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性: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手法
2024-12-04申玉杰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风格多元,在继承传统工笔人物画装饰性表现手法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吸收不同画种、不同艺术门类的优势,不断尝试和运用新颖的构图形式、个性化的造型、协调的色彩、丰富的材料和技法,使作品的画面具有感染力、冲击力。装饰性主要指一种美学上的趣味,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时代的审美潮流展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装饰性艺术表现在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史上发挥着大小不一的作用。
当代工笔人物画装饰性表现手法的形成
传统工笔人物画一直强调以线造型,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线描技法,通过对线的巧妙组织、变化和组合,使线条成为营造装饰性效果的重要元素,当代工笔人物画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在色彩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色彩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强调色彩的象征性、情感性和装饰性,画家会根据画面的需要和自己的主观感受对色彩进行调配和组合,通过色彩的运用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境,增强画面的装饰效果。在构图上,传统工笔人物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当代画家在创作中依然借鉴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通过对画面元素的精心安排和布局,创造出富有装饰性的画面结构和空间感。
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形式主义、构成主义等理念强调画面的形式结构、色彩组合和视觉效果,注重艺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些理念传入中国后,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产生了冲击和启发,使画家们更加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和装饰性,开始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语言,突破传统的束缚。而西方绘画中的素描、水彩、油画等技法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表现提供了新的借鉴。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对艺术作品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人们渴望在艺术作品中找到一种宁静、和谐、美好的感受。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表现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审美需求,其精美的画面、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形式美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慰藉。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绘画材料和工具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新型的颜料、纸张、画笔等。这些新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一些特殊的颜料可以产生独特的肌理效果,新型的纸张可以更好地展现色彩的层次感和透明度,这些都为画家创作出具有装饰性的作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当代画家在艺术创作中更加注重个人风格的表达和创新,他们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语言,以展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创造力。装饰性表现手法因其具有较强的形式感和表现力,成为许多画家追求个人风格的重要途径,他们通过对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的独特处理,创造出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装饰性作品。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特征
任何绘画作品的画面效果首先来源于构图,构图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称作“经营位置”,在西方绘画中称作“构图”,在当代绘画中称作“构成”,不论称作什么,其本质上就是画面的整体布局。在现当代艺术的影响下,工笔人物画的构图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在吸收了传统的美学营养的同时借鉴了西方的绘画形式,由此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画面形式。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构图将传统绘画与现代的形式美相融合,运用黄金分割和拼接的方法增加画面的装饰性,给欣赏者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创作实践中探索出多种构图方式,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和装饰性。例如画家庄道静的作品《潮·美甲》(如图1所示),该作品运用三条屏的形式表现了现代都市女性做美甲的过程,背景融入了手和脚的元素突出整幅画的主题。三张条屏分别选取不同场景的局部组合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装饰趣味,第一部分是一名美甲师正在给一名顾客做美甲的场景,第二部分则截取了做完美甲后的三位女性在相互分享的场景,第三部分描绘了三位美甲师正在做美甲的场景。这种拼接式构图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构图方式,画面生动活泼,充满了装饰意味。
中国画造型的重要手段是“以线造型”,线条的主观处理带来了强烈的装饰性,甚至有人称中国画实际上是装饰性绘画而西画的造型手段是依靠准确的结构与块面表现出质感和体积感,因此艺术理论的研究者们通常把中国画的造型观称为“意象”的造型。中国画的造型讲究“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画家在观察描绘对象时,通常会“因物生情,因情生象”,在遵循“以形写神”的基础上,将个人情感与直觉注入其中。同时注重表达人物的“个性”,通过将描绘对象个性化来突出画家个人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当代画家对造型意识的强化来自人物形象的装饰性,通过强调个性化、符号化和夸张化的造型来表现画家的审美理念。例如画家胡明哲的《蓝色空间之二》,该作品描绘了打着伞的两位少女,通过画面中少女形象可以看出作者在表现人物形象的高度概括性和主观能动性,即使作者没有运用写实的方式,但依然将少女的婀娜体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整幅画追求二维平面效果,同时借鉴西方绘画中的构成方式,通过大大小小的块面和不同明度的蓝色,充分展现了装饰化、平面化和秩序化,具有很强的个人艺术风格。
中国画的造型观念与中国画的色彩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都属于意象的表现形式。谢赫“六法”中,对描绘对象进行施加颜色的方式被称为“随类赋彩”,这种方式强调画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摒弃客观物象的本身色彩。例如画家刘金贵的《此曲只应天上有》(如图2所示),这幅作品描绘了苗家女孩的形象,画面中五位女孩侧背站成一排,画家通过主观的方式对人物进行抽象化概括。对人物的造型、线条、装饰纹样的处理保留了传统绘画的精髓,借鉴民间艺术的造型手法,进行创新,既具有传统的文人画情怀又具有当代气息。色彩的处理手法非常新颖,整体运用平面化的设色方式,人物衣服整体用黑色而装饰部分用黄色点缀,使整个色调在统一中有层次变化,背景用纯度较高的红色,用色非常大胆,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颜料制作工业的完善,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选择绘画工具和材料技法上不断探究,不断寻求丰富的原材料,并且渴望把这些原材料运用到个人的艺术创作中,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画家唐勇力曾说:“法不创新,艺术生命就停止了”。正因为笔墨当随时代,中国工笔人物画需要不断发展,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大胆突破,开拓创新,运用新材料和技法,使画面更具有装饰性美感。例如画家何家英的《秋冥》(如图3所示),该作品将国画颜料与丙烯颜料综合使用,达到沥粉的立体效果,其作画工具不仅仅限于毛笔,同时也会使用喷枪、牙刷、排刷、滚筒等工具,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装饰性表现手法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发展的影响
线条是工笔人物画造型中的重要元素,具有双重性。通过考古发现,在原始社会的生活用品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重复的线条,这些线条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如《人面鱼纹盆》《舞蹈纹盆》。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作用不光体现其造型,也展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如线条的粗细、线条的疏密、线条的长短、线条的轻重、线条的刚柔以及线条之间的穿插等变化,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节奏和韵律,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为作品增添装饰味道。例如画家罗寒蕾的作品,她的线描十分具有代表性,画面中的每一条线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十分精妙。作品中的线条因为题材内容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展现出各异的质感与惊喜,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可以根据自身对画面效果的追求和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对线条进行提炼和加工。这种主观性的添加使线条成为作者表达情感的有力工具,能够更深刻地展现人物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彰显出作者的独特艺术风格和个性,有助于推动工笔人物画在艺术风格上的多元化发展。
传统工笔人物画以线绘形,多少决定了构图的平面化,采用“散点透视”突破三维空间限制,将描绘对象表现在二维空间中,追求画面形式美感,巧妙地运用留白,借此强化空间、虚实。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因为受到西方艺术思潮、艺术观念和艺术作品的影响,大胆借鉴,不断突破自我,打破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构图思路和方式,使整个画面展现出全新的装饰风格和视觉效果,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一些现代工笔人物画作品在构图上的大胆尝试,展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艺术风貌。这种对构图的创新探索,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为工笔人物画创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画家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想象,将不同的元素进行组合、重构,创造出更具个性和时代感的作品,促进了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表现形式和艺术观念上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造型在工笔人物画中至关重要,不同形态体现不同气韵。古代的画家们对造型的表现主要通过对人物特征、服饰和时代特征的把握。唐代画家张萱和周昉,他们笔下的仕女体型丰满,妆容华贵,人物形象高度概括,是唐代仕女绘画的代表。而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充分尊重自然和传统的基础上,更多地加入了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个人想象,对人物形象的特征进行夸张处理,达到想要的画面整体效果。例如陈子、何家英、王鹏、刘金贵、罗寒蕾等画家,他们的绘画风格各具特色,现实中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等在他们的笔下被艺术化地呈现在画面上,形成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当代社会文化是多元化的,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日益多样化。这种夸张化的造型手法能够更强烈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观念,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满足了当代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独特性、创新性和个性化的追求,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观众群体和良好的市场空间。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运用上源远流长,历代画家留下了丰富遗产。从传统的“随类赋彩”到工笔重彩画追求的富丽堂皇,以及不同时期如唐代的雍容华贵色彩风格和北宋中后期的淡逸雅致风格等,都体现了色彩在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装饰作用。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传统色彩理念的同时,更加大胆地尝试新的色彩组合和表现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模式。例如,有的画家会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有的则采用更加细腻柔和的色彩过渡来营造温馨浪漫的氛围,还有的通过色彩的象征意义来传达深层次的主题思想,使色彩的表现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以适应不同题材和主题的创作需求。
色彩与情感紧密相连。由于工笔人物画不强调光暗,其色彩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装饰性的强化,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色彩不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而成为画家抒发情感、营造氛围、突出主题的重要手段。画家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作品的整体意境,自由地调配和运用色彩,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画面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增强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但在追求装饰性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部分画家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作品内涵的问题,导致作品内容空洞,缺乏深度和思想性。如果画家们过度依赖某些装饰性手法或元素,可能会导致作品风格趋同,缺乏个性和独特性,影响工笔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在创新的同时,需要注意与传统工笔画的精髓保持平衡,避免过度追求装饰性而丢失了工笔画原有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作者单位:中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