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2024-12-06孟繁雄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传承文化,还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突显的非常关键。本文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其次从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创设良好传统文化育人环境、提升信息化水平、深化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及搭建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对策
随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对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此应用行之有效教学模式辅助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获得了理想的成效。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这为两者有效融合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教师作为学生教育者与引导者,需要及时将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课堂中,学生就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丰富自身知识体系,还有利于让学生进一步认可传统文化,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探究中,以此快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进行深度探究,并利用科学有效对策解决遇到的不足,其目的就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参考。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良好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主要的内容就是个人为了形成理想人格,需要从意识角度以及行为角度加以着手,以此来形成良好道德修养。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含很多的教育元素与道德内容。例如,我民族传统美德涉及多个方面,如仁、义、礼等,在传统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期间都有体现。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期间,教师需要将道德元素融入其中,确保传统文化变成学生深化内心的道德规范[1]。
(二)有利于提升思想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实效性主要的内容就是思想教育的社会效益与教化作用的呈现,详细而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点关注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针对性,顺应大学生发展要求,已经成为了现阶段高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就需要突显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学生认知意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及时认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之后发展的重要性[2]。将我国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有利于获得学生多个方面认同,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实效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
文化自信作为我国对文化的认可,且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会议中提到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文化元素弘扬出来突显的非常关键。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作为绵延不断文化,更是内容丰富的文化[3]。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其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主动肩负起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感起到一定促进的作用,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为促进社会快速发展奉献力量。
二、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
(一)教育内容与我国传统文化融合不足
目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即便及时认清将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具体落实期间,依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两者融合不足。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即便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融合到一起,但仅仅有一小部分引入传统文化内容,未发挥出一定的优势,自然而然得不到理想的成效。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政治观与法制观教学的时候,并未观看到传统文化元素。若是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关联到一起,大学生无法加深对相关内容的了解,更谈不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此外,部分高校依然以教材为主,并没有借助网络平台收集大量丰富的思政教学内容,即便教师借鉴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但并未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提炼,阻碍了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教育过程缺乏传统文化的氛围营造
高校作为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然而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未重视传统文化氛围的创设[4]。首先,高校校园物质环境并未融合传统文化元素,造成大学生不能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本质,从而也无法掌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作用。其次,在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中,未应用传统文化创设良好氛围。大部分学校过于重视专业课程教学,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而教师未进行有效引导,阻碍了传统文化资源的运用。
(三)信息化水平偏低
针对大学生而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显的非常关键,然而由于这一门教学呈现一定的独特性,其原因就是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学习,还可以去课外进行学习,在互联网技术有效应用背景下,教师就需要借助现代化先进设备辅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然而现阶段一些高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信息素养过于薄弱,依然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如一些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未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因此无法提炼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而站在学生角度而言,缺乏对现代设备使用,进而导致传统文化应用不能在具体实践中落实,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5]。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对策
(一)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作为学生教育者与引导者,对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要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自信,重点关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让传统文化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立德树人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根据教学育人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及时将传统文化贯穿到思想道德方面、文化教育方面等。在思政课堂上,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围绕传统文化开设选修课程,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将其看成是思想政治的延伸。提炼适合融合的传统文化元素,优化思政教育模式,完善教学内容,确保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文化自信心[6]。同时,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需要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中,有效提炼出传统文化的内涵,优化教学模式,合理化应用多样化教学模式落实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了解,课堂教学氛围就会变得越来越活跃。
(二)创设良好传统文化育人环境
高校开展的活动呈现一定丰富性、形式多样。如积极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会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主动地肩负起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为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创设了育人环境。通过搭建文化传承基地,借助图书馆、校史馆,大力开展手工艺品设计活动,学生在参加活动期间,时刻受到文化的熏陶,更好地体验了我国传统文化独特优势,增强了文化自信心[7]。高校作为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定期开展传统文化讲座,邀请这方面专家到校授课,大力弘扬与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另外,还需要完善校园文化建筑,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成立校园文化品牌,从而发挥出育人的优势。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
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率,就需要思政教师结合具体情况,优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合理化应用信息技术,制定行之有效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思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同时教师需要结合信息化时代提出各项要求,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有效地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首先,高校教师定期参加培训活动,确保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尤其将其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中,获得的理想的成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让课堂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厚。所以提升思政教师信息化能力非常关键,在顺应自身教学要求的同时,还有利于确保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有序进行[8]。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积极参加信息素养专题培训活动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加大学习力度,及时优化与创新思政内容,合理化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与质量。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理念,现阶段,掌握信息技术的渠道较多,培训班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可以借助现代化先进仪器设备辅助学习,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了解,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四)深化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
高校作为传授知识内容的主要阵地,更是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发挥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三观思想的作用。为了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势呈现出来,就需要引导大学生及时认清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首先,高校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研发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课程,确保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而思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在进行教学期间,优化教学模式,应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如多媒体仪器设备,为学生播放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观看直观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会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道德修养[9]。其次,高校把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增强自身对文化的认同,同时还可以掌握传统文化的辩证思维,对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道德修养以及人文素养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五)搭建传统文化传播平台
在新时代下,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主要阵地,更是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应用网络化平台,及时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一起,就能够创新教学模式,搭建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此来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与效率。进入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作为重要新媒体主体之一,为了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就要求从新媒体方面加以着手,合理化应用其优势,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传播平台,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内涵。另外,需要在慕课与易班等网课中增加传统文化教育专栏,提炼精髓的内容,将其当成教学内容,在文字、图片以及声音的辅助下,及时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文化本质、历史地位以及弘扬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加大对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应用,如微信、QQ等,确保让我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结合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情况,确定主题内容,调动教师与学生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歌曲、微电影等传统文化作品制作中,在唱歌与拍摄微电影的同时,自身自然而然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多元背景下,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结合具体情况,探究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切记不要过于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借助传统文化育人优势,探究出文化价值内涵,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与效率。另外,高校应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思政教师团队,应用科学有效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政内容了解的同时,还有利于肩负起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责任与义务。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余聿莹,潘晓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才智,2023(30):37-40.
[2]何志阳,骆春榕,罗雪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3):28-30.
[3]李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维一体化”融合研究[J].大学教育,2022(05):158-161.
[4]王彝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以传统文化社团为载体[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07):103-105.
[5]党玉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问题探析[J].河北农机,2021(06):105-107.
[6]陈菲.以文化人理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探析[J].作家天地,2021(11):176-177.
[7]李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50-51.
[8]孙玉宁,张盈.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7):156-158.
[9]陈菲.深化和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J].传播力研究,2020,4(15):27-28.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以晋中信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23zsszsx157);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思想政治课(道德与法治)教师与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专项课题“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的民办本科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机制研究”(课题编号:SZ-21091);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微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价值研究”(课题编号:GH-220345)】
(作者简介:孟繁雄,晋中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