中国电影一家公司就发行进口电影80部,其进口电影市占率是78%,简单推算,前三个季度全国发行的进口电影应该有90-100部左右,超过2023年全年。而且2024年进口片表现相对不差,前三季度国内票房过亿的电影中,进口片占比约为三分之一。

那么,还有什么原因?

替代产品不少

笔者认为,票房不佳的主要原因还包括,首先,观影人数高增长期已过,看电影已经不再是流行时尚,而是已过了成熟期,演唱会、网游、网络电影、短视频、短剧微电影、密室、桌游、脱口秀、打球、骑行、露营等等各类休闲娱乐活动,都在分流观影人群。其次,观影主要人群是恋爱中的年轻人,而年轻人婚恋的数量在减少,可能对院线电影票房影响较大。最后,经济增速放缓,某些行业减员增效、毕业生就业不顺,而电影票价占工资收入比重偏高,影响消费意愿。这些原因不是一时性的,也不是偶发性的,而是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就算不考虑物价因素(通货膨胀),国内院线电影的高成长性已经不再。

很多人不认同这个观点。作为佐证的数据是,2023年美国人均观看2部多院线电影,中国则是接近1部,仍有增长空间。

其实,不可如此简单的对比。进一步思考可以发现,中国院线电影的年度人均消费(约40元人民币)可能无法对标看齐美国(约200元人民币),毕竟美国人均收入约是中国的10倍。况且,中国的有线电视费比美国便宜,美国有线电视月费用基本是电影票价的1-2倍起,中国有线电视月费用约为电影票价的40%。流媒体长视频平台方面,国内基础款会员年费是电影票价的4.6倍,奈飞与迪斯尼基础款的美国年费约是电影票价的6.3倍——换言之,中国国内电影票价相对贵了。按美国的流媒体比价,中国国内电影票价应为31元人民币。

2024年春节档8天票房80亿元,占全年比重可能达到18%。要知道,全年可是365天,8天占比只有2%。所以,想提高总票房,需要增加公共假期。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但2024年春节已经是放假8天了。也就是说,公共假期相当于只增加1天。

电影界应该想办法让观众在平时也走进电影院。2024年上半年总观影人次5.50亿人次,总放映场次7118.7万场,平均每场不到8个观众。2023年全年则是场均不到10个观众。既然场均人数这么少,有没有可能降低票价?有没有可能卖不含春节档8天的电影年票?目前国内平均票价43.4元,导致很多人只有在春节期间才会全家去看一场、两场电影。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电影票价约为70-90元人民币,韩国约52元人民币。考虑到中国人均收入要低不少,国内票价应该没有上涨的空间。真要对标看齐美国,中国电影平均票价得降至一场8元人民币,这样中国电影票价占人均收入的比重才会跟美国相近。

在互联网与手机高度发达的今天,只有重度影迷、恋爱交友者才不会因为流媒体平台而抛弃院线电影。所以,影院与电影公司可以想办法将之变身为年轻人交友的场所。

中国电影的出路还有一个:出口、出海。美国商业大片能做到海外与国内票房比3:1,海外票房能达到国内的2倍。与之相比,中国电影输出太少,而这倒是一片蓝海,成长空间大。

(作者为资深投资人士。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