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见
2024-12-09
苏南(现役军人)
从一些退役战友身上,我能理解男主人公退役后的“不适”。从部队到地方,一切要从零开始,且因各地安置情况不同,受岗位、待遇、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些退役战友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当然,也有不少战友退役后干得风生水起,而他们的经验就在于:退役前要多提升自己,要有较突出的能力。退役后要找准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要积极调整心态,必要时多与家人、朋友、有经验的前辈沟通,哪怕重新来过,也能照样精彩,切不可“得过且过”“破罐破摔”。
小垚(现役军人子女)
读过一句话,大意是父母与其留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会孩子正确的“三观”。我觉得作者的母亲虽因病去世,但他从父母爱情中,懂得了什么是真爱,该怎么珍惜。这样,对他而言,在遗憾之余也有成长。
实际上,我希望我的父母也能看到这篇文章。有段时间,我也分不清楚他们俩是否真的爱对方,他们总是吵吵闹闹、分分合合。而对这些,我只能被动地接受,也无法说清谁对谁错。我希望他们能从别人的故事里得到启发,改变相处模式,改善家庭氛围,也给我和妹妹立个“爱人和被爱”的榜样。
廖华琼(退役军人妻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夫妻同步有多重要。文中的妈妈活泼开朗,要强上进;文中的爸爸是“闷葫芦”,转业后内心自卑,有点自暴自弃。因为性格差异、观念不同,使得两人相互闹情绪并越走越远。但是,并不是所有不同步的夫妻,都会走向离婚。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双方要有自己节奏,家庭分工也可以不同,如果能够相互多沟通,重新定位自己、分配家庭责任,也能找到舒适的相处模式。比如,妈妈好强主外、爸爸保守主内也未尝不可,只要相互理解支持,说不定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卢南(退休军人妻子)
阅罢此文,我由衷地钦佩文中的男主人公,他本可以轻松地“相忘于江湖”,但他仍重情重义、不弃不离。我想,女主人公的父母看到女儿最后的生活状态,可能会有更多的感触。作为父母,面对儿女的择偶婚恋,我觉得应该更多站在他们的角度,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的选择。父母适时给予孩子建议和指导就好,而不应该以门第观念等去强硬阻挠孩子的婚恋,那还可能适得其反。
刘晓丽(军嫂,心理咨询师)
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因生活琐碎离婚,又因面临生离死别重新珍惜。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难,到底难在哪里呢?就在夫妻之间如何更好地维系亲密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维系夫妻间的亲密关系需要双方努力。有以下建议供参考:第一,积极沟通,提供“情绪价值”。当对方出现负面情绪时,尝试理解,并通过沟通和倾听,深入了解对方想法,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共情。第二,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对方有困难时,多提供信息、建议等方面的实际支持。第三,保持彼此独立。要了解双方的性格特点及差异,相互尊重和接纳,不过分干涉或依赖对方,保持适度的自主性,使关系更加健康平衡发展。
编辑/吴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