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K-CDIO理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教育戏剧课程的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

2024-12-04李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2期

[摘 要] 儿童教育戏剧是新兴课程,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认识不足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升儿童教育戏剧课程教学质量,将SK(虚拟幼儿园)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相结合,以儿童教育戏剧课程为载体,设计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建立线上线下虚拟幼儿园,优化课程内容,有效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多维教学评价,强化基础理论,凸显实践操作,促进自我反思与知识拓展,并构建全面多维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戏剧能力,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发展。

[关 键 词] SK-CDIO理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教育戏剧课程;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2-0169-04

在当代教育环境下,随着对生命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教育戏剧作为融合艺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创新教学模式,正逐步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一股清流。其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中简单地运用戏剧元素,而且将戏剧的精髓深度融入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每个环节,旨在通过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滋养儿童的心灵,促进其全面发展[1]。

鉴于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教育戏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为切实解决高职学前教育在儿童教育戏剧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SK-CDIO教育理念,探讨儿童教育戏剧课程的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以期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教育戏剧课程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一、SK-CDIO理念与儿童教育戏剧课程解读

(一)SK理念

模拟幼儿园(Simulated Kindergarten,简称SK)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构建高度仿真的教育环境,模拟幼儿园的实际运作场景,以此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平台。在模拟幼儿园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扮演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等角色,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教育工作中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要求,以便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模拟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逐步达到幼儿教师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标准。

(二)CDIO理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其涵盖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与运作(Operate)四大核心环节,四个阶段紧密衔接,共同构成产品从创意萌发到市场应用的完整生命周期[2]。CDIO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应在该周期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同时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工程挑战。该理念所提出的能力培养、实施路径及效果评估的标准不仅具体明确,而且具备高度的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为师生双方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

(三)儿童教育戏剧课程解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教育戏剧课程不仅涵盖儿童戏剧的基本理论、创作方法和表演技巧,还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并实施富有教育意义的戏剧活动。而教育戏剧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发展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幼儿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除此以外,儿童教育戏剧课程还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参与性。其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深入体验戏剧创作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对儿童教育戏剧的理解。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教育戏剧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儿童教育戏剧认知不足

教育戏剧,作为将戏剧精髓巧妙融入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旨在通过实践体验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强调深度参与、知识感悟及创意交流。自1995年李婴宁等先驱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并致力于将戏剧教育引入中国以来,其影响力逐渐从专业领域扩展至企业培训、学校心理辅助乃至社区与幼教领域[3]。然而,鉴于我国教育戏剧尚处于萌芽与发展并行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此领域的认知尚存明显局限,具体表现为:一是对教育戏剧的核心理念、实施策略及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深远影响,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解。二是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中,未能充分融入教育戏剧元素,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体验到其价值。三是教师群体对教育戏剧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培训,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戏剧教育活动。

(二)儿童教育戏剧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聚焦于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但当前在儿童教育戏剧课程中,存在显著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的失衡现象。课程内容过于偏重校内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校外实地操作与体验的机会相对匮乏。

具体而言,一方面,儿童教育戏剧理论与实践的权重分配不均,具体表现为过度强调理论框架的构建,忽视实践操作的实战性训练。该现象直接导致学生在儿童教育戏剧课程中的实践学分占比偏低,且实践活动难以与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形成有效联动,削弱学习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理实分离的问题尤为突出。儿童教育戏剧是较为强调实践应用的课程,其教学设计常陷入“先讲理论、后补实践”的传统模式,这种人为的分割不仅阻碍了学生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能力,而且影响了学生对儿童教育戏剧领域岗位需求的快速适应。

(三)教学保障力度不强

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是高职儿童教育戏剧课程持续发展的关键,其课程体系的完善迫在眉睫。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资源整合不力,软硬件设施与共建共享滞后。高职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深度不足,导致儿童教育戏剧课程教学资源未能充分融合,“校—园”合作壁垒亟须打破,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评价机制缺失,理论与实践考核失衡。尽管儿童教育戏剧人才培养方案对理论与实践课程有详尽规划,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传统考核方式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纸笔测试,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戏剧实践中的能力。尤其是实践环节,因机会有限,教师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实践水平,评价结果的片面性与不真实性凸显。同时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难以提供及时、全面的教学反馈,影响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课程教学的持续优化。三是师资配置单一,理论与实践教学难以融合[4]。当前,儿童教育戏剧课程多由单一类型的教师主讲,无论是理论型教师还是技能型教师,都难以独自承担起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的双重任务。理论教师实践经验的匮乏与技能教师理论素养的不足,共同制约课程教学的深度,难以满足高职学前教育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儿童教育戏剧课程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前期准备

(一)建立线上线下虚拟幼儿园,实施立体化教学

为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界限,高校应基于SK理念,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虚拟幼儿园平台,以此作为儿童教育戏剧课程教学的核心载体,通过高度仿真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就线下层面而言,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校内打造模拟幼儿园实训室,模拟真实幼儿园的教学场景。实训室不仅配备齐全的教具、玩具及教学设备,还注重环境布置,力求贴近幼儿心理与生理特点,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实践环境。另一方面,积极与多家优质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签订实训基地协议。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地观摩、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体验幼儿园的日常运作与教育戏剧活动的实施过程,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解决教育戏剧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强化自身基础素养。

就线上层面而言,同样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联合幼儿园及专业教育技术团队,共同开发虚拟仿真幼儿园平台。该平台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幼儿园环境,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与共享化。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平台访问虚拟幼儿园,进行自主学习、模拟教学及互动交流[5]。另一方面,在虚拟仿真幼儿园平台上,实现教师、学生及幼儿园之间的资源共享。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资料、分享教学案例、布置作业任务,学生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参与在线讨论、提交作业成果,幼儿园则可以提供真实的教学场景、反馈教学意见、参与课程评价。通过多方参与的协同教学模式,有助于营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虚拟幼儿园平台,能够实现儿童教育戏剧课程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还能够在模拟实训室和虚拟仿真幼儿园中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全面提升其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二)基于SK-CDIO理念,优化儿童教育戏剧课程内容

在SK-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作)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儿童教育戏剧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性优化,旨在构建既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又能有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体系[6]。具体而言:

构思阶段(Conceive):课程内容需紧密围绕儿童教育戏剧的核心要素进行构思,包括剧本创作、角色设定、情境构建等。通过引入多元文化教育素材,融合不同地域、民族的故事、传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跨文化理解的能力。并且还应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如数字戏剧、互动媒体等,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设计阶段(Design):在构思基础上,设计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课程内容。首先,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学生掌握儿童教育戏剧的基本原理、表演技巧及舞台美术设计等知识。其次,引导学生参与剧本改编、角色设计、舞台布景等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最后,注重课程设计的跨学科性,将语言、文学、艺术、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入其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实施阶段(Implement):课程内容实施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具体的教育戏剧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虚拟幼儿园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运作阶段(Operate):在课程运作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及家长反馈等,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建立课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教师及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持续进行优化。

四、基于SK-CDIO理念的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

(一)预习阶段: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儿童教育戏剧课程的预习阶段,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及以往表现进行精准分层,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确保后续教学活动能够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随后,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各小组定制并发布针对性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清单。任务清单内容应涵盖儿童教育戏剧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戏剧元素、表演技巧、剧本分析等,还应融入戏剧素养的启蒙内容,如情感表达、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

学生则根据分组领取相应的任务单,并利用平台资源进行课前小测和自学。学生按照任务清单完成儿童教育戏剧相关基础知识预习后,将任务清单回传至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则利用平台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小组进行学情画像,重点关注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知识掌握程度及存在的问题等,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持[7]。除此以外,教师在预习阶段还应通过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教程、图文讲解、互动问答等,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亦可通过案例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戏剧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阶段:凸显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儿童教育戏剧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虚拟幼儿园,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小组发布《小红帽》儿童教育戏剧项目。首先,教师利用线上虚拟幼儿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幼儿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围绕《小红帽》,为“幼儿”设计戏剧游戏。在构思阶段,应注重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小红帽》故事的背景、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随后,学生分组进行剧本的初步构思,确定故事改编的方向,该过程中,学生可适当增加现代元素、强调道德教育等。在剧本构思成熟后,各小组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学生需在线上虚拟幼儿园中完成角色设定、场景布置、道具制作、音效配乐等具体工作。

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利用线下虚拟幼儿园实训室场地,模拟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戏剧教学情境,学生小组分别扮演“班主任”“副班教师”“保育员”以及“幼儿”角色,其他学生则作为观摩人员进行教学彩排。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指导角色,对学生的表演技巧、情感表达、团队协作等进行专业指导。为确保全员教育,应采取轮换制度,完成《小红帽》戏剧教学虚拟活动。在轮换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活动能够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最后,在项目运作阶段,通过《小红帽》项目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儿童教育戏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学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项目运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项目的整体进度、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

(三)课后环节:重视自我反思与知识延伸

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为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儿童教育戏剧课程相关知识与技能,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知识延伸,强化自我反思,将所学知识内化吸收。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相关设备录制学生的实践过程。并在课后阶段,将录制的视频上传至信息化教学平台,组织学生进行线上讨论,同时邀请课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项目复盘[8]。复盘的过程应遵循“发现问题—剖析根源—精选策略—促进成长”的逻辑链条,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学习中遇到的挑战,并通过思维导图,将解决策略直观呈现,促进思维的条理化与策略的有效性,不断迭代优化,突破学习难点。

除此之外,为确保学生在课后环节能够多方查询资料,印证自身知识技能,教师应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资源平台,如为学生推荐专题网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知识讲座,抑或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答疑,阅读相关书目等。为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供有效路径,满足学生对儿童教育戏剧理论的深入渴求,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勇于创新,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教学情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

(四)评估体系:强调全面性与多维度的教学评价

在SK-CDIO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教育戏剧课程混合项目式教学模式,应注重评估体系的全面性,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深度剖析。该评价体系应贯穿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至课后反思的全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评价的即时性。

课前评估阶段,教师应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通过前置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预习反馈等数据,初步评估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为后续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课中评价则聚焦于过程性评价表的运用,从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能力指标出发,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及同伴评价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全面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课后反思与延伸学习环节,则利用信息平台进行作业提交、在线讨论及项目展示,教师、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评价,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形成多元化评价主体。各评价主体依据事先设定的权重比例,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计算过程评价得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此多维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效果,更能够揭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后续教学策略调整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持续优化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进而推动儿童教育戏剧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良好教育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束语

基于SK-CDIO理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教育戏剧课程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整合线上资源与线下实践,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认知局限与实践脱节问题。该模式不仅能够促进课程内容的优化,还能通过立体化教学手段与多维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持续深化,该教学模式有望为高职学前教育领域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卓越实践技能及良好教育情怀的优秀人才,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汪莉园.《学前教育学》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探索[J].才智,2023(17):170-173.

[2] 苗俊美.基于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2023(13):52-54.

[3] 丁晓景.基于CDIO理念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1):167-169.

[4] 李俊.儿童戏剧对儿童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15):179-183.

[5] 丁玉.高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造的路向探析[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24(2):60-67.

[6] 张嘉.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戏剧之家,2021(35):59-60.

[7] 林素青.模拟教学在中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21(13):72-73.

[8] 金扬眉.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定位[J].河南教育(幼教),2020(8):3-6.

◎编辑 郑晓燕

作者简介:李娜(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童文学与戏剧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