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外事翻译的角色定位及能力提升策略

2024-12-06檀生兰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0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军事外交领域不断拓展,我军院校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加强。军校外事翻译作为军事外交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院校对外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外事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军校外事工作实践,探讨外事翻译的角色定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翻译能力提升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军校外事翻译|角色|能力

一、军校外事翻译工作概述

军校外事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大到双边会谈、高层互访、国际会议、学术研讨等正式场合的同传或交传口译,小到参观、购物、医疗、用餐等日常非正式场合的陪同口译,还包括照会函件、宣介资料、合作协议、团组信息等笔译工作。这些都要求翻译人员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灵活的应变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翻译经验,出色的沟通技巧等。

二、军校外事翻译的角色定位

军校外事翻译既有外事特点,也有军事特色,指的是我军院校与外国军政机关、军事院校、学术组织等开展的所有军事、教育、学术及文化交流活动所涉及的口语及文字翻译。军校外事翻译作为我军院校外事交往中的“耳朵”和“嘴巴”,肩负着语言转换、信息传递、沟通桥梁、组织协调、维护形象等重要使命。在军校对外交往中,一旦出现翻译失误,轻则影响交流合作效果,重则会让双方产生误解误判,甚至损害我军形象和国家利益。

(一)语言符号的转换者

军校外事翻译与其他领域翻译一样,首先是一种语言活动,译者扮演着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语言转换者角色。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源语进行分析并完全理解语意内涵,通过符号转换用目标语实现意义的延续,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 。军校外事翻译不局限于军事和教育本身,还广泛涉及国际时政、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内容,且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和专业性,译员必须精准把握两种语言的特点规则,熟悉军事外交领域的专业知识,运用一定的转换规则进行语言转换,并根据上下文意选用合适词句。例如,有些人一看到“关心”“关注”,就可能译成“be concerned about”。事实上英文中对应的表达还有“care about, of interest, pay attentio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follow”等,具体选择哪一种表述,要看词语本身内涵和感情色彩。下面的例子可说明这一点:

1.“我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坦率地交换意见——We held a candid exchange on the issues of shared interest”。此处“of interest”表达了原文中双方感兴趣的意思。

2.“习近平主席十分关注XX大学的建设和发展——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XX University”。这里“attention”表达了原文中习主席对XX大学的重视。

3.“我们密切关注XX局势——We followed closely the situation on XX”。用“follow”非常贴切地表达出原文中含有跟踪局势动态的意思。这里尤其不能用“be concerned about”,因为concerned一词是负面的,包含了对XX国内局势担忧的意思,可能有违中方“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一贯立场。

(二)忠实信息的传递者

在进行语言转换过程中,军校外事翻译在中外双方之间搭建信息交换平台进行信息转换传送。在军校对外交往中,译者承担领导会见、学术交流、双边会谈、参观考察等活动的口译任务,以及外交照会、校际交流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等重要文件的笔译任务,要求译者充分了解背景情况,忠实完整地表达原文意思,不能曲解“吞食”,也不能随意发挥。有一次我方教授就海权问题与外宾座谈交流时提到:“中国从不威胁别国,但同时也不畏惧任何威胁,我们将坚决捍卫海权”。这里“海权”是指海洋权益,应译为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不了解背景情况或缺乏军事积累的译者很容易只译成“maritime rights(海洋权利)”而忽略了其含义中的“interests(利益)”部分,导致信息传递不完整。

此外,在作军衔术语的中英文转换时,译者需注意各国军队不同军种对同一军衔的表述差异。汉语统称为“中校”的军衔,在英语中不同军种则表述不同,当我方提到中校时,要看指的是哪一个军种,再准确转换成对应的英文。同样是军衔,英语中同一个词在不同军种所表示的军衔级KQj8Ip5t3+s2rNjR9q5/Mw==别也不一样,captain在美国陆军、空军和陆战队是上尉,而在海军是上校;lieutenant在海军是上尉,但在其他军种是中尉(first lieutenant)或少尉(second lieutenant)。

(三)有效沟通的推动者

语言是文化载体,承载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意识形态、历史地理、传统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的军事外交活动中,译者应作为“跨文化专家”,担负协助推动双方沟通交流的任务。面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军事理念的中外方代表,译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把握两国文化尤其是军事文化差异,准确传达源语信息。某次中外双方讨论“一带一路”倡议时,有外方学者将其表述为“One Belt One Road”,与汉语内涵不符。译者在此后中方发言时很自然地将其调整为“the Belt and Road”,并解释了“一带一路”包括“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和“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使外方清楚理解了其真正含义,沿用了我方表述,很好地避免歧义并推动双方有效交流。

(四)交流双方的缓冲器

在军校外事活动中,无论是领导会见还是学术交流,发言内容通常体现本国的大政方针和原则立场,关乎军事安全和国家利益。特别是在讨论涉及国家领土和主权、俄乌等敏感问题时,译者应做到沉着冷静,准确无误地翻译双方观点。同时,双方可能产生激烈争论,但译者应尽量做到心态平和,硬话软说,用词准确,甚至放缓语速,发挥好双方“缓冲器”的作用。近日,我校教授在与外宾讨论俄乌冲突时,提到“西方不分青红皂白抹黑指责中国援俄……”这里“不分青红皂白”是指态度无礼或蛮横,不分是非,一般用于斥责或指责他人,带有贬义,译者当时将其处理为“The West is indiscriminately discrediting and accusing China for supporting Rusia”,既做到语言简练,精准表达,又结合语境调整了语气,使其更加中立和客观,让对方易于接受。

(五)信息传播的把关者

在我军院校对外交往中,译员除发挥国际传播作用外,有时还需扮演信息把关角色。以往在谈到“宣传”时,我们常用“propaganda”,但英语读者看到这个词时多半认为是“带有政治意味的洗脑式教唆”,这会让外方觉得我们是在“鼓吹宣扬”自身模式或价值观,而产生反感。实际上汉语的“宣传”强调对公众讲明事情,“communication”表达更准确,“对外宣传”则可用“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有一次,某友好国家高级将领即将率团来访并为我高级军官授课,笔者在协调过程中发现其发来的多媒体课件存在多处涉台地图标识错误和地点名称表述不当。如不加过滤直译并在外事活动现场播放,将影响交往交流效果。笔者第一时间与外方沟通,经多轮商讨解释,外方表示无意冒犯并及时更正,避免误会。同样的,在翻译学校简介片等对外传播材料时,译者也要考虑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讲述方式,必要时需对中文原文进行局部改写、编辑甚至再创造,以更好地为外国受众所接受。

(六)外事活动的协调者

由于军校外事翻译很多兼有专业技术和行政联络的双重身份,加之编制体制及工作职责管理等原因,我军院校外事翻译不仅从事翻译工作,还要担负协调联络和组织实施等参谋秘书职责。例如接待高端代表团来访,译者需全程参与前期的对外联络、日程安排、方案呈报、材料准备,现场组织实施以及后期的资料整理、数据维护等工作,在有限时间内同时承担联络官、组织者、翻译员等多重角色。

(七)开源情报的收集者

军校外事翻译不仅是语言的桥梁,有时还可进行开源情报收集。无论是举办国际会议还是组织本校教研人员与外宾进行学术研讨,翻译通常会提前获取外方发言的课件和讲稿等相关材料,提炼一些独特视角的有价值信息。对此,翻译可积累和梳理所获一手资料,将其转化成学术成果或政策建议,形成有价值的开源情报。

(八)军队形象的代表者

军校对外交流合作是对外展示我军校实力和军队形象的窗口。整洁的校园环境、先进的设施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及专业的传译水平都会给外宾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在高等军事学府,外事翻译往往会保障校领导会见外国军政要员,举手投足都在展现国家和军队形象。因此,除了出色的业务水平,军校译员作为一张外事“名片”,在形象塑造上需格外用心、注重细节,既要落落大方,又不能“喧宾夺主”。

三、全面提升军校外事翻译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和对外翻译工作,多次肯定翻译工作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的积极贡献。为了讲好中国军队故事,提高军队院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力度,必须不断提升军校外事翻译能力,最终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知识广博、视野开阔、素质全面且有家国情怀的军校外事翻译人才队伍。

(一)注重军校外事翻译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从长远看,军队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外事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建设一支以外事部门或翻译室为主体的专业外事翻译队伍。翻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翻译能力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外事翻译能力的提升需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其次,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可统筹军校内部外语水平高且有意愿从事外事翻译的优秀人才,将其纳入大学外语翻译人才库。第三,在组织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或高端学术研讨时,可与军地外语院校合作,采取社会化保障形式,依托长期活跃在口译一线的高校老师或职业同传来保障,确保大项活动的交流效果。但笔者认为,军校外事翻译队伍还是应以熟悉军队、了解本校业务的内部专职翻译为首选,毕竟内部翻译经常性保障校领导和主要专家学者,彼此之间会逐渐建立信任并形成默契。特别是领导会见环节,由内部专职翻译保障有利于确保安全保密,让领导发言时感到舒适和有安全感,成为双方交流的“加分项”。

(二)增强军校外事翻译人才的使用效能

首先,军校应加大对外事翻译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帮助外事翻译提高翻译技能,确保其能够与时俱进地胜任各项翻译工作。其次,军校应坚持“人岗相适、适才适用、专才专用”的原则,加强人才使用筹划。当前,我们部分院校缺乏专职译员保障外事活动,而是由外语教员临时替代;部分军校虽设置了翻译岗位,但译员身兼联络协调等外事秘书职责。在此情况下,译员无法为外事活动尤其是大项交流活动做好充足的译前准备而仓促上阵,部分译员缺乏翻译经验,抗压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交流效果。因此,在翻译人才使用和管理上,应避免一才多用、专才泛用,尽可能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专职外事翻译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外事翻译在自身熟悉的工作领域越做越精,更好地架起中外军校交流的桥梁。

(三)强化军校外事翻译人员能力素质

军校外事翻译除语言转换能力外,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需从以下方面提高翻译能力:一是提升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深入学习习近平军事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国际时政,发挥好全面推进军校对外交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作用。同时,时刻保有安全意识,牢记外事纪律,严守军事机密,守好对外交流的“最后一道关”。二是夯实语言功底。译者要具备深厚的母语基础,母语水平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翻译的质量。同时,要对中外两种语言进行正确理解、熟练运用和精准表达,需要译员勤奋好学,积累专业词汇,熟练语法应用,发音标准纯正,表达清晰准确,语言使用地道,才能取得极佳的产出效果。三是扩大知识范围。军校外事译员本身应是“通才(Jack of all trades)”,不仅要掌握军队和学校的基本情况,还应通晓对象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历史、地理、风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百科知识”,才能心中有数,临场不乱。有时领导会在外事场合引经据典或谈及与军事完全无关的内容。有一次笔者作为译者保障校领导与外宾的晚宴,双方从相对严肃的中印边界问题谈到道教等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交流校领导创作的诗歌,对此外宾还不断提问,双方你来我往聊得非常投机。笔者感觉整场晚宴翻译的难度不亚于任何一场大会同传,虽得到领导高度认可,但也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四是做足译前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这也体现在军校外事翻译中。译前准备要有针对性,尽可能了解主宾的所在机构、出身背景、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学习与交流议题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对于涉台、涉印、涉美等当前热点敏感话题,需了解其最新发展动向及我方立场观点。此外,对于参加活动的中方领导也应了解其工作履历、兴趣爱好、谈话风格等。只有尽可能做好译前准备,译员才能在翻译过程中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五是保持上进心态。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考验的是译员多年苦练的功夫。军校外事翻译应本着对军队、对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翻译任务,坚持每天浏览时事新闻,学习各方面知识,积累军事术语,打磨翻译能力。特别是在其他日常事务较多的情况下,挤时间、碎片化地巩固、更新和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六是注重外事礼仪。军校外事翻译一定程度上代表我方形象,必须注意言谈举止、仪表仪态。平时要主动学习外事礼仪,注重积累,培养自己端庄稳重、举止优雅的个人作风,广泛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禁忌。在活动中要守时,在翻译过程中要坚持礼让有度、主次有序,在正式会谈中不得随意打断发言者或抢先翻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军校外事翻译对我军院校对外交流合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军校要重视外事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使用,给翻译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译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军事素质和综合修养,不断提升翻译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为推动我军院校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我军院校教育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应有贡献。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郭怡军.论高层外交活动中译员角色的动态性[J].语言应用研究,2015(6):124-126.

[2]陈明.外事翻译:“三思”而后译[J].中外企业文化,2020(11):96-97.

[3]米磊.外事翻译人员综合素养探究[J].中国冶金教育,2021(3):113-115.

[4]梁风.做好高校外事口译准备工作的对策建议[J].科技信息,2021(21):261-262.

[5]何勃毅.高校外事口译中的语境顺应分析研究[J].现代英语,2022(13):62-65.

[6]郭琳,刘伟荣.高校外事翻译探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5):45-48.

[7]韩子满.国家军事翻译能力探析[J].上海翻译,2023(6):17-22.

(作者简介:檀生兰,国防大学翻译室主任、副译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军事翻译、外事翻译、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