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2024-12-04黄媛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高校档案机构具有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职责,应当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强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档案事业各项工作深度融合,要求档案机构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通过编研出版等方式,不断推出档案文化精品。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以高校档案资源为基础,围绕学校发展需求、特色亮点、重大事项开展编辑研究。
一、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
(一)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高校档案工作服务学校管理的职责,决定了档案编研必须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心。如根据高校历年大事、要事等相关材料编撰学校大事记,根据学校历年工作亮点和校领导历年讲话精神凝练教育理念、总结学校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和重大事件的处理方式,为学校发展提供全面的历史数据和资料,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改革措施等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发挥档案文化育人的功能。高校档案中具有教育功能的档案材料颇多,档案编研工作可以将有教育意义的办学成果、人物事迹进行系统整理形成编研成果,如将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学科竞赛获奖作品、在校学生和杰出校友先进事迹等可以反映高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的档案材料,编研成优秀毕业论文集、学科竞赛作品集、学生先进事迹录等,丰富高校的教育资源。
(三)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高校档案编工作可以将教学档案、科研档案中的突出成就进行系统整合和开发利用,形成编研成果,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素材,使师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学术成就和学科发展脉络,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为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学习资料,推动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四)保存和传承校园文化。档案本身就是文化资源的载体。通过档案编研,可以系统地梳理和挖掘高校的文化传统、办学理念、办学成果、校园精神,形成档案文化产品,使之得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档案文化产品也可以作为学生入学教育和爱国爱校教育、教师岗前培训的良好素材,优化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在校师生和校友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五)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高质量的高校档案编研成果通过论坛、展览、专题报告、画册、书籍、短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能更有效地直观展示学校的形象、特色和实力,在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促进学校与社会各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二、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难点和挑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将其视为档案管理的附属工作,在资源分配和制度建设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对档案编研工作的经费支持有限,导致无法购置必要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工具,使得编研工作进展缓慢。另外,缺乏建立健全的档案编研工作制度。
Q+9AbK//o++vi6UXGaZtBJemuNs6ZomDJeaQxn8Qg4Y=(二)编研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档案编研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档案管理、情报研究、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具备这种综合素养的人才相对较少。另外,高校对现有档案编研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使得编研人员业务能力提升缓慢。
(三)编研内容和形式单一。高校档案编研机构与校办、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等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信息不畅通,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编研素材,影响编研工作选题和深入开展。不少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大事记、年鉴、组织机构沿革、基础数据统计等方面,内容较为枯燥,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
(四)数字化建设滞后。档案数字化建设滞后的高校,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整理方式,许多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未能得到及时收集和整理,致使在档案编研环节,无法高效提取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源,使得编研工作进展缓慢,效率低下,难以及时满足高校档案编研的需求。
(五)缺乏有效的宣传,编研成果利用率低。不少高校的档案编研成果主要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未能充分服务于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在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的情况下,许多有价值的编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没有及时进行成果转化,导致其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
三、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策略与发展方向
(一)更新观念,提高重视程度。高校需要建立健全档案编研工作制度,明确档案编研工作的职责、任务和要求,确保档案编研工作有序开展。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编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为编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加强编研队伍建设,实现协同创新。一是引进专业的档案编研人才,提高编研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是加强现有档案编研人员的培养;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编研人员积极开展工作;四是聘请编研顾问;五是高校档案机构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业务交流与探讨,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三)科学规划,拓展编研内容和形式。一是档案编研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编研出可为学校发展提供服务的成果;二是档案编研要根据本校档案资源确定选题,系统整理、筛选并深度挖掘与编研主题相关的档案信息;三是档案编研工作要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与高校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起来;四是档案编研除了传统的编研项目外,应结合高校的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围绕人才培养成就、办学特色、科研创新事迹等方面开展专题编研;五是采用多样化的编研形式,如编写档案编研书籍、制作档案微视频或明信片、汇编档案图文画册、举办档案展览等,增强编研成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加快数字化建设,开展数字编研。高校应加大对档案数字化设备和技术的投入,积极引进档案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利用大数据、AI等新技术和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档案编研功能,建立一种高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模式,实现档案编研的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编研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五)实现编研成果可视化展示,加强宣传和利用。如2024年,中山大学为迎接百年校庆编研《中山大学校史展览视频辑录》,并在“中山大学10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设置“云看展”版块,将校史以一种可视化方式呈现给公众;再如其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世纪中大”系列推文,以时间轴的形式系统梳理并直观呈现中大自建校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