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嵌入视角下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024-12-06吴芝花
[摘 要] 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的嵌入因素。结果表明:政策吸引、政策掌握力度、乡村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乡村人口素质、专业重要性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而政策力度、预期月薪、个人关系网、家庭关系网、专业就业容易度显著负向影响其乡村就业行为。
[关 键 词] 乡村就业;社会嵌入;大学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0-0137-04
随着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人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最有力的基础保障。高校大学生作为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更能适应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其乡村就业行为的选择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关于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的研究成果已较丰富,但仍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第一,缺乏实证研究法。现有研究大都采用规范分析方法,虽然也有少量调查研究,但大多停留在简单描述性统计层面,对数据和现象背后的原因缺乏实证。第二,影响因素研究缺乏系统性。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单一层面分析,关于大学生乡村就业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依托社会嵌入理论,构建多维度的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影响因素框架,运用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大学生乡村就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分析
“嵌入性”是一个经济社会学概念,指的是经济行为不仅受到市场力量的影响,还深深地嵌入在社会结构和网络中。人们的亲属关系、信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经济行为呈现出非理性或非自私的特征,任何有关人的经济活动都与人所属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有着密切联系。
基于上述观点,大学生乡村就业的行为也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因此,本文借助社会嵌入理论,重点以政治嵌入、认知嵌入、网络嵌入、文化嵌入和自主因素五个方面分析嵌入因素和自主因素对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的影响。
(二)嵌入因素的分解
1.政治嵌入
一般地,乡村就业优惠政策会消除大学生乡村就业的顾虑,从而极大促进其乡村就业[1]。所以,本文以政府政策力度和政策的吸引力为政治嵌入因素。据此提出研究假说 H1:政治嵌入因素有利于大学生乡村就业。
2.认知嵌入
通常大学生对乡村的认知度越高,越会选择乡村就业[2]。本文主要以政策掌握程度、乡村的发展状况、预期薪资、乡村基础设施、乡村居住环境、乡村工作环境和乡村人口素质为认知嵌入因素。据此提出研究假说 H2:认知嵌入因素有利于大学生乡村就业。
3.网络嵌入
B/8fovvCr9S0dWstgW4Y6SYXNHO0INA/SrVMB3ntpD0=大学生的行为决策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有些人认为乡村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认为乡村就业是“无能”的表现[3]。对此,本文选择个人关系网和家庭关系网为网络嵌入因素。据此提出研究假说H3:网络嵌入因素有利于大学生乡村就业。
4.文化嵌入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专业就业市场接近饱和,同时有些学生因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差,很难在城市找到理想工作,从而最终选择乡村就业。因此,本文以专业就业易度和专业知识重要性为文化嵌入因素。据此提出研究假说H4:文化嵌入因素有利于大学生乡村就业。
(三)自主因素的分解
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还会受到自主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4,5]。对此,本文将自主因素分解为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选择性别、独生子女情况、政治面貌、毕业年限和恋家程度表征个人特征,将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工作性质和家庭住址表征家庭特征。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选择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389份调查问卷,除掉不合格问卷,共回收347份问卷,有效率达到89.2%。
(二)变量描述
1.被解释变量。在本文中,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为被解释变量。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有49.28%的大学生实现了乡村就业。
2.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为嵌入因素,包括政治嵌入、认知嵌入、网络嵌入和文化嵌入这四个维度。
3.控制变量。本文采用了大学生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两个维度的自主因素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各变量的定义见表1。
(三)模型设定
为了验证乡村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同时考虑到被解释变量为0/1虚拟变量,因此,本文引入Logit模型进行分析,模型表达式如下所示。
worki= β0+β1facter1i+εi (1)
worki= β0+β1facter2i+εi (2)
worki=β0+β1facter1i+β1facter2i+εi (3)
在上述式中,i表示不同个体,facter1i表示个人特征与家庭特征变量的合集,facter2i表示政治嵌入、认知嵌入、网络嵌入和文化嵌入变量的合集,β0是截距项,εi表示随机误差项。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选用方差膨胀因子值(VIF)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计算发现变量中方差膨胀因子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为4.3和1.93,均小于计量上的临界值5,因此,可以认定本文所选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二)信度与效度检验
为考查问卷数据的真实可靠,本文对问卷中的嵌入因素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表2),从表中可以发现,所有嵌入潜变量的克朗巴赫α值均大于0.65,并且文化嵌入的克朗巴赫α值达到0.8741,因此可以认为所有嵌入潜变量内部一致性较好,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此外,所有嵌入潜变量的Bartle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对应的显著性也均为0,小于0.01,说明指标数据体系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好,量表数据的效度较高。
(三)基准回归分析
表3显示了Logit回归模型估计结果。其中,模型1仅分析了自主因素;模型2仅分析了嵌入因素;模型3对自主因素和嵌入因素进行了共同分析。
1.嵌入因素对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的影响
由表3可知,表征政治嵌入因素的政策力度和政策吸引力这两个变量均对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研究假说H1得到验证。
表征认知嵌入的政策掌握程度、乡村居住环境、工作环境、人口素质均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乡村发展状况、预期月薪、乡村基础设施的认知显著负向影响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研究假说H2得到验证。
表征网络嵌入的个人关系网和家庭关系网均对大学生乡村就业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假说H3得到验证。
表征文化嵌入的专业就业容易度对大学生乡村就业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专业重要性则对大学生乡村就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假说H4得到验证。
2.自主因素对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毕业年限和家庭经济状况显著正向影响其乡村就业行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政治嵌入、认知嵌入、网络嵌入、文化嵌入等因素显著影响大学生乡村就业行为,其中,政策吸引、政策掌握程度、乡村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乡村人口素质、专业重要性显著正向影响其乡村就业行为,而政策力度、预期月薪、个人关系网、家庭关系网、专业就业容易度显著负向影响其乡村就业行为。
2.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毕业年限和家庭经济状况显著正向影响其乡村就业行为。
(二)建议
1.政府应继续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乡村就业。一方面,政府应将公共服务系统扩展到基层,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必要或高质量的乡村就业和企业支持服务。同时还需要关注乡村工作环境、居住环境的改善和乡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老百姓对乡村就业的传统认知,营造大学生乡村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2.高校应完善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高校应加强对乡村就业的宣传工作,一方面,让学生熟知乡村就业的优惠政策,激发其乡村就业热情;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群体平等看待乡村就业和大都市就业,甚至去乡村就业比去大都市就业更有意义。
3.大学生应积极主动融入乡村建设。一方面,大学生要明确自身定位,主动学习时事,加强自我思想教育,明确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还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夯实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实现兴农强农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研究[J].农业经济,2022(4):125-126.
[2] 高若晨,许文华.乡村振兴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与建议[J].时代教育,2021(3):23-25.
[3] 韩星,周辉.乡村振兴视域下引领大学生农村就业的路径探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1):192-196.
[4] 郭云贵.大学生地域认同对返乡就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29(2):150-153.
[5] 曾灵凤,戴幼玲.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探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2(2):56-59.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