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泉赏鱼文化传承与应用

2024-12-04蒋应明江水恒王茂春沈丽丽孟飞

炎黄地理 2024年8期

玉泉鱼跃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著名的赏鱼胜地,是赏鱼文化与古典园林融合的典范,文章以玉泉赏鱼文化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了玉泉鱼跃景点的历史起源、赏鱼文化内涵、当代文旅产品开发等问题,旨在探讨玉泉鱼跃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赏鱼文化景点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应用,并对日后玉泉赏鱼文化的保护和推广提供参考。

玉泉鱼跃位于杭州植物园北侧。景点占地1.54公顷,是一处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古韵建筑,其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南苑和北苑两个部分,回廊环接,隔而不断,景中有景,园中有园。

玉泉赏鱼是杭州地区一项深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玉泉在南宋时期就是观鱼胜地,后经不断修缮,留存至今,成为杭州植物园的经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鱼、赏鱼。

玉泉的起源与发展

玉泉鱼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内,在清代被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根据《咸淳临安志》记载:玉泉最早出现南齐建元。晋天福三年,始建寺,吴越王钱元瓘正式建立“净空院”。自宋代以来,玉泉便是赏鱼胜地,更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他们在此吟诗作画、品茗赏月,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1964年—1965年,玉泉内的寺庙改建成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庭院,景点空间布局基本不变,浚修三处泉池,在色碧如玉、清澈见底的大鱼池中蓄养有百余尾五色鲤鱼和大青鱼,后划归杭州植物园管理。2001年玉泉扩建南苑,景点面积由原来的0.75公顷增加到了1.54公顷,保留玉泉鱼池、晴空细雨、珍珠泉三处古泉遗址,终成玉泉景区今日模样。玉泉青鱼池为长方形,鱼池长约20米,宽约10米,深约1米,池中造有一座七级石塔。池水清亮如玉,蓄养青鱼130余条,以及红黄白各色鲤鱼、红鲫鱼、鳙鱼数十尾。玉泉池三面围建筑,上均有匾额、楹联。如今,玉泉鱼跃已成为一个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玉泉赏鱼的文化内涵

玉泉鱼跃不仅因其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精神而备受推崇。《南巡盛典》记录了清高宗弘历皇帝四次南巡的情况,其中描述玉泉:“甃石为池,方广三丈许,清澈见底,畜五色鱼,鳞鬛可数,投以香饵,则扬鬐而来,吞之辄去,有相忘江湖之乐。”弘历曾多次为玉泉作诗,其中《清涟寺》曰:“清涟山里寺,泉石胜其馀。坐近琉璃沼,言观翡翠鱼。噞喁花涌浪,泼剌玉溅裾。游客欣初见,山僧道不如。旧曾见王画,可以悟庄书。无虑投竿者,鳞中大隐欤。”既描绘了“琉璃沼”边观“翡翠鱼”在水中欢快地激起水花的画面,又表达了对庄子人生哲理的认可和对在自然中悠然自得、不为世事所累的向往。

作为著名的赏鱼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常以玉泉鱼跃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风貌。

玉泉鱼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宋代董嗣杲《玉泉》:“南齐事迹已销沉,曾立苔碑记古今。一老出泉犹抚掌,此僧演法欲传心。树头龙过家家雨,池面鱼游尾尾金。行客不须闲照影,要知泽物溥春霖。”全诗主要写神龙行雨和高僧演法的传奇,其中也写到了泉池中的金鱼。明末张岱(1597—1679)在《西湖梦寻》中描述玉泉时说:“中有五色鱼百余尾,投以饼饵,则奋鬐鼓鬣,攫夺盘旋,大有情致。”把鱼儿争抢饼饵的情景描述得活灵活现。

玉泉观鱼的哲学寓意反映了庄子关于“鱼之乐”的哲学思考,让人们在观赏自然的同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赏鱼。

玉泉赏鱼的传承与应用

在现代社会,玉泉鱼跃作为赏鱼文化的代表,其传承与应用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杭州植物园作为主管单位,一方面积极加强对传统赏鱼文化的保护与挖掘,通过与花事活动相结合、学术研究、教育普及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赏鱼文化的认识与兴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赏鱼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将赏鱼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生态旅游项目等,让这一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在传承和弘扬玉泉赏鱼文化方面,杭州植物园在2013年—2018年秋季花展中举办了5届金鱼展。自2019年,开展以视频、直播等形式线上传播赏鱼文化。2022年—2024年,每年结合植物园特色花事活动在玉泉鱼跃景区展出自育金鱼品种,吸引游客感受传统金鱼文化的魅力。

加强园区科普陈设。2011年开展玉泉景区文化陈设整治工程,先后完成了玉泉及水质净化区科普展板、花鸟鱼虫的科普展板、游学植物园科普展板的资料整理和制作,以加强科普教育。

多种渠道传播。先后开展20余次专题采访和直播,吸引了超过120万观众,官方社交媒体推送的36次内容获得了3.4万浏览量。还进行了历史赏鱼场景复原,组织了多次金鱼评比、赏鱼市集以及青少年科普活动。通过进社区和学校的公益讲解与体验活动,增强了公众对玉泉赏鱼文化的认识,促进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利用对外平台,在国际园博会上充分展现玉泉赏鱼文化。在2023年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上,杭州植物园以“观鱼之乐”为切入点,以“鱼乐人亦乐,宋韵品逍遥”。紧扣“宋韵”和“观鱼”两大主题,参照“玉泉鱼跃”景点建园,打造充满江南园林特色、宋韵文化底蕴和百姓生活气息的极致园景。

成功申请名胜区非遗民俗项目,助力保护和传承玉泉赏鱼文化。经过不懈努力与精心筹备,成功推动玉泉赏鱼入围第二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不仅是对玉泉赏鱼民俗文化的认可,更是文化传承与发扬光大的有力见证。有助于玉泉赏鱼成为一个深入探索、体验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学与智慧的宝贵平台。

杭州植物园以玉泉鱼跃景点为主要保护场所,致力于观赏鱼的保育、扩繁以及赏鱼文化的传承与宣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提升团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传播力度。打造专业团队,负责玉泉鱼跃的日常管理和科学研究;定期开展宣传讲座,如赏鱼文化交流讲座和公益讲座,向公众普及赏鱼文化知识;申报课题,以研带学,以研促学;深挖队伍潜能,着力成员本身所长,充分调动个人才能,重点培养保育、讲解、宣传、档案资料等素质提高,为杭州植物园的观赏鱼保育和赏鱼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玉泉鱼跃文旅产品开发

近年来,着力打造玉泉鱼跃赏鱼文化品牌,推动玉泉鱼跃赏鱼文化交流平台建设,杭州植物园开展了“玉泉鱼跃·鱼乐人亦乐”2024年玉泉金鱼游园活动,在玉泉鱼跃景点开展金鱼品评会,金鱼文化展示及民俗互动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喜爱。由于玉泉鱼展引流效应,植物园游客量达8400余人次,位居当日景区收费公园第三位。使市民游客领略到金鱼的风采,为金鱼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杭州金鱼产业。

2023年,杭州植物园推出了原创设计的“龙睛、水泡、兰寿”三种单色金鱼印章以及“玉泉鱼跃”景点的复色章,满足集章爱好者的打卡需求的同时,使得赏鱼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吸引了更多年轻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杭州植物园还与知名糕点品牌合作,共同研发金鱼形状的糕点,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将金鱼形状融入糕点的设计中,不仅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美食体验,还能赋予这些糕点以深厚的文化寓意。

为了创新市民赏鱼活动的体验,杭州植物园推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互动活动。游客可以参与纸捞金鱼比赛,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或是参加剪纸画工作坊,亲手剪出栩栩如生的金鱼图案;还可以在手工DIY区制作自己的金鱼饰品或摆件,将创意与文化完美结合。

为了彰显宋韵文化,擦亮杭州文化底色,杭州植物园通过一系列举措展示玉泉鱼跃独有的地域文化与资源特色,并在实践中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今后保护和推广玉泉赏鱼文化,建议:

一是加强文化研究与传承。继续深入挖掘赏鱼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涵,通过课题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专著等方式,提升文化影响力。

二是创新文旅产品开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创意与互动性的文旅产品,如品牌游览路线、研学活动、文创产品以及特色鱼展等,以点线面的形式构建玉泉赏鱼的品牌效应。

三是强化生态保护与教育。玉泉鱼跃可以作为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基地,加强与学校、社区等社会机构的合作,通过举办环保教育活动、科普讲座、公益活动等形式,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培养自主知识产权金鱼。通过科学繁育与技术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鱼品种,提升玉泉赏鱼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加大对玉泉赏鱼文化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玉泉赏鱼文化不仅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更将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单位: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