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2024-12-05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一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2019年7月24日,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一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上合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发挥国际公共产品属性,放大示范带动效应,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上合组织元素集中展示区、经贸资源要素交汇区、重要活动承载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国际物流中心
32条国际国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23个国家、54个城市,累计开行中欧班列4000余列。山东省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开关运行,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式获批,推动青岛成为“四型”物流枢纽(国家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
现代贸易中心
搭建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提供“贸易+通关+物流+金融”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服务。揭牌运营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围绕能源交易、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三大主线,建设山东省统一的能源现货交易平台。
双向投资合作中心
组建上合组织产业园区联盟,与15个国家的43家园区和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往来。揭牌设立上合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上合科创综服基地,揭牌启用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等14个科技项目。
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
建成启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分国别集中展示上合组织国家文化特色,先后承办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暨2023上合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2024上合之夏”等上合组织重要国际性活动400余场。中国一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
2021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宣布,“中方将设立中国一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助力本组织多边经贸合作发展”。2022年1月13日,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在青岛揭牌。2023年3月27日,学院实体化运作主体一上合经贸研修院(青岛)注册成立。2023年7月28日,中国一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国际交流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学院正式进入实体化运营阶段。
学院已建有两个校区,东校区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西校区建筑面积9.73万平方米。目前建有教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学术报告厅、公寓楼、餐厅等设施,可同时容纳3000人培训、700人驻训。
五大新城
上合国际城(策源地)规划面积约37平方公里,布局建设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基地、如意湖总部基地和“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三大基地。着力提升经贸人才培育、科创资源导人、公共配套服务等方面能力。京东集团、传化集团等中国知名电商、物流企业已人驻运营。
上合枢纽港新城(开放门户)规划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布局建设港口物流基地、航贸金服基地两大基地。集聚国际物流、现代贸易等重点产业,搭建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已与中国物流集团、山东高速集团等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多式联运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上合空港新城(流量人口)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布局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基地、空港型物流枢纽基地、“双枢纽”机场基地、临空商旅文产业基地和生态环保创新基地五大基地。推动构建港产城融合、保税非保税协同、会展文旅引流的临空指向型发展格局。
上合板桥新城(文化交流中心)规划面积约53.3平方公里,布局建设文旅交流发展基地、国际健康医疗基地、人才创新发展基地和板桥文化展示基地四大基地。推动文旅、康养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聚力打造文化交流中心。
上合卡奥斯新城(产业样本)规划面积约11.94平方公里,布局建设高端智能制造基地、数字经济创新基地两大基地,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为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工业互联网时代产城融合发展方案。
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
2024年3月,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揭牌启用,正式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将以上合示范区为承载,依托上合科创综合服务基地,围绕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大特征,集合技术新突破、要素新配置、产业新转型三大组团,推动鲁港合作项目落地和优势产业对接,加强两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交流合作,携手催化新质生产力,打造鲁港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综合性开放平台。
2024年10月,山东省科技厅正式印发《关于支持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建设赋能中国一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支持措施”),支持在上合示范区打造依托山东、链接香港、服务本土、辐射上海合作组织的科技创新合作枢纽和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4个城市设立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面向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延伸人才策源“触角”,构建产业互补、人才互动的载体矩阵。
立足打通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才交流、技术合作、项目引进通道,在俄罗斯、白俄罗斯等6个国家设立“一中心N站”海外人才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