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产业赋能东北全面振兴的路径探析
2024-12-05赵冰梅张潆冉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东北全面振兴这一现实背景和时代要求,深入剖析了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所迎来的崭新机遇与严峻挑战。基于东北地区的独特地域特征与发展现状,精心构建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通过文化产业赋能东北全面振兴的精准路径与实操策略,这些路径与策略具有高度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本文还深刻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文化产业在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旨在为区域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南。
〔关键词〕文化产业;东北全面振兴;路径探析
一、引言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地区振兴的赋能作用愈发显著。特别是在东北地区,这片曾经的中国工业摇篮,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不仅构成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更为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撑。然而,在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东北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迫切需求,以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都对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和利用文化产业的优势,推动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新时代东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受益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文化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东北地区文化产业正迎来空前的发展契机。该地区所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以及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共同为文化产业在东北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但不可忽视的是,东北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同样遭遇多重挑战。其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且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这些问题均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制约。
(一)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东北地区承载着深厚且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具备显著的地域特色。该地区的历史脉络源远流长,民族风情绚烂多姿,生态类型繁盛且多样,自然景观别具一格,其旅游资源禀赋高,涵盖冰雪、森林、山川、湿地、草原、沙漠、湖泊、江河、海洋等多元类型,数量众多且类型全面。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工业文化、民俗文化和冰雪文化尤为突出,它们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深刻的灵感。以冬季著名的“尔滨”为例,其“冰雪化金融”模式已成为东北产业发展的重要亮点。这种独特的冰雪资源优势与数字经济的紧密结合,不仅推动了冰雪旅游产业的繁荣,也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显著的收益,进一步改变了人们对老工业基地的传统认知。
2.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
随着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深入布局与持续推进,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支持也日益凸显。在政策层面,政府为了激发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多个方面,旨在减轻文化企业的运营压力,为他们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从而鼓励其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资金扶持方面,政府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那些具有发展潜力但资金短缺的文化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支持,而且通过这一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此外,各省还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政策激励和资金引导,鼓励各市积极撬动社会资本,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
3.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在文化消费领域,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为东北地区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往文化消费往往被视为奢侈品消费,但如今,人们开始将其视为生活必需品。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对电影、音乐、图书等传统文化产品的需求上,更体现在对演艺、展览、节庆等新兴文化形态的追求上。以演艺市场为例,近年来,东北地区的演艺市场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演艺团队和作品。这些演艺作品不仅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更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为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东北地区自身的文化影响力。
(二)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底蕴深厚,长期依赖传统制造业如工艺品、图书出版、广电节目制作等,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但随着数字时代到来,新兴业态凭借其高度的创新性、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迅猛的增长态势,迅速崛起为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强劲增长点。然而,相较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在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限制了其应对市场多元需求的能力,传统文化产业虽然稳定,但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多元化、个性化文化产品的需求,导致东北地区未能形成与传统文化制造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也限制了其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2.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东北地区受历史与地理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因此吸引力不足,引发显著的“人才虹吸”现象。由于人才流失,东北地区文化产业面临了人才短缺的困境。严重削弱了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创新活力,原本应是推动产业繁荣的关键——人才,现在却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人才短缺之下,东北在文化产品的创新开发、市场营销策略的精准制定及品牌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均面临挑战,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东北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得该地区的文化产业难以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形成有利的竞争态势。
3.市场化程度相对不高
在文化产业市场化方面,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尚未构建出完整、成熟的产业链以及产业集群。这一现状具体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该地区的文化市场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成熟的市场机制与公平的竞争环境,直接影响了文化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效率,使得产品的市场渗透力和价值实现能力受限,难以达到价值的最大化。其次,该地区文化产业融资不畅,资金短缺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问题直接限制了文化产业的投资与扩张。最后,该地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足,协同效应有限,孤立于产业链中,经济效应未充分发挥,制约了其在地方经济中的推动作用。
三、文化产业赋能东北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推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文化产业需采取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跨区域发展战略、数字化战略以及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措施实现跨越式增长。
(一)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1.科学甄别重大项目类型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激活东北经济,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为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在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需精准把握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动态,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需求,依托东北独特的经济资源禀赋,聚焦于文化产业园区构建、文旅深度融合项目,以及数字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甄别出一系列适合区域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每项提案均需进行深入的可行性论证,确保其顺应国家大势,并高效利用东北资源优势,驱动区域产业快速增长。通过这一过程,将形成一系列内容主题明确、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项目,为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分阶段落地实施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
2.充分利用重大项目辐射效应
全面整合与高效利用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提升文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基于文化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科学配置,我们需积极推动东北地区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工业制造、农业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仅限于纵向产业链上的相互促进,也包含横向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全面融合。高度关注产业关联效应,积极发挥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与配套,构建出一个上下游协同、联动发展、竞争力强劲的全产业链体系。这样的全产业链不仅能够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更能通过集聚效应实现产业间的联动和溢出效应。
(二)协同推进文化产业跨区域发展战略
1.凸显地域性特色优势
充分利用东北文化产业的资源禀赋,特别是强调创意人才和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聚焦于发展创意设计服务和文化旅游等产业类型,这些产业能够显著体现东北区域文化资源的优势。通过深入挖掘和提炼文化资源中的核心要素,结合现代时尚的文化消费趋势,融合创造出既承载区域或民族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文化消费习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文化要素的提炼,更要注重将这些元素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生活方式相融合,从而打造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最终形成在全国范围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标识度的东北文化特色产业。
2.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强化跨地域文化行业间的协作,有效地促进优势整合与互补。一方面,需要结合东北地区的产业优势和文化特色,积极培育跨界文化生产、消费及服务机构,以拓宽文化产业的合作领域。通过强化这些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跨地区文化资源、基础设施、文化消费以及平台服务等方面的进一步整合与互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具体而言,可以构建跨地区文化金融信息服务网络,打造东北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以推动资本的跨地区流动。通过建立跨地区共享的融资机制,能够为跨地区文化发展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助力这些项目的顺利落地实施,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全面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1.加强数字文化产业的基础建设
首先,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应加快构建覆盖广泛、高效稳定的网络、数据中心和云平台等数字基础信息设施。这些设施将确保数字信号在东北地区的全面覆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通信支撑。其次,在融合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企业、数字文化企业与企业级基础数字设施之间的深度合作,从而发挥数字化渠道和平台的优势,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打造出具有东北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最后,在创新基础设施方面,科学预测技术发展前沿,把握产业革命的机遇。持续创新数字化设施建设,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东北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2.数字化驱动文化业态创新发展
数字技术的应用将打破传统产业的局限,为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在东北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特别需要抓住数字化浪潮机遇,重点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比如,通过创建数字博物馆,将东北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以数字化的形式永久保存。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为公众呈现更为丰富、生动的参观体验,近距离感受东北文化的魅力。在数字出版领域,鼓励电子图书、网络期刊等数字文化产品的开发,拓宽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使人民群众便捷获取到优质的文化内容,进一步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积极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型业态的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推动文化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不断创新。
(四)坚持文化产业人才引领驱动发展战略
1.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还需拥有实战能力,能够洞察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开发。首先,加强教育培训是关键。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可以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其次,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引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实战经验的人才加入高素质人才队伍中来。最后,优化人才结构。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合理配置人才队伍,确保各类人才的协调发展,是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东北全面振兴中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优越的人才发展环境,不仅能够吸引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工作热情,进而推动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优厚的薪资和福利是吸引人才的基本条件。通过设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多元化的福利政策,可以降低人才流失率。其次,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是人才长期留任的关键因素。文化产业领域人才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为其规划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有助于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最后,加强产学研合作也是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可以为文化产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还能促进产学研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推动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