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创新融合
2024-12-06尉涛
【摘要】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的就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工作当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一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高校思政教育引领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的就业优势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促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基于此,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融合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创新融合
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他们在毕业后,能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强调思政教育的融入,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或进行创业创设良好的思想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够正确看待就业,面对就业和创业中遇到的困境,保证就业指导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融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融合,对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更多地侧重于理论讲解,与社会现状融合程度不深,这不仅导致思政教育时效性不强,同时也导致学生积极性不强,甚至认为思政教育与自己的关系不大,这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实施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1]。而通过利用新媒体,加深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与自身发展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让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这对于优化思政教育的效果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思想上引导学生,而思想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有效的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学校后保持理性,能够更好地应对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也是促进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形势也越发严峻,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在就业中遇到的各种困境,实现自我价值。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融合能够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这能够帮助他们走上社会后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之所以在高校中学习,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也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思政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其中蕴含着多个方面的内容,有国家大事,也有时事热点,这些内容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从更加整体的视角进行就业规划,了解哪些政策或事件会给自己的就业造成影响。通过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不仅仅是实现了对两者教育内容的拓展,同时也将思政教育的理论性与就业指导的实践性相结合,更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变,完成从高校到社会的衔接,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创新融合策略
(一)将就业模拟课融入思政教育课程
新媒体时代下,将就业模拟课融入思政教育课程,是促进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创新融合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渠道,让学生广泛收集有关于鼓励学生创业、支持学生就业的国家政策,通过团队合作、座谈会等方式,对这些政策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从而确保学生对当前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等形成较为客观的了解[2]。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创业和就业的过程进行模拟,以创业为例,可以模拟创业中资金的筹集、店铺的选址、商品的宣传等,从而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创业就业技能,同时也对创业或就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形成一定的心理预期,让学生明白,虽然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境,或者意想不到的情况,但是不能气馁,而是应当积极调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战胜困难。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出良好的指导作用,对政策的影响、不同行业的优势和弊端等进行客观地分析,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各种与创业就业有关的政策、事件等,同时也能够从中找到对自己就业和创业有利的条件,以实现更好的就业和创业。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多方的社会资源收集,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咨询和指导,当学生在遇到困境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困境。
(二)融入时事热点引领就业政策分析
为了实现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度融合,让思政教育更好地引导就业指导工作,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解读时事热点,尤其是一些新的就业创业政策,对政策的内涵和本质进行解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转变对思政教育的错误认知,认识到思政教育对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可度和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客观和全面地把握就业政策,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社会时事,为走出学校后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创设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学生作为新媒体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时事热点是比较感兴趣的,也正因为如此,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受到这部分的内容吸引[3]。但是这仅仅是因为时事热点的内容比较新鲜,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浅的层次上,而不会去进行内涵的分析,也不会明确这些内容与自己的就业和创业有什么关联。而通过把时事热点与就业政策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时事热点的同时,对于其中的内涵和本质进行解读,能够从根源上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同时也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时事热点,明白其与自身的密切关系,有效促进就业。
(三)引领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思政教育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就业指导工作则是为了引领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让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新媒体发展迅猛,经济结构不断变革,使得就业形势变得空前严峻,这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已经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高校必须转变自身的观念,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工作当中,实现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不再将就业的视角放在眼前,而是能够有更加长远的眼光,从而在面对眼前的困难时,能不气馁、不退缩,这无疑能够实现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双向促进。在过去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虽然会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点拨,但是学生在走上社会后,经常会遇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也会影响学生在就业和创业当中的积极性,对学生个人价值的发挥是非常不利的。而通过利用思政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认识到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进而更主动地融入思政教育中,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是具有积极助力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思政教育水平与就业指导水平,同时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为此,高校要对当前的社会形势有清晰的认知,并采用有效的手段,促进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度融合,从而在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学生实现思想道德素质和就业综合竞争力的双重提升。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秦蓁.“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运用分析[J].互联网周刊,2023(23):57-59.
[2]汪学侨,丁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中思政教育与就业素质的有效融合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3(22):111-114.
[3]毕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探究[J].成才之路,2023(32):141-144.
(作者简介:尉涛,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