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红色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2024-12-06颜妍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0期

【摘要】红色故事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将红色故事融入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效果。研究深入探讨了红色故事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思政课中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设计单一、教学方式传统、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路径。通过改进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以及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等措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红色故事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关键词】红色故事|高职院校|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路径

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历程中的重要历史见证,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高等教育中,红色故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在内容、形式及师资方面遭遇了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引入更加生动且具有感染力的教育元素。红色故事,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情感共鸣的教育资源,能够协助学生在情感认同与思想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研究的目的是审视红色经典如何被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当中,并研究如何更好地进行这一过程,同时给出改善建议,目的是为了推动思想政治教学的持续提升。

一、红色故事融入bI2kqB3fHgCKa7UebtLG9Q==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过程中孕育出的红色故事,集中体现了党带领群众进行顽强斗争获取的珍贵经验和深刻的战略智慧。这类故事不只展现了中国革命征程中的波折荣光,同时展示了革命长辈在逆境中展现的坚强信仰与不服输的精神。把这些故事引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意识形态课程中,可以向学生们提供宝贵的思想政治教学素材,透过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和触动人心的英雄壮举,辅助学生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在严峻挑战中赢得革命成就的深入领悟[1]。

通过解读革命故事,学生们可以深入感悟到烈士在生命攸关时刻仍旧恪守信念的高尚情操。这种教育不但鼓励他们在日常学业及生活中确立合适的生活哲学与价值取向,也有助于培养其热爱国家的心情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这些故事亦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初衷与任务,从而汲取精神动力,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并提高他们的政治洞察力与思维水平。总体而言,红色故事作为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核心内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其具备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立场。

(二)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效果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遭遇了一个重大难题,即课程内容的单调乏味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这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难以激发。传统的理论灌输方法常常使学生感到内容深奥难懂,进而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和教学成效的不尽人意。尽管如此,将充满真实感和描绘生动的红色经历作为历史教材,它里面的真切情节和丰满的史实细节足以给政治思想课带来生机。当教师在课堂里融合红色经历的教学,可以借助这些具体的历史事件,用生动形象的手法来解释那些复杂的政治理论,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举例来说,倘若学院在课程中讲授红色长征的历史事件,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在遭遇重重困难和危险时所表现出的勇敢与抗争意志,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坚持信仰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这样的情感共鸣不仅能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同样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自然领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对革命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中国革命的深远意义,从而使得理论教学摆脱枯燥乏味的状态[2]。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情感的融入和历史的再现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实现知识传授与精神教育的深度融合,显著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

红色故事作为历史的见证,亦是新时代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媒介。通过叙述革命先烈的壮烈事迹及其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能够唤起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深刻理解,引导他们树立宏伟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这些故事中,革命英雄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解放,不惧艰难险阻,甚至献出生命,这种坚定的信念与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深刻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精神层面感受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通过红色故事的教育,学生能够理解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个人的理想必须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结合。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故事,可以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红色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奋斗的方向,更能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这种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的过程,将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红色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设计单一,缺乏系统性

目前,众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往往未能充分整合红色历史故事,导致课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此现象之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设计者过分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对于生动历史故事的渴望,从而未能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在一些课程中,红色故事的融入仅局限于特定章节或辅助材料,未能贯穿整个课程始终,且缺乏系统性的结构化设计。这种局限性导致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系统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故事的教育价值本应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各个层面,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学生无法全面且深入地感知和理解红色精神的深层含义。例如,部分院校仅在特定历史时刻讲述红色故事,缺乏与课程整体知识结构的有机融合,学生仅能零星地接触到红色文化,难以在宏观上形成对红色革命精神的深刻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将红色故事与课程教学目标、学生成长需求相结合,系统性地规划红色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确保其发挥持久且深远的教育影响[3]。

(二)教学方式传统,缺乏创新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普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导,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互动和参与感,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特别是在红色故事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显得尤为枯燥,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红色故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生动的历史内涵,若仅通过简单的讲授,难以将其中的精神力量和革命情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在缺乏多样化教学手段的情况下,红色故事的教育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一些教师在讲述红色故事时,仅依赖课本文字,缺少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对故事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缺乏代入感,难以形成深刻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学创新显得尤为迫切。教师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历史再现等手段,生动地展现红色故事,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真正实现知识传递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在将红色故事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其综合素养直接决定了红色故事在课堂上的教育成效。红色故事的传授不仅要求教师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求教师具备卓越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叙事能力,以便能够以生动的叙述和精确的阐释,将红色精神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尚显不足。首先,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能依赖教材和现有的资料,缺乏对红色故事深度挖掘和创新表达的能力。其次,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表达技巧不足,难以与学生产生有效的语言共鸣,这导致课堂氛围显得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4]。

此外,教师的叙事能力亦是关键因素之一。红色故事往往情节错综复杂、背景深远,如何以简洁而生动的方式展现故事的核心精神和历史价值,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仅限于“叙述历史事件”的层面,未能深入探讨故事背后的思想内涵,这使得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仅停留在表层,未能深刻领悟红色精神的深层意义。因此,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语言表达和叙事技巧,是确保红色故事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发挥其教育作用的关键所在。

三、红色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优化路径

(一)改进课程设计,融入红色故事

在规划和安排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时,将红色故事的融入视为关键内容,并进行周密的系统化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结合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各自的学术背景,审慎选择合适的红色经典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融合红色案例与教学目标,这样的做法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理论知识,还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共鸣,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老师在授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可以通过分享那些在激烈的革命斗争中恪守职责、捍卫正义的烈士案例,让法律知识的吸收与职业道德的涵养同步进行。这样的历史典故融入,对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涵十分有利,并且能够引领他们确立健全的价值取向和事业观念。还应注意,红色的历史片段融入应当遍及课程全程,并且老师应当以整合的方式链接课题设计与学生成长的必需,将其置于思政课程教学的核心地位,确保课程内容系统性与逻辑性的有效传授。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活力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学应积极探索创新途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红色故事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尽管传统的单向讲授法能够有效地传递理论知识,但其枯燥性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运用故事叙述、视频展示、情景模拟等多种手段,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情感共鸣。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革命题材的影片,展现红色故事中的英雄事迹,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到红色精神的力量[5]。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思政课程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构建虚拟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艰难困苦和坚定信念。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学生在虚拟环境中“重走长征路”,这不仅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深厚兴趣。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创新,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活力,使得红色故事的传播更加生动和形象。

(三)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红色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生动且具有感染力地讲述红色故事,是对教师综合素养的严峻考验。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和叙述技巧,以确保红色故事在教学中的有效传达。首先,教师应积极参与红色文化研讨会、考察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以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并深化对红色故事的理解与感悟。深厚的故事积累和深刻的文化理解是讲好红色故事的根基。

次之,师资在授课过程中应当致力于提高自己在言语表现和情感传达方面的能力。讲授革命历史佳话时,不仅需确保历史的准确无误传播,更须投入真情实感并运用富有魅力的措辞来唤起学生们的情感共振。另外,学校应当加大对于教师团队打造的扶持力度,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以便帮助教师在叙事艺术和学堂纪律规范方面有所提升,进而更为高效地掌握和传授革命传统教材。只有教师具备了全面而高质量的综合素质,方可在课室之中充分发挥革命故事的教化功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想品质的洗礼和精神层面的升华。

(四)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

地方红色资源构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极为珍贵的资产。恰当运用这些资源,能够充实教学内容,并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参与。高职院校应依托本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策划并实施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亲历历史现场的过程中,深刻体验红色精神。例如,安排学生实地考察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现场教学,增进学生对本地区革命历史及英雄人物的了解,从而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地方红色文化遗产可作为高职思想政治课程的生动教材。教师可将地方革命英雄的事迹融入课堂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本地红色历史的认知和兴趣。在实地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能更深刻地感悟到革命精神的崇高意义,进而激发其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这种将教育融入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教学的生动性,也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会红色精神的内涵。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新时代青年提供坚实支撑。

四、结语

红色故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关键资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然而,现行的课程规划与教学方法存在诸多不足,迫切需要改进与创新。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红色故事的教育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同时,积极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融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责任感。展望未来,红色故事的融入将更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改革,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经历一次深刻的精神净化,培养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白书锋.用中国故事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魅力的路径[J].两岸终身教育,2023,26(04):34-38.

[2]郭慧霞.红色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6):118-120.

[3]吴警.新时代高职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2023,22(14):65-67.

[4]王潇.新时代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J].人生与伴侣,2022(43):89-91.

[5]陈治.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41(02):75-78.

【基金项目:2023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一般课题“全媒体视域下‘中国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AZCJ2023244)】

(作者简介:颜妍,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