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田径课堂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2024-12-04梁青慧
摘要:当下,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主旋律。在素质教育下,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进行了教学改革,体育教学也因为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方法、新概念,体育教学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因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素养得到提升,而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文章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为例,就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和路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创造初中体育趣味课堂助力。
关键词:初中;田径;游戏教学;应用
一、引言
田径项目是运动之母,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下,尊重生命原本的样子,让学生快乐学习,是初中体育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面对新的教学状况,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也在体育教学中推广开来,游戏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
二、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游戏化教学,顾名思义,指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将教学目标、内容、要求、任务融于游戏,以游戏为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习得技能的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可化难为易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主张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变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游戏,借助有趣的学习创设交际情境、知识场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去学习,使学习动态推进。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法不仅可以给学生的身心以刺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调节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上瘾”。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人是感性动物,那些能让人感兴趣的东西,都不是负担。借助游戏让学生去学习,可以将学生从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感到学习就是一项活动,是乐趣,并使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自信,收获成就感,开发智力。田径是以跑、跳、投为基础运动项目,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技巧性。单纯的田径知识和技术教学,很容易冲淡学生的兴趣,让教学变得枯燥无趣。而传统的初中田径教学,就以田径知识和技巧教学为主,教学形式单一,氛围沉闷,导致许多学生对田径项目缺少兴趣。为了改善田径教学效果,以游戏为载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极具必要性。而且,研究发现,田径教学恰恰能满足体育教学对兴趣、素养教学的各种要求。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游戏教学为引擎,发掘、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构建趣味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促使体育教学有新的突破,切实达到培养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初中田径课堂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路径
(一)游戏为辅,让准备活动更有趣
有人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简单地让学生做游戏,其实不然,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其作用是服务教学。进而言之,游戏教学法是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中,不宜反客为主,它需要根据教学需要,001cf5d07a024ca60ac31401f58171a9883c329d852d60d769f164b4192f952f适时切入、推进。此外,作为教学的辅助形式,游戏教学要从学生出发,在选择游戏方式、内容时,注意游戏的参与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确保选用的游戏方式能调动学生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开端,在田径教学中,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会影响学生兴趣,导致学生集体受损。而在准备活动中开展游戏,可以让准备活动更有趣,为学生有效学习做好铺垫。因此,在初中田径教学中,在准备环节,可以游戏为辅助手段,开展有趣的准备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在初中田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开始前,都会安排准备环节,让学生做热身运动。之前,田径热身运动多以慢跑、徒手操、行进操为主,运动方式缺少吸引力,学生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做运动。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准备运动方式,采取游戏类热身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将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相结合,让学生玩“猴子传球”的游戏,游戏要点如下:学生在操场分成两队,绕杆呈S形跑,谁先到终点谁获胜;起跑时按照100米起跑标准,压低身子,膝盖脚腕处巧妙发力;绕杆、过尾杆、冲刺时加快速度,控制好手臂摆幅和腿部频率;与前后同学保持距离,避免出现碰撞和擦伤。但是不能和同伴断分,团队之间要做好配合。然后,由教师做蛇形跑示范,再让利用蛇形跑进行热身训练。鉴于蛇形跑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所以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真正起到热身的效果。
(二)借助游戏,使基础运动化难为易
田径运动较为乏味,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是令许多教师都头疼的事情。在田径运动中,基础运动(做、跑、跳跃、投掷)是田径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好田径的基础和前提。田径基础运动虽然有竞技属性和锻炼身体的价值,但是,田径基础运动形式和方法多样,而且田径基础运动训练有专门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训练原理、方法复杂而琐碎。传统的填鸭式、示范式教学法,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所以,关于田径基础运动,许多教师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是收效甚微。游戏是初中生的最爱。在田径基础运动中,根据学生情绪变化、教学实情,巧妙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其中,优化教学组合,可以化难为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田径基础运动中,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使教学更有效率。
如:在教学中,在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各种投掷动作,讲解投掷轻重物的动作技术后,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趣味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叠纸飞机,搓纸团,并与学生一起将乒乓球、纸炮和“苹果”“手榴弹”等摆好,让学生自由选择投掷工具和投掷目标,进行投掷练习。在投掷练习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进行正确的挥臂姿势练习,一方面要求学生“不重复别人的动作,用不一样的动作去投掷,看谁的投掷动作最有新意”,让学生或双手向上投掷,或弓步前仰投掷,或扎马步,向后抛,或双手胯下投掷,或单膝跪地前后左右投掷,或原地侧向投掷,或蹲立前后左右投掷,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即便学生有重复动作,也不要急着批评学生,而是要给予学生以启发、激励,侧重点评学生投掷动作的技术性。如此这般,借助游戏化难为易,可以让学生在尽兴之余,达到练习目的。
(三)巧妙融入,让技术教学更有效率
初中田径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不过,在素质教育下,要想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使学生综合发展。在田径教学中,技术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事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大事。技术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无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消除疲劳,使课堂高潮迭起,还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对教学的束缚,使教学有质的变化。可以游戏教学法为创新的引擎,使田径技术教学更加灵动,更有效率,更有品质。
以跳远教学为例,起跳是跳远教学的重难点,许多学生之所以无法腾空、落地技术动作不标准,与起跳有很大关系。为了让学生掌握起跳的技术要领,使学生认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各部分的联系,教师可以借助“接力跳远”游戏,让学生进行起跳技术动作练习。接力跳远游戏方法为:参加者分两队,在场地起跳线两侧前方各成单行横队,队长负责记录成绩。听到哨声后,队首站到起跳线上,以立定跳远的姿势双脚跳起同时落地,第二人在第一人着地点(离起跳线)最后处起跳,跳完站到末尾。要求:参与者可以在起跳时有前伸、屈、摆动及其他动作,而且动作要标准。依次进行,各队跳完后,所跳距离远者获胜。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在游戏结束一轮后,更改游戏方式,如:让学生单脚起跳,单脚落地。或者落地后,向前踏出一步,等等。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田径技术的压力,让学生有效掌握起跳技术动作。
(四)统筹兼顾,游戏与体能相结合
田径是一项竞技体育项目,田径运动需要各项体能素质的支持。纵观古今中外体育史上那些优秀的田径运动员,无一不在速度、耐力、灵敏度、力量方面有过人之处。在初中田径教学中,许多教师也会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素质,制定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计划,采取一定的体能训练措施。但是,结合实际来看,田径体能训练整体效果并不乐观,田径体能训练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合理规划训练时间,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那么,什么样的训练方式才算是合适的呢?非常简单,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的训练方式就是合适的。游戏教学法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体能训练不再变得陌生、可怕而遥远。在田径体能训练中,可就教学做出合理安排,把握好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时间,借助游戏教学法助力体能训练,赋能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如:在田径力量训练中,为了增强学生的腿部力量,让学生感受重心变化时脚步弹跳力,教师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听老师口号,开展“模仿动物”的跳跃游戏。游戏方式如下:大家围成圈慢步走,当老师喊“青蛙跳——向上跳”的口号后,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弯曲膝盖下蹲呈“坐下”的姿势,臀部向后坐,胸部挺起,手向上高举,蹬地高高跳起,落下后继续保持蹲位,反复进行跳跃练习。当老师喊“袋鼠跳”时,学生双脚并拢,膝盖稍微弯曲,双脚用力蹬地,向前跳起,落地时动作要轻。当老师喊“兔子跳”时,学生双脚并拢,双手放在背后,双脚弯曲45度,身体前倾,后脚蹬地,依靠前脚掌起跳。教师如果不喊停,学生需要循环往复地重复相应的动作。又如:在锻炼上肢力量时,教师可以在地上画两条相距10米左右的平行线,一为起点线,一为折返线。将学生分成两排,让前排队员两臂交替撑地,后排队员抓住其脚踝,以推小车状快速前进,玩“推小车”游戏。这样可以发展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的目的。
(五)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游戏方式
田径教学虽然是初中体育课程中的“重头戏”,但是,从实际来看,许多初中在田径教学方面,都存在教学模式落后、训练方法单一等问题。而从学生来看,技能单一、运动体验负面,缺少学习兴趣,是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初中田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非常多,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致使教学停滞不前。鉴于此,在田径教学中,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重视教学方式、器材、路径的多样性,因时因地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游戏教学法具有灵活性、普适性,在田径教学中,可以适时调整游戏方式、内容,对教学进行有效创新和整合,使游戏和教学相互配合,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800米和1000米中长跑教学中,关于中长跑练习,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缺乏运动锻炼,所以对中长跑都有畏惧心理。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可以设置“捡果实”的游戏:在环形跑道的弯道旁,放一个装“果实”用的筐子。学生先每组10人,成纵队站立。在另一侧弯道外侧,散落有60个垒球、乒乓球,作为游戏中的“果实”。游戏开始后,第一组学生进入跑道,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发令枪响后,沿环形跑道跑到弯道处,每人捡一个果实,放进筐里,然后沿跑道继续跑继续捡果实,2分钟后,教师吹哨停止跑步,第二组进入跑道开始跑。哪个小组捡到的果实最多,该小组获胜。在学生对游戏熟悉,能接受这种训练方式后,教师可以变换小组人数,或者时间,或者改变其他的游戏规则,逐步增加游戏的难度、强度。或者让学生自行成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中长跑练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自己的挑战。
(六)主次分明,避免游戏偏离“正题”
虽然游戏教学方法的作用,已经在教学中得到验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田径教学中的游戏,不同于娱乐游戏。在运用游戏来教学时,其目的是服务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从教学活动中受益。所以,在初中田径教学中,科任教师要明白这一点:游戏不过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每一个游戏的运用,都要服从教学需要,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换而言之,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来教学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主次分明。确保教学既有游戏的特征,又有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擦亮眼睛,有效把控教学节奏和游戏的度,避免游戏在教学中被“滥用”。
如:在田径教学初始环节,学生精神良好,时间宝贵,教师在借助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时,要适当控制游戏时间和负荷,尽量选用负荷小、占时少、简单易懂的游戏助趣,以免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而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学生表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技术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掌握体育动作为目的,将游戏穿插到训练渗透到训练、比赛中去,确保游戏难度适中,有条不紊,活而不乱,能让学生通过游戏轻松掌握所学知识。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结合游戏开展评价活动,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时间余下不到一节课的1/4时,学生因为接受大量信息,参与了一定的训练,已经非常疲惫,已经不想再参与富有竞争性的高强度游戏。这时候若是要开展游戏,需要注意游戏的适度性,确保学生能边游戏边休息,争取借助游戏让学生身体状态回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帮助学生恢复身体机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法是一种简洁高效的教学方法,将之应用到田径教学中,可以让田径教学更出彩,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锻炼的习惯。因此,在初中田径教学中,应根据田径教学要求和特点,找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通过游戏教学法使教学的一体两面更加和谐,使田径教学有新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谭周扬,黄丽萍.新课改背景下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7(2):35-35.
[2]赖建辉.试论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3):36+38.
[3]孙希波.游戏教学法在初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9(11):95.
[4]文迎亚.游戏教学法在高职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