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直播运营管理课程模块化改革研究

2024-12-04刘祎曹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2期

[摘 要] 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专业直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现有课程存在知识滞后、实践不足等问题。为提升直播运营管理课程与直播行业需求的契合度,以灵活性、连贯性、实用性和动态性为原则对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革,详细阐述了课程模块的具体内容、模块间协同与整合、模块化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旨在为高职院校直播运营管理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以更好地满足直播行业对高素质运营人才的需求。

[关 键 词] 直播运营管理;课程模块化;职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2-0121-04

一、绪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迅速崛起,成为现代新媒体营销与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直播运营管理领域。为适应这一变化,高职院校需要对相关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与优化,以确保学生能够迅速适应行业发展,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然而,现有的直播运营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往往难以与产业发展同步,存在知识滞后、实践不足等问题。

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其强调教育应与产业相结合,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模块化教学作为产教融合的一种有效实践形式,其核心在于将复杂的课程内容分解为相互独立却又紧密联系的学习单元,使学习更加灵活、高效。模块化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可随时根据行业动态调整教学内容,这对于直播运营管理这类与时俱进的课程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直播运营管理课程如何通过模块化改革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以适应行业变革。通过对现有课程状况的分析,结合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模块化教学理论,提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方案。

二、课程教学现状与需求分析

在当前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直播行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直播运营管理课程作为培养直播行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质量与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力。然而,从当前课程实施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课程内容相对滞后,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直播行业技术更新迅速,新的运营模式、营销策略层出不穷,但课程内容往往停留在传统理论基础上,缺乏对最新行业动态和技术应用的讲解。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适应和融入行业,无法直接上手相关工作,影响了其职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是主流,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现实直播场景难以复制,尤其是运营投流等环节,导致学生实践经验不足,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形成对直播运营的全面理解和深刻认识。最后,直播行业目前岗位区分细化,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多样,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该课程的教学资源方面存在不足,难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且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当前课程亟须通过模块化改革应对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改革应聚焦于紧跟行业动态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提升实践性和互动性,丰富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选择,以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更好地满足直播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其核心在于将复杂的学习内容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教学单元,即模块。这些模块不仅包含特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还注重模块间的逻辑联系和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发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建构知识。通过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模块化教学中每个模块都可以视为一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情境,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创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信息的加工、存储和提取,模块化教学通过清晰的模块划分和渐进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模块化教学通过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指导,以及适当的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合理设置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呈现方式,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

在职业教育领域,模块化教学具有极强的适用性。职业教育强调实用性和技能性,模块化教学通过设计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教学模块,能够直接对接行业需求和岗位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另外,职业教育具有多样化的生源背景,导致不同的学习需求。模块化教学通过提供灵活的学习路径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此外,职业教育需要紧跟行业发展和技术革新,模块化教学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能够迅速响应行业变化,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

四、课程教学目标

直播运营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全面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直播行业人才。课程遵循“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对接专业教学标准、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标准、直播运营管理1+X证书、互联网+直播职业技能大赛。课程首先确立了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全面理解直播行业的运作机制、技术应用、内容创意和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包括直播策划、互动管理、数据分析等,通过模拟和真实直播演练提升实战能力。同时,课程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强化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和问题解决等关键能力,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此外,课程还融入了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同时鼓励学生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课程的重要目标,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不断探索直播内容和运营模式的创新。为了适应直播行业的全球化趋势,课程还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的运营思维。通过这些综合目标的实现,我们期望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并引领直播行业的发展趋势,成为行业内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五、模块化课程设计

(一)模块化设计原则

直播运营管理课程的模块化设计遵循教育的普遍原则,同时考虑到直播行业的特定需求以灵活性、连贯性、实用性和动态性为基础,旨在创建一种能够适应直播行业需求的教育模式。这种设计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选择相对应模块,同时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行业普遍标准。灵活性体现在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连贯性确保了学生在不同模块间能够获得逻辑上和知识上的衔接;实用性通过与行业紧密合作,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动态性意味着课程内容能够及时更新,反映直播行业的新技术和新趋势。

(二)课程模块化改革设计

直播营销课程的重构紧密围绕“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模式,以直播营销不同岗位的核心技能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系列课程模块。课程内容从直播营销概论入手,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直播营销的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进而深入内容创意与策划、直播技术与设备应用、用户互动与社群管理等关键技能的培养。同时,课程包括直播营销策略、数据分析与效果评估、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等模块,旨在提升学生的市场分析、技术操作、策略制定、社群互动、数据分析及法律合规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此外,课程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以及通过模拟实训提升学生的实战技能,确保教学与行业需求的同步更新,为学生未来在直播营销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模块化设计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职业目标,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这种设计还使课程内容更加灵活,能够迅速适应行业的变化,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始终处于行业前沿。此外,这种设计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同时为教师提供了更高的教学自由度。

课程内容的安排以模块化为核心,旨在为不同直播岗位的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每个模块根据其对岗位的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比重,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修模块为学生提供核心能力,而选修模块则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目标进行选择,不修模块则是该岗位学生不需要掌握的内容。具体如表2所示。

(三)模块间协同与整合

在直播运营管理课程体系中,跨模块项目实践是促进学生将各模块知识与技能融合应用的关键环节。项目设计紧密围绕直播运营的实际流程,确保覆盖多个模块的核心内容。结合当前直播行业的热点话题或实际案例,设定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项目主题。同时,鼓励学生跨岗位(如直播技术岗、内容创意岗、主播岗、运营管理岗)组建项目小组,通过角色互换和协作,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根据项目需求,将任务细分为技术搭建、内容创作、互动设计、营销推广、数据分析等多个子任务,确保每个模块的知识都能在项目中得到应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教师应定期组织阶段性评审和反馈会议,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优化项目方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为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顺利过渡并有效整合各模块知识,需采取以下衔接与过渡策略:(1)前置知识回顾:在每个新模块开始前,通过简短的前置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巩固前一模块的学习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2)模块间桥梁环节:设计专门的桥梁环节,如直播项目策划与实施课程,引导学生将“内容创意与策划”与“直播技术与设备”相结合,进行初步的项目策划与方案设计。(3)学习路径规划:结合学生兴趣与自我评估,以职业匹配为标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规划建议,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职业目标,合理安排各模块的学习顺序和重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具体如表3所示。

(四)模块化教学方法

在直播运营管理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中,积极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紧密结合,以适应模块化课程设计的特殊性和灵活性。线上教学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微课资源、电子书籍、案例库等,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线上平台还设有互动论坛和答疑栏目,方便学生与教师及同学之间的即时交流与反馈。线下教学则侧重于实践操作和深度讨论。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实训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线下课堂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与教师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项目式学习法在直播运营管理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将其与模块化课程设计深度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根据直播运营管理的核心技能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设计符合每个模块教学与实践内容的项目主题,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直播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跨模块、跨岗位组建项目小组,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共同完成项目的策划、执行和评估。这种跨模块、跨岗位的团队合作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够使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项目式学习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顾问。他们通过提出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五)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与反馈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即结果性评价,还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即过程性评价。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价,以多角度、多层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我们建立了学习成效跟踪机制。通过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学习兴趣和困难等方面的反馈。同时,对收集到的反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存在特殊困难或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六、结束语

在快速变化的直播行业中,模块化课程改革为直播运营管理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适应性。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模块,包括直播技术与设备、内容创意与策划、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以及直播模拟实训等,我们旨在为不同岗位的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建立行业动态跟踪机制和持续改进与反馈循环,我们确保课程内容始终保持前沿性和时效性,不断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积极听取学生、教师及行业专家的反馈,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为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直播行业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妙燕.“新媒体营销”模块化课程建设路径研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9):84-86.

[2] 黄莎莉.“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直播营销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22(3):125-127.

[3] 楼一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7):43-44.

[4] 李宏均.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能力递进,分层分段”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湖南农机,2021, 48(4):58-61.

[5] 刘祎.“专创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直播营销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2023,22(19):55-58.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广东省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特色项目”阶段性成果;2024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情境化教学的课堂革命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以《直播运营管理》课程为例”(XJJG202427);2024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专创融合”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三线并行、四创七步’模式的专创融合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以《直播运营管理》课程为例”(zcrhjg202403);2021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MOOC+SPOCs教学模式的课堂革命研究与实践——以《新媒体营销》课程为例”(GDJG2021141)。

作者简介:刘祎(1990—),女,汉族,山东蒙阴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新媒体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