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对俄舆论战的情报应用分析

2024-12-06赵耀梁陶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0期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俄乌冲突中的舆论战,探究美西方在对俄舆论战中的情报应用模式,总结美西方在不同舆论战阶段的情报应用特点,为理解新媒体时代舆论战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跨学科融合的方法,对美西方对俄舆论战的情报应用的方式、特点、效用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美西方将俄乌冲突作为借口,充分发挥经济、传媒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在舆论传播渠道等方面对俄展开全面封锁,基本掌控了国际舆论叙事权。在近乎单向叙事的大背景下,美西方将情报力量充分融入到舆论战攻势中。从舆论产生、发展,到最后的激化,为舆论战框定议题、提升热度、扩大阵营、稳固优势,处处都体现了情报的作用,美西方占据了国际舆论优势。

【关键词】俄乌冲突|舆论战|情报应用

舆论战是为谋求国家战略优势,综合运用传播学、心理学等原理,进行针对性信息传播,在精神层面影响公众以塑造舆论态势的作战样式[1]。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俄乌双方以及美西方都希望借助舆论战手段塑造对己有利态势。乌克兰综合实力较弱,舆论战相较于俄罗斯也不具备绝对优势,但由于背后有着美西方的情报援助支持,乌方在于俄的舆论对抗中成功占据了国际舆论优势。

一、美西方与俄舆论战情况概述

在此次俄乌冲突期间,美西方不仅以自身强大的情报优势为支撑,还主动将传播学理论与情报运用相结合,将情报灵活应用于与俄舆论对抗的各个阶段。

(一)俄乌冲突前美西方与俄舆论战的历史溯源

俄乌冲突爆发前,美西方与俄罗斯在舆论战场上就已有碰撞。从本世纪初至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前,他们之间的舆论战总体呈现美国为主导、众多西方国家附和美国主动出击的局面。美国延续冷战思维,在俄罗斯及其利益地区引导“亲西方”舆论,用舆论战煽动国家政变,并将俄塑造成了“侵略者”,使俄在此次舆论交锋中丧失主动权。面对美西方在国际舆论中的优势,俄不断寻求反制的方法。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俄通过公布秘密录音等手段成功掌握舆论主动权,有效阻止美西方干涉,成功达成“克里米亚公投入俄”这一战略目的,舆论反击效果显著。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舆论战理论逐渐成熟,舆论反制能力有所提升。直到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前的阶段,俄罗斯与美西方的舆论交锋势均力敌。

(二)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对俄开展舆论战的基本情况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彻底爆发,此次事件成为俄罗斯与美西方的舆论战的新拐点。在新的“美西方”舆论战主体概念中,美国是核心国家,与英国一同作为第一梯队,为舆论战提供主要的叙事和技术支持;欧盟国家作为第二梯队,受“恐俄”思潮支配,配合美国发动包括舆论传播在内的各项制裁;北约国家作为第三梯队,深受美国本身影响较大,积极响应舆论战指导下的对俄军事援助等要求。

二、美西方对俄舆论战的情报运用

在此次俄乌冲突期间,美西方不仅以自身强大的情报优势为支撑,还主动将传播学理论与情报运用相结合,将情报灵活应用于与俄舆论对抗的各个阶段。

(一)舆论萌芽阶段:运用情报设置议题

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虽然无法设定人们对某个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相关信息和安排议题等方式来决定人们重点关注哪些议题,以及他们对不同议题的重要性排序”[2]。“议程设置”常常用于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引导民众增加有关舆论目标的关注,并针对利于舆论发起方的议题展开议论,以获得舆论战先手优势,对后续舆论观点推动、情绪调动有较大影响。借助该理论,美西方为了夺取对俄舆论战的主导权,常以舆论战的发起者而出现。其在舆论萌芽阶段,积极借助预测评估类情报,预先针对俄方下一步行动进行“议题设置”,抢先引导舆论关注重点,并设定叙事角度和立场,从而在第一时间取得舆论优势。

(二)舆论发展阶段:运用情报提升热度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体往往都是通过框架来选择和展示新闻,而受众则是通过框架获知信息[3]。在舆论热度的上升发展阶段,媒体借助“框架理论”能够限制民众的舆论关注范围,有利于聚焦已有舆论议题,集中舆论力量于预设的议题上,从而在舆论战中占据主动,推动舆论朝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实现舆论wqC4dxDCc39sNRz9TpBhKA==热度的提升。在俄乌冲突中,美西方为了先前设置的舆论议题能够在热度上不断发酵升温,于是便积极运用“框架理论”来限制舆论边界,打造开源情报信息库作为反俄叙事的核心框架。在此框架内,美西方有选择性地将舆论焦点聚焦于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以限定民众信息接收的范围,将民众注意力引导至俄罗斯负面军事行动上。美西方成功地限定了信息接收的边界,确保了舆论火力集中于开源情报信息库框架中的议题,有效提升了舆论热度,使对俄的舆论攻势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影响力。这一策略不仅巩固了美西方在舆论战中的优势地位,还为后续的舆论攻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舆论分化阶段:运用情报扩大阵营

新闻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为了避免被孤立,在表达意见时会不由自主地考虑周围的‘意见气候’,即自己所处的信息环境中的意见分布情况,并根据感知到的意见氛围来调整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使之与‘意见气候’相符”[4]。随着舆论的持续酝酿发酵,其将步入舆论分化阶段。在该阶段,个体意见将逐步聚合为集体意识,分化形成立场鲜明的阵营形态[5]。在美西方对俄舆论战发展到舆论分化阶段时,美西方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情报运用,已实际形成三大阵营:即美西方阵营、俄罗斯阵营以及中立阵营。在这场无形的较量中,美西方利用其情报优势和发达的媒体体系,强化“正义”叙事、揭露俄罗斯所谓的不当行为,在三个阵营中占据了上风。美西方以情报结合媒体的方式发动舆论攻势,将俄罗斯描述为传播虚假信息的非正义方,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塑造了压倒性的“意见气候”。面对舆论环境中的“沉默的螺旋”效应,俄罗斯阵营和中立阵营的民众感受到了来自“意见气候”的社会压力,担心被边缘化或误解,因此倾向于调整立场,向美西方靠拢。

三、结语

美西方对俄舆论战体现了情报与传播学理论的深度融合,突显了在新媒体时代情报对于舆论战的关键作用,为未来的舆论对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在理论方面,美西方将情报应用与传播学理论相融合,形成了系统化的舆论战情报应用方法。以对俄舆论各阶段的目标为导向,美西方借鉴“议程设置”“框架”“沉默的螺旋”等传播学理论,灵活运用各类情报产品,进行针对性的舆论攻势。通过与具体理论的借鉴融合,美西方以创新的情报运用方法推动情报产品与秘密脱钩,使情报从秘密向公开舆论素材转化,成为更易于民众接受的形式,有力推动了对俄舆论战攻防进展。

在行动主体方面,美国作为主导国,巧妙地将情报生产压力分散至多元化的团体与组织,构建了一张涵盖众多美西方高科技公司、智库和情报机构的“情报生产网”。以对俄舆论在各阶段的情报需求为导向,“情报生产网”中的各类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点,分担情报生产工作压力,实现了情报资产优化配置,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了情报工作的进程。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李俊.网络舆论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2]周雪轲,胡江伟.智媒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探究[J].记者摇篮,2023(05):60-62.

[3]参见:易湘衡.框架理论视角下澳门与珠海媒体报道对比研究——以“澳车北上”报道为例[J].传媒论坛,2024,7(12):44-46.

[4]孙亚烁.新媒体时代下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再思考[J].传媒论坛,2021,4(01):24-26.

[5]参见:史波.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内在演变机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04):41-45.

(作者简介:赵耀,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情报基础理论;梁陶,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情报基础理论、情报分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