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增大减,志愿填报如何“向新而变”
2024-12-06王一铁
“老师,我想冲一下这个院校专业组,里面的智慧建造专业看起来很不错呢!”
“打住打住!智慧建造是吧?在很多学校它就是原来的土木工程换了个名称来招生而已,你先了解清楚再做决定!”
“啊?!”
“而且,这里连专业名称都写错!应该是叫智能建造,它就在土木类下面。跟它相近的,还有一个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也是土木类的。你看,连学校自己都糊里糊涂的!”
这些对话,就发生在2024年6月我和一位考生的志愿填报咨询中。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看起来高大上,带着“智慧”“智能”等字眼的新专业进入招生计划。面对这些随着专业大调整时代而来的全新专业,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要不做深入了解,仅凭想当然就做选择,导致本想“追新”最后却掉入“新坑”。
你要知道的——
专业大调整时代
2023年3月,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第二年的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此次增、撤、调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数量为历年最多。回顾近些年来高校每年调整的专业布点数,虽然都没有突破3000大关,但整体上保持着逐年递增的态势。
2024年9月底,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一次会议中表示:本科专业动态调整,要在三个适配度上下功夫。
第一,要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急需的适配度。
第二,要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
第三,要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适配度。
据此,我们对2024年公布的24个新增设专业进行对照分析,很容易发现其中大部分是为国家战略急需而设置,典型如法学类的国家安全学、工学类的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农学类的生物育种技术。同时也有瞄准区域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如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咖啡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你要关注的——
专业大调整后的选专业思路
在专业越来越影响到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当下,考生和家长在选报专业时,既要在微观上关注具体专业的内涵以及个体自身的需求,也要在宏观上跟上时代的变化,关注本科专业大调整背后释放的信号。把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未来的路将会越走越宽。
我们认为,考生和家长在选报专业时,尤其需要关注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关键战略领域,特别是与“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相关的新兴专业、急需紧缺专业。
★新工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深度交叉融合再出新
在近些年新增设的本科专业中,工科类专业占比最高。在这些专业中,部分专业是为新兴领域而设置和发展的新工科专业,典型如机器人工程(2015)、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15)、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2016)、人工智能(2018)、虚拟现实技术(2019)、区块链工程(2019)、柔性电子学(2020)、密码科学与技术(2020)、氢能科学与工程(2021)、未来机器人(2022)等。
备注:以上整理自教育部阳光高考网,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31日。
从应用视角来看,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从而能够建立可信的数字经济秩序,提高数据流转效率,打破数据孤岛,打造全新的存储模式。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
在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区块链被放在了人工智能和 5G的前列。2020年3月,在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区块链工程专业正式增设。现已有34所院校获批开设该专业。
区块链工程专业的学习涉及很多学科,包括密码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学习课程一般包括:区块链原理与应用、区块链与数字资产、区块链技术原理与开发实战、区块链与创新创业等。
新工科建设并非只针对新兴产业领域。事实上,新工科建设更大、更急迫的任务是将现有的传统工科改造升级为适应未来信息技术要求的新工科学科。例如机械设备制造如何引入人工智能,形成智能化生产制造;如何将现在的土木建筑升级为智能化条件下的智能建造,等等。因此相当数量的新设置工科专业是对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前文提到的智能建造、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分别增设于2017年和2021年,均设置于土木类之下。类似的还有设置于机械类下的智能制造工程(2017)、设置于电气类下的能源互联网工程(2020)、设置于土木类下的城市水系统工程(2020),等等。
备注:以上整理自教育部阳光高考网,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31日。
在中国工程院2019年4月开启的国家级重点咨询项目《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中,总计六个大课题,有三个与智能建造直接相关。2020年7月,住建部等13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智能建造是把智能技术与先进的建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一种新的建造模式,其技术基础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工程建造的融合,业务特征是数字链驱动的工程建造全寿命周期一体化协同与智能决策,产业转型方向是规模化定制生产方式、服务导向的经营模式、平台化交易模式,功能目标是交付以人为本、绿色可持续的智能化工程产品与服务。
★新医科:新的医学专业+医学的新要求+医学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相比传统医科,新医科的重要变化是专业边界的拓宽。它打破过去百年里医学主要依赖于生物学的现状,把理学、工学、经济学、文学等知识基因都植入医学机体中,成为结合医学特点的交叉学科。
继2017年提出新医科建设之后,2024年初,教育部印发《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明确了5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即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健康与医疗保障、药物经济与管理、生物医药数据科学。这5个专业均具有典型的交叉融合特点。
此外,2017年及之后新增设的其他部分医学类专业如智能医学工程(2017)、运动与公共健康(2020)、智能影像工程(2020)、医工学(2022),以及部分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如康复工程(2019)、健康科学与技术(2023)等,均属于新医科专业的范畴。
这些新医科专业多授予非医学学位,具有多学科创新性交叉融合特点,充分体现了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方向,职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备注:以上整理自教育部阳光高考网,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31日。
在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改良过程中,从0到1的原始创新往往来自临床,但遗憾的是,具备工程学背景的医生比较稀缺。从手术器械到大型医疗设备,不少顶尖医生都有很好的想法,但由于对设计和制造流程不太了解,很多好点子难以转化为好产品。
2022年由西安交通大学新增设的医工学专业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牵引,聚焦医用设备研发和高端设备设计与研发领域,发展新型的物理诊疗技术、设备及方案,改变固有的诊疗模式,培养具有完备的医学基础知识、能够推动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应用的临床医生。
目前,仍仅有西安交通大学通过审批开设医工学专业。该校的医工学专业设置在未来技术学院。教学团队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学团队教师为主体,并特聘物理、化学、生命、材料、机械、计算机、电信、电气、人工智能等校内其他院系优秀教师授课,强化校企合作,探索医工学“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新形态。
★新农科: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培养新型卓越农林人才
新农科建设的重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布局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涉农专业,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5大领域,明确了生物育种科学、生物育种技术、土地科学与技术、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生态修复学、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兽医公共卫生、乡村治理、全球农业发展治理等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备注:以上整理自教育部阳光高考网,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31日。
生物育种科学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着力解决优异品种创制的关键科学与“卡脖子”技术问题,全面推进生物育种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引领中国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发展。
专业主干学科为生物学、作物学、畜牧学,学习内容涵盖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生物进化与驯化、遗传与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育种信息化等现代育种理论基础。
该专业由中国农业大学 2021年申报成立,2022年首次招生。此后浙江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农学强校通过审批增设生物育种科学专业。
★新文科: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新时代,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新文科建设责无旁贷;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奔腾而至,社会问题日益综合化复杂化,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亟须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推动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革故鼎新,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
2020年11月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文科“金专”。2016年新增的中国语言与文化、2017年新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2018年新增的国际新闻与传播、2020年新增的古文字学等新文科专业值得我们关注。
汉字的产生,是关系到中华文明发生的大问题;研究汉字起源,也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古文字学就是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力量不足、后备人才匮乏是当前古文字学科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力加强古文字学学科建设和基础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2020年1月,强基计划正式推出。古文字学作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紧缺专业名列招生专业之中,自此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当年,即有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以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等形式开展招生。 2020年,古文字学专业正式通过审批增设,吉林大学成为我国首个获批设置古文字学本科专业的院校。
与其他学科相比,古文字学内容相对艰涩,人才成长周期较长,培养难度较大。因此,想要报考这个专业,考生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有深造的计划。
你需要警惕的——
专业“新瓶装旧酒”
在文章的开篇,笔者提醒考生慎重考虑智能建造,认为在一些学校它就是原来的土木工程换了个名称来招生而已。此话并非夸大其词。近些年来,我们看到很多高校为了响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一拥而上“增”了很多“潮流”专业——
2017年新增设的智能建造专业,在2022年时开设院校为73所,到202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29所。这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比算比较节制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于2015年增设,首批开设院校仅3所,截至2023年已有748所院校开设,超过了老牌的软件工程专业而成为计算机类的第二大招生专业,仅次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如此多的高校一拥而上增设“新”专业,不得不让人警惕:成立了新专业,这些专业老师的知识结构就跟上了吗?教材、教学方式和培养方案也自动更新了吗?
增设新专业,并不代表人才的培养规格、水平就立刻和科技发展、产业革新同步了。很多旧专业看起来是被裁撤了,但实际上,这些旧专业的老师依然“残留”下来,仍用旧知识教新专业的学生。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警惕这种“新瓶装旧酒”。
你需要回归的——
专业与自身的适配度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给考生和家长提供了新的志愿填报思路和选择,但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不可盲目报考,尤其是对于新增专业。在报考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以下问题。
1.你是出于喜欢还是为了追赶潮流?
选择一门符合时代潮流的专业自然是没错,但兴趣也很重要,没有兴趣,很难学好一门专业,更不用说成为拔尖人才了。
2.你是否有学习这门专业的优势?
比如新工科专业要求学习者擅长数学、物理,新文科专业不仅要求学习者擅长语文、英语,还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数理知识等。我们可以先了解清楚具体专业的具体要求,再结合自身情况做选择。
3.你对此类新专业是否有足够的了解?
追赶潮流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几年后此潮流就被时代淘汰了,也可能几年后又出现新的潮流,这就要求我们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好好研究某种趋势,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