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及压力源现状知识图谱分析

2024-12-04李雨露葛文颂梁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2期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形式的不断创新,高校教学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的广泛应用,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教师不仅要适应技术变革,还需应对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而这一变化导致教师工作负荷加重、技术应用难题频现、沟通效率下降以及角色认同困惑等,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对高校教师在新形势下的压力源现状及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知识图谱、制订有效的心理支持策略、提升教师职业满意度、优化教学质量,为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积极支持。

[关 键 词] 新形势;高校教师;心理问题;压力源现状;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2-0153-04

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是指在高校教师群体中,由于职业特性和环境因素所引发的心理困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焦虑、抑郁、职业倦怠、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对职业认同感的危机等,不仅影响教师的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教学效果、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产生负面影响。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是指高校教师在履行其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职责过程中,由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所导致的紧张、焦虑、疲劳等心理状态。这种压力源于多种因素,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高校教师在新形势下的压力源现状和心理问题,旨在揭示其深层次原因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帮助他们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服务和职业发展计划,还能为教师个人提供自我调适的策略,提高其应对压力和心理问题的能力。知识图谱的构建将有助于系统化、可视化地展示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促进相关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推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压力源现状

(一)工作负荷加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在线教育的普及,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被多种形式的混合式教学取代,教师不仅要准备传统的面授课程,还要花大量时间制作在线教学视频、设计互动式课程内容和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在线教育的评估方式也更为多样化,教师需完成在线考试、课程讨论和作业批改等工作,繁杂的教学任务使教师的工作时间大幅延长,面对不断增加的教学任务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工作压力骤增。高校教师肩负教学责任,需在科研领域取得成果以提升个人和学校的学术声誉。近年来,科研竞争愈加激烈,教师需要不断申请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和参与学术会议,为了在科研评估体系中获得更高的评价,教师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数据收集、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还伴随着高度的心理压力和不确定性[1]。尤其是在科研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争取有限的科研经费和资源。科研成果的产出并非一蹴而就,长时间的科研项目可能会因为实验失败、数据问题等各种原因而进展缓慢,这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科研任务与教学任务交织在一起,迫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两者,工作强度较大,难以平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二)技术应用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平台、虚拟课堂、教学管理系统等新型技术不断涌现,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熟悉各类专业软件和应用程序。一些高校教师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传统教学模式,对这些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对有限。面对复杂的技术应用,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适应,不仅增加了工作负担,还容易引发技术焦虑。尤其是在没有系统培训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教师在遇到技术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感到孤立无援。在线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工具虽然提供了便捷的教学方式,但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仍存在诸多问题。在网络不稳定或平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在线课程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计划,容易导致教学中断,降低学生学习的体验感。教师在处理这些突发技术问题时,需要即刻调整和应对,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往往感到手足无措[2]。不同的教育技术和平台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也给教师的技术应用带来了困扰。不同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界面、功能设置和使用方式各异,教师在切换或同时使用多个平台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熟悉和调整,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

(三)沟通效率下降

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即时反馈和直接交流与学生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在线教学模式的普及使这种直接沟通方式受到限制。尽管在线平台提供了多种交流工具,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质量和频率难以与线上课堂相比。教师在进行在线授课时,无法实时观察学生的反应、情绪变化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内容。网络连接的不稳定性和技术故障时常导致在线交流中断,削弱了沟通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在传统的校园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办公室交流、会议和面对面的讨论,迅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协调各项事务。远程工作环境下,教师之间的沟通主要依赖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和在线会议工具,这些沟通方式虽然便捷,但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误解和沟通遗漏等问题。电子邮件沟通因回复不及时而延误决策和问题解决,在线会议由于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和技术问题,可能无法充分讨论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复杂问题[3]。尤其在需要进行跨部门合作和复杂任务协调时,远程沟通的低效性显得尤为突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压力源现状图谱如图1所示。

二、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

(一)焦虑与不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线教育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工具和平台,如在线课堂、虚拟实验室和教育管理系统等。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面对复杂的技术应用感到无所适从,这种适应焦虑不仅来自对新技术的陌生感,还包括对技术故障和操作失误的担忧[4]。在线教学中网络连接问题、软件操作错误和技术故障时有发生,影响教学效果,增加教师的心理负担。在线教学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制作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视频,对于缺乏技术支持和培训的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和适应新技术,学习曲线的压力加剧了焦虑情绪,使教师在面对新技术和教学模式转变时感到不安和压力,影响其自信心和工作满意度。

(二)孤立与孤独感

在传统的校园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办公室交流、学术会议和各种集体活动,与同事和管理层进行频繁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增强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团队凝聚力。随着远程工作模式的推广,教师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主要依赖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和在线会议。这种沟通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便捷性,但也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交流不充分的问题。电子邮件沟通往往因为回复不及时而延误了问题的解决,在线会议则因为时间和技术限制,无法充分讨论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复杂问题[5]。这种交流频率和质量的下降,使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孤独和缺乏支持,尤其是在需要进行跨部门合作和复杂任务协调时孤独感更加明显。

(三)专业认同危机

随着知识的快速积累和学科的交叉融合,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需要跨越学科边界,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合作,这种跨学科合作往往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如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对传统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可能面临学科角色认同不明确和学科专业技能匮乏的困境,难以在多学科交叉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6]。面对跨学科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教师可能因缺乏相关专业技能而感到无措和焦虑,影响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职业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图谱如图2所示。

三、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一)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随着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领域中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在新形势下,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康促进项目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工作坊和培训课程,向教师传授应对工作压力、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的技能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日常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7]。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康问卷调查和心理健康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诊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和影响工作表现。

(二)建立在线社交平台

建立专门的在线社交平台,如教师专业交流论坛或学术资源分享平台,教师可以便捷地与同行分享教学经验、学术成果和课程设计,扩展专业网络并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支持。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课程设计案例,与他人交流心得体会,提升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快节奏和高压的工作环境下,教师可能面临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等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在线社交平台,教师可以参与专业话题讨论、心理健康经验分享和情感支持小组,与他人分享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获得理解和共鸣。这种开放和包容的交流氛围有助于教师建立情感支持网络,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团队凝聚力,提升其应对工作挑战的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8]。平台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板块或线上课程,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应对压力的方法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教师预防和应对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专业发展与培训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师面临的专业发展需求也日益复杂和个性化,专业发展与培训应当根据教师的具体学科领域、教学经验和个人发展目标进行量身定制。可以针对不同学科领域设置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和讲座,涵盖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评估策略等方面,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工具,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支持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

在信息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来自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术挑战与合作机会,专业发展与培训可以通过组织国际学术交流、跨学科研讨会和合作项目等方式,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和提升国际影响力,提升其在学术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还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参与教师培训活动,分享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激发教师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维,推动学术界的前沿探索和跨学科合作[9]。这种跨学科和跨界的专业发展方式,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和国际化进程。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心理问题解决策略图谱如图3所示。

四、结束语

本研究发现,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主要压力源包括工作负荷加重、技术应用难题、沟通效率下降。这些压力源直接导致教师的焦虑与不安、孤立与孤独感、专业认同危机等心理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三项主要策略: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建立在线社交平台、专业发展与培训。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满意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未来,相关研究应细化和深化高校教师压力源和心理问题的分析,探索不同类型教师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心理需求差异,加强心理支持策略的实证研究,评估其实际效果和应用可行性,创建更加健康、和谐的高校教学环境,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亮.面向高校教师的新媒体心理健康在线交流社区构建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5):54-56.

[2] 何一清,刘娜,孙颖.角色压力如何影响高校教师绩效与健康状况: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与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J].高教探索,2020(1):99-108.

[3] 马富萍,张倩霓,杨柳.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机理研究:以D高校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20,13(3):302-314.

[4] 赵慧桢,王晓静.高校教师心理研究知识图谱计量分析:以CNKI1985-2022年期刊文献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3,14(13):70-73,76.

[5] 姚炘和.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与师德养成:以商丘师范学院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3,39(4):105-108.

[6] 郭建鹏,许文静,陈玉蕾,等.工作资源与要求如何影响高校教师的教学投入:兼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23,43(13):25-36.

[7] 罗红艳,吴丹.高校教师离岗创业的政策变迁过程:一个多源流的解释性框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36.

[8] 郭雨妹,张文斌.浅析高校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38):234.

[9] 朱燕菲,吴东照.职业压力会影响我国高校教师的科研绩效吗: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3,22(4):52-62.

◎编辑 栗国花

作者简介:李雨露(1990—),女,汉族,山东济南人,中级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通讯作者:葛文颂(1990—),女,汉族,山东济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