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贵州应用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培养路径与评价研究
2024-12-06王致嫣
[摘 要]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素养成为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的核心指标。当前贵州应用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焦点问题有:区域性教育差异与数字鸿沟的综合研究不足、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存在缺失、教师个体差异和定制化数字素养培养的需求被忽视。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及教师四个层面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推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此外,还需构建全面的、个性化的评价体系,确保教师数字素养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关 键 词] 数字化转型;教师数字素养;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0-0081-04
我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并通过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文件推动其实施。自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始,强调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深远影响,并提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及深化技术与教学的融合[1]。2016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均强调了利用智能技术推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建设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并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2,3]。2019年,教育部进一步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旨在通过信息化融合创新来提升区域教育水平,并实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全面创新[4]。随后颁布的政策文件继续强调教育新基建的重要性,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支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5]。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我国教育数字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教育部推出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凸显了数字素养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的重要性[6]。该标准不仅具体明确了教师数字素质的结构和内容,也标志着探索有效的教师数字素养培养路径及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贵州应用型高校中,如何确保教师能够适应并推动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贵州应用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和提升的意义
(一)推进教师数字素养理论和实践的深化与创新
针对贵州应用型高校区域性教育差异、评价机制以及个体差异的综合研究,需提供系统的分析和解决方案,通过技术手段弥合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二)推动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
通过对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需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帮助其更准确地把握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同时,对教师个体差异和定制化需求的关注,将推动教育实践向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为贵州省不同地区的应用型高校提供具体的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将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智能、高效等优势,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异,推动教育公平,培养现代化高质量人才,促进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贵州应用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焦点问题
(一)区域性教育差异与数字鸿沟的综合研究不足
当前的研究往往忽视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在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上的差异性需求,例如,在贵州省的某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还体现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不同类型的学校,如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在这些方面都存在差异。研究应考虑如何针对不同区域的特殊需求设计数字素养培养方案,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弥合这些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二)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存在缺失
虽然对有关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路径已经有了一定的探讨,但关于如何有效评价教师的数字素养以及如何通过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持续提升其数字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准确把握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和提升空间,而合理的激励机制则能够激发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个体差异和定制化数字素养培养的需求被忽视
目前的研究中,对于教师个体在技能、经验、学习风格和需求上的差异考虑不足,导致数字素养培养方案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模式,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设计。然而,为了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研究需要关注如何根据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三、贵州应用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培养路径探析
(一)政府层面
1.制定保障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弥合贵州不同区域间的数字鸿沟。政策明确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路径,包括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会,确保教师在数字时代能够持续进步。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和推动贵州应用型高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方面的合作,激励应用型高校积极参与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有效弥合贵州省不同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2.构建“校域—教师”间数字化学习共同体,打破“信息孤岛”的现象。政府鼓励高校开发和共享数字教学资源,各高校共享课程内容、教学软件和研究成果,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知识的广泛传播。首先,定期举办研讨会、工作坊,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的宝贵机会,还能加强教师间的互动与学习,提升教师的集体数字素养。其次,加强推广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和应用,虚拟教研室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具有跨学校、跨地域、跨学科的显著优势。强化其在数字时代跨学校教学和研究中的作用,尤其是促进偏远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缩小教育差距。通过加快数字资源整合及共享,提升教师群体数字素养。
(二)社会层面
1.借鉴美国教育公平研究组织的DigitalPromise模式,在贵州建立针对高等教育教师的在线认证系统。该系统基于教师的数字化素养进行评估,通过颁发微认证来激励和认可教师的数字教学实践。
2.仿照在线教育质量保障机构QualityMatter的成功案例,推动与国际知名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在线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并通过国际认证提升教学能力。
3.参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做法,定期在贵州举办针对数字教学能力的教学创新竞赛。通过竞赛促进教师创新和学术交流,并将优秀教学案例在省内外分享和推广,激发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三)学校层面
1.制定分层分类的数字素养培养模式,实施靶向式精准培训。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充分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水平教师的发展差异,研制各级各类教师数字素养模式,教师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路径。通过个性化需求分析,有效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水平的分层分类精准培养。
2.提供制度保障,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结合学校定位制定规章制度,通过奖励机制、职业晋升与数字教学能力挂钩等,激励教师主动提升数字技能。另外,建立监督、评估和激励兼备的综合体系,对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监督,并提供实时反馈和调整。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团队,定期检查教师在数字教学方面的进展,并提供实时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培训计划,确保教师能够持续进步。
3.确保技术设施的全面支持,夯实数字化技术基础。学校管理层应加速推进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如建设综合信息化平台、开发数字教材等。通过升级数字化教学系统,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授课、作业发布和评阅等关键环节的数据整合和实时应用,从而构建个性化数字教学环境。为确保教师能够高效利用技术资源,学校应提供及时且有效的技术支持服务,消除教师技术障碍[7]。
(四)教师层面
1.树立数字教学思维,增强数字身份认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字教育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和适应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理解数字化对教育的深远影响,并探索如何在数字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重新定义自己在数字化课堂中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要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技术的整合者和创新的实践者。
2.提升数字技能,适应数字驱动的教学手段。教师应积极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提高对各种教学技术工具使用的熟练度和应用能力。例如,智能教学平台、在线协作工具等,这些工具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更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数字化教学活动[8]。
3.主动参与数字素养评价,动态调整教学实践。教师应积极地参与数字素养的评估,通过这些评估结果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实时更新和优化教学材料和策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与学生的需求以及最新的技术趋势保持一致。教师还应该将数字素养的提升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努力将数字化教学从一种外在的驱动力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为。
四、贵州应用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机制探索
(一)制定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标准,明确科学客观的评价维度
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各级维度及其含义,结合贵州应用型高校特征细化各级维度,见表1。明确评价的关键数据采集点,例如课堂互动频率、数字工具使用熟练度、在线课程设计与执行效果等,并依此构建出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标准。
(二)挖掘智能技术数据,构建全面个性化评价方式
应用最新的智能分析技术深入分析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从教学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虚拟教研室等多种源头搜集教师操作数据和教学反馈数据,更加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使评价方式更加数据化、智能化和个性化,评价结果更具针对性、全面性和客观性。
(三)实施动态跟踪评价,提供针对性政策支持
建立周期性的教师数字素养跟踪评价机制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可以设立月度、学期和年度三个不同时间跨度的跟踪系统,以全面、细致地监测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通过定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及时识别教育培训中的短板和难点,以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帮助教育管理者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培训计划,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即时的反馈和必要的职业发展支持。
(四)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形成闭环改进机制
将评价结果广泛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继续教育需求分析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将评价反馈与教师的晋升体系、激励机制以及教学资源分配紧密结合,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正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职业成长。例如,在职业发展规划方面,评价结果可以帮助教师识别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在继续教育需求分析方面,评价结果可以揭示教师在哪些领域需要进一步提升,从而为继续教育提供明确的方向。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改进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9]此外,为了确保评价体系能够持续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和趋势,需要定期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这包括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的持续改进,以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定期的优化,可以形成一个闭环的改进和激励机制。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反映教师当前的教学水平,还能够促进教师的持续成长和发展。
五、结论
教育数字化不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适应当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发展需求,本文通过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四个层面的具体策略,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和评价机制。政府层面需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公平并推动资源共享。社会层面可通过建立在线认证系统、引进国际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举办教学竞赛,提升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和数字素养。学校层面应侧重建立持续的培训体系和评价机制,确保教师能在数字环境中有效教学。教师自身则应积极参与数字技术培训,提高对新教学工具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融入智能化技术,深化教师个性化发展路径的研究,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与高校需共同作用,形成教育创新与高效教学的良性循环,推动贵州应用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教育公平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4-07-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
[2]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6-06-07)[2024-07-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3]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2024-07-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EB/OL].(2019-01-03)[2024-07-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901/t20190110_366518.html.
[5]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EB/OL].(2022-02-08)[2024-07-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2202/t20220208_597666.html.
[6] 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EB/OL].(2022-12-02)[2024-07-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7] 王婷婷.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24(4):83-85.
[8] 庄浩.数字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及培养路径[J].科教文汇,2024(2):12-15.
[9] 爨理焓.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素养构成、困境和培养对策[A].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首届教育数字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3:3.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