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性意义
2024-12-06黄思铭
【摘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结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取得的成就,也是人类文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伟大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性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理论上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新发展,在道路上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文明发展道路,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模式,其蕴含的价值理念也为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世界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1]。人类文明形态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代表着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一、以新的理论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发展
(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中提出,社会主义属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共产主义文明形态的一部分。学术界普遍认为,尽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同属于同一个社会形态,但它们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国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并未经过大量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在具体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过程,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下所认为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建设差异很大。“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2]。中国共产党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行普遍意义上的公有制,创新发展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2/FS9UMYKHHFRJjAFkFcaseG.webp)
其次,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4]。概括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要先满足人最基本的生活物质材料需要,这体现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蕴藏着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引领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浪潮。
(二)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
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政权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强调社会已经达到了不能再推动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并提出了无产阶级必将取代资产阶级,开启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核心的全新时代。然而,受制于时代背景的局限性,对如何构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中国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首次在理论层面解答了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创造全新的人类文明的历史性问题,进一步发展了世界历史理论。
另一方面,“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历史进程因人类文明新形态而得以改变。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世界历史是由人类的劳动或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5]。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演进”的有力回击,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出的伟大实践成果成功证实了发展中国家不必完全西化才能实现现代化,每个国家都应该独立地吸取人类文明的成果并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来实现文明的进步,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
(三)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关于未来文明形态的理论构想有着清晰且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方面为抓手,协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在物质文明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模式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丰富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在政治文明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主张政治制度与国家机体是辩证统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精神文明上,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在社会文明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未来社会人和人的矛盾得到真正的解决,并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充分地阐述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社会方案,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在生态文明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人通过实践改造和利用自然。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塑造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以往破坏人与自然平衡关系的落后生产方式进行扬弃等理念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发展。
二、以新的发展道路拓展人类文明发展模式
(一)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发展道路的超越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以资本逻辑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文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这种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内在矛盾造成了人的异化以及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诞生在资本逻辑下新的生产方式本身就是矛盾体,在未来必定众目昭彰。在资本主义的逻辑里,人的主体性从属于物的主体性,劳动最终的目的是资本的积累与增殖,而资本的聚集又加深了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人的异化,最终导致人与人的本质相背离。
不同于西方以资本逻辑为导向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在坚持人民至上的基础上,生发出超越“资本利益”而志在实现整体协同共进的发展新样态。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深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变为现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施五位一体发展战略,表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属于马克思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划分出的第三个即“摆脱自然经济条件和商品经济条件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完成了对西方资本主义“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第二个阶段的历史性超越。
(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发展道路
从文艺复兴至今,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在探索其实践路径上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中代表资本主义逻辑的西方国家现代化和代表社会主义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式现代化最具代表性。目前来看,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如各国现代化程度和样态极不均衡,民族、宗教与现代化的矛盾,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等。这说明,长期奉为圭臬的西方现代化文明形态,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更是让西方学者所宣称的“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因“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攻自破。
中国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个借鉴西方又与之不同,具有自身独特价值观念的文明形态。我国与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所不同的是,开展国际合作从不谋求任何政治目的也从来没有任何附加政治条件。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但造福中国,还能造福世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不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面临困境,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借鉴。我国也愿意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开创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三、以新的价值理念推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共同发展
中华文明始终致力于解决全球性文明发展问题并推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共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理念不仅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全人类,其中所蕴含的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基本原则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中国智慧。
(一)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基本准则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文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并吸收世界人类文明优秀发展成果,以本国国情为土壤,他国成果为雨露,培育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所倡导的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互鉴性”,蕴含着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基本准则。首先,坚持相互尊重。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世界上独特的风景,“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6]。尊重各国文明是促进世界文明共同繁荣发展的前提,相互尊重就是要承认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文明没有优劣之分,肯定不同的文明对特定国家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任何文明都应该被尊重。其次,坚持平等交流。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确存在差异,但文明与文明之间则更需要求同存异。一个文明不应该将自己的标准作为唯一衡量其他文明的尺度,不应将其强加给其他人,看到其他不同于自己的文明就要想方设法将其改造、同化,改造同化不成便要以自己的文明将其取而代之[6]。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的平等性对待文明应当有取长补短和美人之美的气度,以同理心的态度彼此相待。
(二)为世界文明繁荣发展凝聚共同价值
中国共产党不仅致力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担负了解放全人类的责任和使命。首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旗帜。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中华民族从未想过称王称霸,中国式现代化代表的是和平与发展,意味着中国不会牺牲他国发展成果来发展自己,“一带一路”的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恰恰说明了中国愿同其他国家一起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其次,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真正的自由、民主、公正的价值理念。自由民主公正价值理念被西方国家包装成所谓的普世价值,实质上用来推销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靠某一国家或地区难以解决,人类文明新形态凝聚的共同价值在促进全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上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注入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方案,应对目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理念为成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遵循、注入了新的活力、打下了坚实基础。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所体现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正是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其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所提供的基本遵循和基本原则,而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这种新型国际关系不是对抗,而是通过对话和合作来推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最后,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新的文明理念,擘画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推进全球文明飞跃发展。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解放路上的不断深入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以更丰富的理念呈现给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为坚实的文明基础。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5]吴宏政.“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贡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03):64-72.
[6]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作者简介:黄思铭,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22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