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伊教学法在二声部歌曲教学中实践与应用
2024-12-04李金红
经过观察研究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常规课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大多只是关注了音乐旋律的横向进行,一致认为只要反复地练唱各声部的旋律,把各个声部唱熟了,合起来就没有问题了,然而一节40分钟的合唱教学课分声部各自练习将近20 分钟,各自声部都练习的很熟练,两声部合起来,还是出现音准问题,一节课下来,花了很大精力在分声部练习,结果还是出现声部间互相干扰的声音,教学难点没有得到解决,给教和学带来一种无形的障碍,因而遇到合唱歌曲教学就会避而远之,直接跳过这个内容。研究表明,教学难点在于平时课堂忽略了合唱中很重要的各声部间“竖”的音响关系的音准和谐的练习,我们缺乏“竖”的听力。
一、注重纵向听觉,培养和声意识
案例1:“人音版”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春雨蒙蒙地下》。
模仿春雨滴落的声音进行和声练习。
师:春雨用它那细细的线条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景色,那歌曲中是用什么声音来形容春雨的?
生:沙沙沙-沙沙沙。
师:是的,绵绵细雨蒙蒙地下洒落在山坡大树叶子上田野里的湖泊上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同学们仔细聆听。
生:不一样,滴落在叶子上的声音比较清脆,滴落在水里的声音比较低沉。
师:你们的耳朵真敏锐!现在你们就是小雨滴,一起来模仿春雨的声音。春雨落在了树叶上,请你听琴模唱 l l l l | f f f f(出示课件歌谱)春雨滴落在湖泊里,请你听琴模仿。 f f f f | r r r r(出示课件,二声部刷刷)现在树叶和湖泊同时得到了春雨的滋润,请两组试着合唱以下两段旋律。
l l l l | f f f f | (雨点儿滴落树上)
f f f f | r r r r | (雨点儿滴落湖泊上)
生1:我听到雨点儿滴落在不同的位置发出不同音高的沙沙声,我们仿佛看到挺拔的大树妈妈正撑开绿油油的大雨伞,发出清脆的沙沙声。
生2:我们仿佛看到雨点儿滴落在湖面上发出沉稳的沙沙沙声,鱼儿在湖面上欢快地游来游去。
师:同学们耳朵真灵敏,想象力也很丰富,请你们 再听琴摸唱。
l f 和 f r 这两组音的音高距离一样吗?
生:不一样,感觉l f 比 f r 音高距离要宽。
师:对,你的听觉非常灵敏,两个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叫音程,其单位名称叫度,l f(大三度),f r(小三度),你的耳朵能听出微妙的音高距离,真的很不错。
生:原来,音乐这么唯妙唯俏。
在上述的教学片断中教师不仅仅让学生停留 在简单的音乐旋律 体验上,而是引导学生聆听不同音高代表不同的位置,引导学生听辨出音程之间的音高距离,大三度和小三度的音程关系,通过逐层引导,多层次聆听,学生初步的感知音乐的纵向织体结构,诱发丰富的音乐想象力。
二、利用方格谱,协助感受节奏的纵向对位
案例2:“人音版”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二声部轮唱)。
教师:同学们知道音乐中嘹亮的歌声是怎样传递吗?(揭题:嘹亮歌声)是从哪里传来嘹亮的歌声呢?
师:手打稳定怕,眼睛注意看方格谱,说说歌曲两个声部节奏特点。
设计练习1:分两组各自练习按节奏念歌词。
设计练习2:我们可以同时按照相同的速度按节奏念出歌词?(注意对准拍点)
师:同学们,通过练习发现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有两段歌词,节奏一样,二声部自始至终追和模仿第一声部。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总结到位。《嘹亮歌声》这首二声部歌曲采就是二声部轮唱的演唱方式。
上述的教学环节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先从单一的分组齐念到两组同时按照相同节拍念,引导学生按照节拍念自己本组歌词的同时去关注对方的声音,从中培养学生纵向感知的聆听习惯,积累和提高了轮唱的技巧和方法。
设计练习3:旋律学唱加入柯尔文手势,更加直观感受旋律的纵向和声。
三、使用图形谱体验纵向旋律与和声走向
把几十人的声音频率调成一直,达到和谐的声音状态,需要大量的练习更需要敏锐的听觉。浓重的乐理知识和生硬的读谱要求,却又让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通过形象的图形谱,根据旋律的进行和声的变化直观的展示,让学生识谱更加直观,通俗易懂。
案例3:“人音版”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真善美的小世界》。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理解二声部,教师将歌曲副歌两个声部分别设计成粉色和蓝色两种不同颜色线条表示,播放完音乐第一遍后再进行提问。
教师:两条线条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两条不同的线条分别代表高声部和低声部两条旋律线
教师:旋律线有粉色和蓝色颜色,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什么呢?
学生:粉色的旋律线代表高声部,蓝色的旋律线代表低声部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图形普,这个副歌乐段有几个乐句?
学生:四个乐句。
播放第二遍音乐,在旋律线音头加了粉色小米妮图案代表高声部,蓝色小米奇团代表低声部。音乐播放时,小米妮和小米奇跟着旋律线走向行走。
教师:米奇和米妮是怎样行走呢?
学生:米奇和米妮站在同一位置不同高度伴随着音乐同步行走,在第四乐句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又汇合在一起。
教师:观察得真仔细,通过聆听音乐和观察图谱,谁能说出这段旋律进行是属于上行,下行还是波浪形?
学生:波浪形。
通过直观的行走式图谱感知,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学会看歌谱。教唱环节柯达伊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要使用乐器,最开始的音级由教师歌唱,给出音高。唱准音程关系“大三度:d-m”“小三度:t,-r r-f m-s”“小七度:s,-f”“纯四度:s,-d d-f r-s”“纯八度:s,-s”。
歌唱时保持慢的速度,每个音符一个呼吸,即使到了后面的音符也不要加快速度,这样可以更好的感觉音级的和谐。每次练习音程都应该变换声部连续反复练习,时时提醒学生把耳朵打开互相倾听对方的声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训练。及时调整学生的歌唱状态眼开,眉提,眼里有光,细致读谱,气息支撑,防止惯性歌唱,随时调整自己的音准,关注内心听觉,通过自己的呼吸,正确划分乐句,按照乐句来唱,不要按照小节来唱,每一个乐句末音要往回收一收。轻声歌唱,直声歌唱,用气息支撑,用自然的声音歌唱,细心聆听,唱出的声音是有讲究的,同样合唱是有讲究的,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声音的协调能力,激起内心情感的抒发,揭开和声神秘的面纱感受团结协作的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和声统一的美妙。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