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大数据在社保风险防控中的应用

2024-12-05陈雪梅

中国民商 2024年10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保风险防控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大数据在社保领域的应用日益重要,成为提升社保风险防控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深入探究了大数据在社保风险防控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现行的防控策略和方法,指出其中存在的数据质量、技术应用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旨在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社保风险防控体系,保障社保制度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关键词:大数据;社保风险;防控应用;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社会,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国家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保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保领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一方面,社保欺诈、基金安全、信息泄露等问题时有发生,给社保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另一方面,传统的社保风险防控手段在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风险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满足精准、高效防控的需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社保风险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大数据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多样的数据类型、快速的数据处理速度和高价值的信息含量等特点,能够为社保风险防控提供更全面、更深入、更及时的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因此,深入探究大数据在社保风险防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社保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我们可以完善社保风险防控体系,提高社保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可持续运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

一、大数据与社保风险防控的理论基础

(一)大数据的概念和技术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数据规模巨大(Volume):数据量通常达到 PB 级甚至 EB 级。数据类型多样(Variety):包括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中的表格)、半结构化数据(如 XML、JSON 格式的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数据处理速度快(Velocity):能够实时或近实时地处理和分析数据。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海量数据中具有价值的信息所占比例较低,需要通过有效的分析方法来挖掘。

大数据相关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技术(如传感器网络、网络爬虫)、数据存储技术(如分布式文件系统、NoSQL 数据库)、数据处理技术(如 MapReduce、Spark)、数据分析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如 Tableau、PowerBI)等。

(二)社保风险的类型和特点

社保风险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基金风险:如基金收支不平衡、基金被挪用或滥用、投资亏损等。管理风险:包括管理流程不规范、信息系统漏洞、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欺诈风险:如虚假申报、冒领待遇、重复领取等。政策风险:政策制定不完善、政策调整不及时或不合理导致的风险。

社保风险具有以下特点:复杂性:涉及多个环节和众多参与者,风险来源复杂。隐蔽性:部分风险不易被及时发现,可能在较长时间后才显现。连锁性:一个环节的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社保体系的稳定。社会性: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一旦发生风险,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三)大数据在社保风险防控中的理论依据

数据驱动的决策理论:通过对大量社保数据的分析,挖掘潜在的风险模式和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利用大数据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优化风险管理流程。信息不对称理论:大数据有助于减少社保机构与参保人员、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社保数据的全面整合和深度分析,实时监测风险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精准防控社保风险提供有力支持。

二、社保风险防控的现状

(一)社保风险防控的现行策略和方法

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完善社保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规范社保业务操作流程,为风险防控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依据。在技术手段上,积极推进社保信息化建设,建立了覆盖广泛的社保信息系统,实现了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待遇核发等业务的信息化处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和风险。

在监督管理方面,加强了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内部审计定期对社保业务进行审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点;外部监督则包括政府部门的监管、社会公众的监督以及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形成了多维度的监督体系。在人员培训方面,注重增强社保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能力,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使工作人员熟悉风险防控的要求和方法,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二)社保风险防控的技术应用现状

社保领域的技术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部分地区采用了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用于参保人员的身份认证,有效防范了冒领待遇等欺诈行为。大数据分析技术也开始初步应用,通过对社保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线索,如异常的缴费记录、高频的医疗报销等。然而,技术应用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技术应用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一些地区和业务环节仍依赖传统的手工处理和经验判断。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数据分析的深度和精准度不足,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风险形势。

(三)社保风险防控的组织与管理现状

在组织架构上,多数地区设立了专门的社保风险防控部门,明确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但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信息流通不够顺畅,导致风险防控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在管理机制方面,建立了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预警不及时、响应不迅速的问题。同时,对于风险防控的效果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还不够完善,难以对风险防控工作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三、大数据应用于社保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方面的问题

数据质量是大数据应用于社保风险防控的首要问题。由于社保数据来源广泛,包括参保单位、个人、医疗机构等,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存在数据录入错误、信息缺失、重复记录等情况,这严重影响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风险判断的准确性。数据整合难度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社保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系统和部门中,如养老保险系统、医疗保险系统、失业保险系统等,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整合困难。

(二)技术层面的问题

技术更新滞后严重制约了大数据在社保风险防控中的有效应用。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算法、模型和工具不断涌现。然而,社保领域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技术采纳和应用方面往往相对迟缓。技术应用不充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部分社保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引入大数据技术,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许多机构仅仅将大数据用于基本的数据统计和简单的趋势分析,未能充分发挥其在预测建模、关联分析和异常检测等方面的强大功能。

此外,技术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大数据技术在社保风险防控中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既精通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又熟悉社保业务流程和政策法规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社保领域此类人才极为匮乏,导致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系统运维困难以及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受到影响。这使得社保机构在面对复杂的风险场景时,难以有效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

(三)管理与机制的问题

在管理层面,风险管理理念陈旧且落后是一个突出问题。部分社保机构仍然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来进行风险防控,对大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快速变化的风险环境,无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进行精准、实时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是社保风险防控中的另一个关键障碍。各部门之间在数据共享、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脱节和不协调。

监督与评估机制不完善也严重影响了大数据在社保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成效。目前,对于大数据应用于社保风险防控的过程和结果,缺乏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监督与评估体系。无法准确衡量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风险防控目标,难以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无法及时进行E2zIQXAGhY1DTtAld7vpfXWdVzO2a7R9Ob6oZWWlO9A=调整和优化。这使得大数据在社保风险防控中的应用缺乏持续改进的动力和方向,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大数据应用于社保风险防控的措施

(一)完善数据管理

构建全面且严谨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社保风险防控中大数据应用有效性的基础。在数据采集阶段,应明确规定数据的来源、格式和采集标准,确保数据的初始准确性。对于数据录入,需实施双人复核或自动化校验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错误。制定严格的数据验证和纠错流程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的数据审计,运用数据清洗技术,识别并纠正错误、缺失和重复的数据。

为打破数据壁垒,实现高效的数据整合与共享,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搭建集中式的数据平台,整合来自不同社保子系统和相关部门的数据,形成完整的社保数据视图。利用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和部门之间的无缝流通。

(二)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

积极主动地引入前沿的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对于提升社保风险防控能力具有关键意义。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算法,可用于复杂的风险模式识别和预测,精准挖掘潜在风险。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对海量社保数据进行自动分析,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实现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可应用于确保社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增强数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加强对社保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是保障大数据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环节。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涵盖大数据基础知识、数据分析方法、相关工具的使用等内容。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课程、专题讲座和实战演练,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鼓励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形成良好的技术应用氛围。

(三)优化管理与机制

更新和转变风险管理理念是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保风险防控需求的根本前提。摒弃传统的依赖经验和直觉的管理模式,树立以数据为核心、以科学分析为依据的风险管理观念。将大数据分析结果融入到风险评估、决策制定和策略调整的全过程,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转变。

完善的监督与评估机制是保障大数据应用效果和持续改进的重要保障。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细致的监督评估指标体系,涵盖数据质量、技术应用效果、风险防控成效等多个方面。定期对大数据应用于社保风险防控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客观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风险防控策略和措施,优化大数据应用方案,实现社保风险防控工作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五、结语

在社保风险防控中,大数据已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它显著提升了风险识别的精准度,实现了对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使社保机构能够更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大数据促进了社保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打破了信息孤岛,为全面评估社保风险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大数据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安全、技术人才短缺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持续推动大数据技术创新,深化其在社保风险防控中的应用,实现从被动应对风险到主动预防风险的转变。此外,应强化跨部门协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保风险防控格局,以保障社保体系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勇,刘乐明.大数据应用中的风险防控与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3):14-19.

[2]李贺.应用大数据技术强化社保审计监督效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4(4):155-158.

[3]林玉兰.浅谈如何加强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J].财会学习,2019(29):192-192+194.

[4]刘峰成.谈谈社保基金财务检查[J].中国社会保障,2022(7):82-83.

[5]无.泸州市:全力织密扎牢社保基金安全“保障网”[J].四川劳动保障,2023(4):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