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课赛证深度融合下会计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4-12-06杨倩杨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0期

[摘 要] 会计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在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提出“岗课赛证”的综合育人机制的教学改革理念,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课程可持续性建设提供更好的实践路径。近年来,六盘水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智能会计微专业、数学与统计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均开设会计学课程,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从多方面推进,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块、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通过对“岗课赛证”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提升人才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会计学;教学改革;岗课赛证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0-0093-04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自提出后,一直受到我国教育界高度关注与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部分高等学校也在大力推行“岗课赛证”的教学模式对所授的课进行改革研究与实践,教学团队将“岗课赛证”的教学理念运用到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建立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本文从岗课赛证的视角出发,对会计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究。结合主流教材与课程标准来看,会计学课程的设计思路基本是围绕在分析会计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工作为依据,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基本能力为出发点,结合教学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力求课内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任务过程化,课程设计教学一体化。

一、岗课赛证的内涵

“岗课赛证”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旨在全方位培养和评估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这个体系中,“岗”指的是职业岗位,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目标和归宿。通过深入了解岗位需求,教学团队可以明确教学方向,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课”是指课程体系,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应围绕岗位能力需求来构建,确保教学内容既全面又具针对性。这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赛”在这里指的是职业技能大赛,它是评价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通过参与技能大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中,通过竞赛的形式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证”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它是学生职业能力得到社会认可的凭证。证书考核过程通常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这不仅验证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也提高了他们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在招聘时也会将证书作为考核毕业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以确保招聘到的人才符合岗位要求,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因此,获取相关证书对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工作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这也是对个人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课岗证赛”融合下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考证、比赛进行深入融合。国内学者研究“岗课赛证”的内涵及实现路径,岗课赛证是基于分析市场上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结合课程、竞赛、考证等方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具体包括调整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多样化考核方式等[3]。综上所述,“岗课赛证”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和评估循环,旨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二、会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课程思政融入少

传统会计学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缺乏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首先,讲授法虽然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但这种方法往往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其次,采用单一的讲授法,学生易感到枯燥,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最后,缺乏互动和参与性的讲授法,会使学生难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内容设计没有充分挖掘会计学相关课程思政元素,导致学生仅关注专业知识,忽视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师资较薄弱

目前,教学团队共5人,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占比也较少,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对于会计学这种专业性和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通过分析近年来2021级、2022级经济统计学《会计学》期末卷面成绩,如图1所示。分数段主要集中在60-79这个阶段,两个年级90分以上都仅有1人;而不及格人数都达到了14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4.56%和23.72%。

通过分析发现,出现以上成绩分布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课程考核难度较大及评价标准不够合理;第二,两个年级的不及格率相对较高,考核内容难度比较大;第三,教学方法不够有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过多地依赖讲授式教学,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互动的机会,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积极性不高

统计近四年来学生参与财会类竞赛情况,财会类竞赛主要包括“金蝶杯”智能财务云大赛、金蝶云管理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商科综合能力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模拟大赛等赛事,但是参与人数不多,获奖学生人数较少。

(五)学生考证通过率较低

近年来,通过初级会计考试的学生人数虽然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整体来看通过率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如图3所示。

考证的参与人数较少,主要原因有:第一,目前没有实现课证融通,学生考证的积极性不高,每年参与初级会计证书考试的人员虽然在增长,但是增幅较少。第二,考试的为难情绪。考试相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考试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容易产生懈怠、畏难情绪。第三,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会计学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按照“理论—实践”的总体逻辑框架,主要内容围绕“岗课赛证”制度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课证融通的概念与逻辑关系,以期为‘岗课赛证’证书制度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发展提供一个基于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个案,详见图3。

(一)结合会计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调整课程体系

1.调整教学目标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业务财务融合更加紧密,会计从业人员的地位也更高,复合型财税专家将会越来越重要和紧缺,高端财税人才的价值更加凸显。根据会计岗位招聘条件和企业调研数据分析结果,会计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技能,具备专业知识,包括经济法、相应的准则、税法等;(2)实操技能: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并能很好地将财务专业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3)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基本的办公软件应用和数据分析能力;(5)客户沟通和应变能力;(6)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职业作风。由此可见,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较好的财会基础知识,具备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依据岗位需求,调整教学目标中的技能目标。

2.调整教学内容

会计学的理论部分包括会计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等理论基础,而最核心的内容是会计核算与监督。教学团队在制作教学大纲时应将基础理论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团队应积极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财会类竞赛,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比赛。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重视理论教学是会计学教学环节中重要一环。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发展潜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3.教学方式多样化

会计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主讲教师根据六盘水师范学院主要授课对象学情,建设了线上教学资源,解决了学生获取针对性的学习资源难的问题,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实施“课前+课中+课后”阶段衔接育人提供现实路径。

(二)融入课程思政,重构教学内容

在讲授会计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研究会计学理论与思政教育的关系,从中挖掘符合会计学课程特点的思政元素,包括但不限于诚信、公正、责任心、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会计学理论教学中,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设计既能够传授会计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会计准则时,强调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本教学团队在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会计学课程整体理论框架体系中,做到全过程育人。同时,构建“岗课赛证”融合的数字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在现有线上教学平台的基础上,融入岗位需求、技能竞赛与考证需要的教学资源,建构“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方便学生学习。另外,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础性知识点移至线上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线下主要是讲解重点、难点、易错的知识点。

(三)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课程的设置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工作实践,对学生技能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走访,校企双方就继续增进合作进行了探讨,未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实训体系构建、师资互训、科研成果共建等方面加强合作,为我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奠定基础。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将相关课程教师“送出去”,教师到企业学习,可以亲身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最新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应与企业进行合作,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及就业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与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输出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会计学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且偏重于期末“一考定终身”的形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两性一度的课程建设标准。会计学课程团队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将传统以期末考核为主、以教师单一主体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为以教师、学生、平台多主体进行考核的形式,丰富过程性考核方式,形成了包括组内组间互评、课前小测成绩、线上学习成绩、小组分享成绩、讨论发言成绩、课堂表现成绩、课后作业成绩、阶段性测试成绩在内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课程考核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期末考核一般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各占50%。平时成绩组成及占比,视频学习为20%;阅读讨论及互动为15%;测试10%;平时作业为5%。课程视频主要由学生线下自主学习为主的形式来完成,通过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理解程度来安排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学习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自主学习是一种长期的学习方式,可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建设需要优秀的教师团队来支撑,而“双师型”教师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能够全面地理解课程,准确地解读各岗位的核心工作能力,并将这些能力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中,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功底,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开展人才对接,学校可以实现教师团队与企业教师的双向流动。这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还能助推教师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特色与趋势,从而深化校企协同。在满足企业创新需要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吸纳行业中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邀请其在学校讲授实践教学。

通过“双师型”人员的合作,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可以攻克技术难题,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这使得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经济发展同向同行,教育教学科研与企业新技术发展同向同行。这样的做法为提升教学团队师资力量和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除此之外,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还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这将有助于更新课程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更具实用性。同时,这样的合作还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教师团队和企业教师的双向流动,利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优势,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使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经济发展同向同行,这样的做法对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课证融通,提升学生考证的积极性

具体来说,在大学一年级,学生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两门课程经济法和初级会计实务的考试,获得初级会计证书,可以免修会计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和掌握会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种做法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技能证书考试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更多地参加职业技能考试,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

除此之外,这样的做法还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总的来说,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有效衔接,实现课证有效对接,将职业能力培训与学历教育真正融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的职业需求,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结束语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将岗位需求、课程教学、职业技能竞赛和考证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协同育人的教育体系。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课证融合、赛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立体的会计学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岗课赛证”融通模式还有助于推动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行业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同时,这种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溪亭.实施“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究: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48):117-120.

[2] 冯桂玉.浅析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J].财会学习,2017(10):219-220.

[3] 林芳,王茜.工程造价专业“岗赛证一体、德技创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3(31):62-64.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