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人工智能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探究和实施
2024-12-04曹贤春
一、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人工智能教学中的应用
(一)初中人工智能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人工智能课程中包含程序编程、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很多老师对教材还在摸索阶段,有些学校重视,将这些内容作为兴趣培养学生,大多数用竞赛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但学生没自主学习的意识。各中学对人工智能的周课时分配甚少,课程设置不甚周全。大多数负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其专业背景为计算机领域,缺乏对人工智能领域教学内容的系统学习,这造成了在初中从事人工智能教学的老师的专业素养难以达标,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筹划和选定项目
在确定学习项目的时候,要控制好难度,对当前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充分的考虑。对于一个优秀的学习项目,老师应该作为主导者,当然也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才能促使目标的达成,同时必须保证所设计项目的实用性。基于此,在人工智能应用模块《无人超市》的教学中,为了使得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身边的“无人超市”,分析得出工作原理、相关技术及消费者体验感受,并进一步思考我们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无人超市”相关技术进行改善,将该项目主要分为:体验无人机上购物;自助搭建模型;编程设计程序;运行程序。
(三)项目的规划设计
项目规划被分为基本任务、提高任务、综合任务三个层次的任务。基本任务原则上要求人人过关,采取“演示→模仿”的教学法;提高任务一般采取自主或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以同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任务在学法上强调独立尝试,但并不要求人人必须完成。
(四)项目实施
1.基本任务
师:让学生填写购物中的不便之处。
生: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不便之处;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解决。
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京东无人超市》,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生: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在探究中体会无人超市的运行和技术原理,进而感受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超市中的应用。
师:引出人工智能热点:无人超市需要用到哪些技术?无人超市的系统构成?无人超市商品识别方式和支付方式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看《模型训练过程演示》后,再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养,在实践中体会机器采集识别商品的过程。
2.提高任务
师:运用中鸣2018套件进行模型搭建。
师:为了记录进入超市的顾客,在进去超市的时候使用了进门人脸注册和出门人脸比对的功能,以此来识别顾客并进行支付购买。让学生体验“手写数字”在商品标记中的作用及“人脸识别”在商品识别等方面的丰富应用。
生:学生围绕问题分小组开展研究、讨论,分析得出相关技术可能运用到的场景。同时学生通过综合任务来体验人工智能的应用。
3.综合任务
师:分小组开展头脑风暴。
生:讨论高度智能化的 “无人超市”相关技术还能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场景中,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师:尝试无人超市挑选商品的编程。
(五)成果交流
项目分享指对完成的案例、习题、作品等进行分享,从中反思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知识的技巧与规律。
(六)活动评价
首先我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估,然后我再结合他们完成的情况给出成绩,共同讨论此次项目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在评估的过程中,优秀的作品将作为示范展示,让学生学会不断总结,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而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在使用项目式教学法进行初中人工智能教学这两年来,我校已有多名学生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更多学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人工智能项目式教学受到学生的喜爱,也得到同行和领导的高度肯定。由此可见,该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推广。
责任编辑 钟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