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劳动教育实践育人路径与模式的探索

2024-12-04孙方元

师道·教研 2024年11期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国家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劳动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的关键地位愈发凸显。劳动教育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课题聚焦于“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育人路径与模式,具备显著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体系不完善。高中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单一,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侧重传统劳动技能传授,如手工制作、简单家务劳动,而现代科技劳动、创新劳动及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的内容较少。这种单一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多元、个性需求,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与积极性。

(二)师资队伍薄弱。劳动教育专业师资匮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许多教师未经系统培训,对劳动教育理念理解不深,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影响教学成效。

(三)资源共享体系不健全。社会对高中劳动教育参与度低,资源整合利用不足。学校与社区、企业、农场等合作不紧密,缺乏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学生劳动实践机会少,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受限。

(四)评价机制不科学。高中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全面、客观、科学。评价指标重成果和技能,忽视劳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创新能力。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作业为主,缺过程性和多元化评价,难以精准衡量学生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无法有效指导教学改进。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育人路径

(一)构建“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规范基础型课程,推动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达成全学科渗透的效果。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劳动的感悟;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劳动中的实际问题;在物理和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劳动中的科学原理。2.创新拓展型课程,开设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深度和广度地延伸拓展劳动教育。如开展科技创新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社区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打造跨界多元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1.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素养。2.聘请校外专家和劳动模范,充实师资力量,丰富教学资源。

(三)建立社会参与的劳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1.加强与社区、企业、农场等多方的合作,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社区合作,开展志愿服务劳动实践活动;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与农场合作,让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实践活动。2.整合社会各类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劳动实践机遇。

(四)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1.构建多元评价主体,涵盖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层面。充分发挥各评价主体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网络,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作品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和综合能力,作品评价则侧重于学生的劳动创意和实践能力。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模式

(一)以学校为主导的劳动教育模式。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和管理优势,对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清远市华侨中学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四个维度实施劳动教育,形成“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共同体,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五维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网络,凝聚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清远市华侨中学积极加强家校合作,利用节假日开展诸如家居美化、厨艺大比拼等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同时,学校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宣传等。

(三)项目式劳动教育模式。以具体的劳动项目为依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例如,学校不仅在校园内组织农作物种植的实践活动,还精心策划开展“走进首都”“走进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走进南部战区空军基地”“走进丹霞山”“走进消防基地”等系列研学活动。在这些项目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践成果与展望

清远市华侨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劳动教育政策,以“五育融合”为理念,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实践成果。1.课程体系建设。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如《传统工艺制作》《传统技艺传承》《侨文化》《学生生涯导航》《志愿者服务》《太空作物种植》《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侨星创客》《创意机器人》等。2.教育基地开发。融合多育的实践场地:学校作为清远市首家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技术相融合的试点学校,拥有占地 6000 平方米的劳动教育基地,划分为“春华园”“风华园”“秋实园”三大区域。同时,校内建有清远市航空科技馆。3.课程实践活动。“根”劳动:传承古今,通达国际。“智”劳动:潜心钻研,成就自我。“搏”劳动: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和”劳动:合作并进,融汇贯通。“义”劳动:服务社会,达济天下。4.教育硕果累累。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劳动教育比赛中屡获佳绩,展现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提升。学校荣誉众多:2021 年、2022 年学校均荣膺“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称号;“我是导师”志愿服务特色课程荣获全国“2022 年中学生志愿服务百佳示范项目”;2022 年在清远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劳动美”系列活动之劳动成果展中勇夺一等奖;2022 年在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及遴选活动中斩获“优秀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案例二等奖”及“优秀(区域)学校教育实施方案三等奖”,等等。

(二)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完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资源共享和评价机制。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拓宽实践渠道,丰富内容形式,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同时,积极探索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利用技术手段提供精准、个性化教学服务,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和效果。

【注: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劳动教育实践育人路径与模式的实践研究”(编号:2021ZXDY193)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