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目标、资源与案例

2024-12-05戴雨濛吴新建张贤金

化学教学 2024年11期

摘 要: 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基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价值理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定位,构建高中化学思政元素体系与思政目标体系。认识思政素材的研究视角,分析思政素材资源的类型与来源,明确思政素材资源与思政元素的联结关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将原本单一的、孤立的思政元素、思政素材有机融入教学各环节中,形成整体的、系统的高中化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促进高中化学课程思政的系统化、常态化教学,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能力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同向同行的目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课程思政; 元素体系; 目标体系; 素材资源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4)11-0024-08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关键[1]。

在知网中,以“课程思政”“化学”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检索,可以检索到1933篇文献,相关文献自2019年来数量颇丰且逐年上升。但是,在检索结果中,再加入关键词“高中”进行篇名检索,则文献数量仅有85篇,说明目前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主体主要集中在高校。如何在高中化学这类基础自然科学教育学科中开展好学科思政,成为新时代赋予高中化学教师的新挑战。文献表明,目前围绕高中化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实践与教材思政内容研究两个方向:如刘熙[2]等以科学家研究物质的历史脉络为情境切入思政元素;冯金洪[3]将课程思政与化学思维融合,建构相关的课堂模型;唐熙昱[4]、陈艺[5]等基于课程思政视角提供可参考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案例;黄刚[6]等对教材栏目中的思政内容进行统计对比,帮助一线教师了解教材中的思政素材。虽然上述研究均体现相关的思政元素与思政素材,但较为微观、单一,缺乏对高中化学思政元素宏观的、系统的、整体的统摄。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梳理高中化学课程思政目标体系[7],开发适切的思政素材与资源,明确思政元素与素材资源的联结关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避免“组合式”或“标签式”将思政元素生硬植入[8],将有利于促成高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系统化、常态化。笔者为此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1 高中化学课程思政元素体系构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本身蕴含着化学课程思政的框架与路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反映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9]。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从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视角对化学科学思维的描述,它们构成了化学科学认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对化学科学实践的表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对化学科学应用与价值取向的刻画。从化学科学实践到化学科学认识,再到化学科学应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般过程[10]。

笔者认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价值理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定位,构建高中化学的课程思政结构,形成如图1的化学课程思政元素体系。

2 高中化学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建立

以思政元素为内容进行化学教学实践得到的具体表现结果即可形成相应的思政目标,如表1。

化学科学实践思政目标(Practice)编码1,简称P1;化学科学认识(Understanding)—世界观(World View)思政目标编码1,简称UW1,化学科学认识(Understanding)—方法论(Methodology)思政目标编码1,简称UM1;化学科学应用(Application)思政目标编码1,简称A1。

3 高中化学课程思政元素、思政目标、核心素养关系分析

从化学思政元素体系及思政目标的构建过程可见,化学课程思政元素体系不是空中楼阁,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形成与发展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包含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重属性:能力是知识技能的特殊表征方式;思维是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方法、高水平思维活动的结果可构建为观念;德育则是学科教学的最终归指。

因此,化学课程思政元素体系的一级指标概括为综合素质与科学精神,世界观与方法论,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综合素质与科学精神”是指学习者通过化学科学实践实现的能力与素养要求,它不仅包含学生在化学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实验技能与素养,如实验安全意识,还包含提出假设、获取证据、解释现象、得出结论等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以及学生将“身心”置于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感知觉、情感意志、心智功能等的协调配合[12],如参与合作、勇于探究、实践创新、科学精神等品格。

化学是一门从原子、分子水平研究物质,创造物质的学科。化学观念是指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获得的总观性认识,体现了个体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与思维习惯[13]。“世界观”代表认识物质世界的视角,包含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变化与规律等,如微粒观、变化观、守恒观、辩证观等体现化学观念的思政元素。方法论代表研究物质世界的视角,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研究视角包含基本思路“实证+逻辑”和基本方法“模型+实验”[14]。其中“实证”包含收集证据做出假设,基于证据证实或证伪;“逻辑”包含分类、对比、推理与系统;“模型”涵盖实物模型、思维模型、数学模型等,以上均可归纳为与方法论相关的化学思政元素。

“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是指超越“化学工具论”,将科学对“物”的无限敬仰转化为对“人”的现实关怀[15],体现了学科的文化性与价值引领,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有利于一线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高中化学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常态化的学科教学。该思政目标体系可视为高中化学学科思政发展路径的方向,也可作为开展思政育人的测评依据。

4 高中化学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开发

若把思政目标比作盐,单食难以下咽,适切的思政素材则可视为汤水,二者融合美味可口甘之如饴。思政素材可以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人物事迹、社会事件、科学史案例及最新的学术探索过程。这些素材可以来自教材,但不应局限于教材。如何系统地开发更加适切、符合新时代课程改革与要求的思政素材,明确思政元素与素材间的耦合关系,值得探索。

4.1 认识思政素材

所谓思政素材,是可以帮助学生达成思政目标的情境素材。研究思政素材,可以从类型、来源、呈现形式三个维度出发,如图2。

根据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借鉴新高考化学学科对于情境的分类思路[16],满足基础教育改革时代性的要求,可将高中化学思政素材的类型划分为:日常生活情境、生产环保情境、学术探索情境、化学史料情境和跨学科情境。日常生活情境常为贴近生活的素材,生产环保情境常涉及复杂的实际化工生产情况,化学史料情境充分体现科学家研究的历史脉络,学术探索情境包含化学学科的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跨学科情境则需要学生综合应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复杂问题。

思政素材的呈现形式应以直观、具体为佳,与素材发挥的功能相匹配。思政素材的来源丰富:教材与新课标中教学提示建议的情境素材、新闻媒体的最新科学议题、高考试题、学术文献,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各级各类精品课以及说播课资源进行思政素材的积累。

4.2 开发思政素材

思政素材应为课堂教学与思政目标服务。教师只有了解、明确思政素材与思政目标的内在联系,才能避免“组合式”或“标签式”生硬植入思政元素。

新课标、新教材仍是教师日常备课的主要参考。笔者对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以下简称“新教材”)与新课标中部分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的思政素材进行整理,如表2。

从表2可知,不同类型的思政素材可承载的思政目标有所不同。日常生活类、生产环保类、化学史料情境主要体现世界观(UW)、科学精神(P5)、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A1~A4)等思政目标。学术探索类情境往往包含实验探究与实践过程,除了能体现科学的世界观(UW)、方法论(UM),还能体现综合素质方面(P1~P5)的思政目标。

课标与教材提供的情境素材侧重于日常生活类、化学史料类和生产环保类情境,个别单元有少数学术探索情境。在课标与教材提供的素材基础上,教师应主动开发创设与时俱进的思政素材,补充、拓展适切的学术探索情境,研发典型的跨学科情境。

5 高中化学课程思政实施案例剖析

笔者通过提炼思政素材与思政目标联结要素:所处的学习认知环节、承载的思政目标、所属的素材类型、达成思政目标的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实施路径,为一线教师整体把握、系统实施日常课程思政提供参考(见图3、图4)。

5.1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思政目标

首先,根据课标、教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可根据教学目标所处的学习认知环节(化学科学实践、化学科学认识、化学科学应用)提炼思政元素,明确思政目标。思政目标应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应包含思政目标,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笔者以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3第三单元“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中的“从海水中提取溴碘”为例,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所处的学习认知环节提炼思政元素,明确思政目标,如表3。

5.2 开发思政素材,选择达成方式与教学策略

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开发合适的思政素材类型,设计具体的问题与学习任务,选择适切的达成方式与教学策略。以“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教学设计为例,如表4。

5.3 设计观察量表,评价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

结合相应的思政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价目标,设计观察量表或相应的试题定性或定量地评价学生思政目标的达成效果。以“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部分思政评价量表为例,如表5。

6 结语

当前,“课程思政”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高中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整体理解高中化学思政目标体系,明确思政目标与思政素材的联结要素,才能厘清对课程思政的“迷思”,避免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脱节,实现由传统的外烁型课程思政思维方式向内生型思维方式转变[18]。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结构是立体多元,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有机融入。教师需要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将思政元素空降到课程教学的做法,更需要发挥智慧挖掘课程本身固有的思政元素与思政价值,选取不同类型的思政素材,结合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不同方式与策略达成,方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最终实现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14.

[2]刘熙, 楚刚辉. 基于HPS的高中化学课程思政探索实践——以《苯》为例[J]. 广州化工, 2022, (1): 118~121.

[3]冯金洪. 课程思政视角下化学思维型课堂的建构——以“乙醇”的教学为例[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3): 74~79.

[4]唐熙昱, 张洁.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乙醛”的教学设计案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2, (46): 113~116.

[5][11]陈艺, 马丹妮, 杨丽琼.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探究——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为例[J]. 云南化工, 2021, (5): 183~185.

[6]黄刚, 许燕红.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思政教育内容的比较[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43(19): 13~20.

[7][8][15]吴新建, 张贤金. 厚植学科教师政治底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思政建设——以化学学科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 (10): 117~12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10]郑长龙. 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设计[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1: 11~12.

[12]黄恭福, 邹海龙. 科学实践: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意蕴[J]. 化学教学, 2020, (10): 7~11.

[13]毕华林, 卢巍. 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 (6): 3~6.

[14]戴雨濛, 吴新建, 张贤金.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对话教学评析——以“乙烯与加成反应”教学为例[J]. 化学教学, 2019, (7): 51~54.

[16]单旭峰.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 中国考试, 2019, (12): 45~51.

[17]姜晓明. 基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化学教学设计——以苏教版必修一《溴、碘的提取》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 40~42.

[18]李辉, 王丹. 内生育德: 课程思政建设德基本遵循[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2): 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