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
2024-12-04蛋黄老师
少儿画王(7-10) 2024年11期
非遗档案
非遗名称:柳编(黄岗柳编)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级别:国家级
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
在皖北的阜南县黄岗镇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编筐打篓、养家糊口。”那里以前经常遭受洪水,从而影响庄稼的收成。为了挣钱补贴家用,村民经常拿柳条编制成篮子、筐子等日用品,柳编由此诞生,阜南也因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中国柳编之乡”。
柳编工艺知多少?
柳编工艺有着较为固定的程序,一般包括选料、蒸煮、上色、浸泡、编织、熏烤、晾晒、刷漆、包装等步骤。选料时,要选择比较成熟、颜色偏白的柳条;然后,用水蒸煮,轻轻剥去其青皮;接下来便是整个柳编工艺的核心环节——编织,编织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晾晒处理;最后,给柳编物品刷上清漆,以保证它经久耐用、色泽明亮。
传承人有话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技艺传承人——王文忠,从12岁开始学习柳编。他说:“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任务,每天上学前编两个鞋簸箩,下午放学后在教室写完作业,回家后再编两个。周末和寒暑假,我就和大人一起挑着柳编产品赶集摆摊。由于时间紧张,任务也重,我每天上下学都是一路小跑,鞋底经常被磨破……”那个年代,王文忠做的柳编产品为家里换来了油盐和粮食。
“回过头来看,真要感谢那段艰苦的少年经历,正是它让我后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怕!”王文忠感慨。
柳编业焕发新生机
据王文忠介绍,如今,柳编的原材料已不仅仅局限于柳条,还包括藤、草、竹、铁、树等20多种材料;传统的柳编方法也从精编发展到拧编、平编、艺编、立编等15种编织方法;柳编产业已经发展为涵盖柳、藤、草、铁艺、布艺的柳木文化产业……阜南的柳编产品更是享誉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