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红色铁路育人元素重塑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

2024-12-04敖登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2期

[摘 要] 随着高铁建设的迅猛发展,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然而,当前课程思政在该课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认识不足、思政元素融合生硬等。以红色铁路育人元素重塑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在于优化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与专业素养。通过分析现状、探索策略,为同类课程提供借鉴,培养高素质高铁建设人才。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红色文化;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2-0105-04

在高铁建设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本研究以红色铁路育人元素重塑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通过挖掘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分析现存问题及原因,探索创新策略,为培养既有扎实专业技能,又具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铁建设人才提供新路径。期望以此推动课程思政在工科专业课程中的有效实施,为我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贯穿思想政治工作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坚持立德树人,需贯穿思想政治工作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紧密结合。通过挖掘红色铁路育人元素,如先辈们在铁路建设中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在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中,专业课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思政课则进行价值引领。二者协同育人,能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思政教育为专业课提供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坚守原则。另一方面,专业课为思政教育提供实践载体,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思政教育中的理念。[1]这种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既有专业能力又有良好品德人才的需求,为国家高铁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与挑战

1.思政元素选取和融入的难度

思政元素的选取和融入存在一定难度。一方面,不同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差异较大,难以找到普适性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课程特点,精准定位契合点。另一方面,要做到自然融入而不生硬,避免引起学生反感,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出了挑战。同时,思政元素的融入不能影响专业知识的传授进度和深度,需把握好平衡。此外,如何评估思政元素融入的效果也是难题,缺乏明确标准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方向。

2.与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的对比

与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相比,理工科等专业课程在思政元素选取和融入上难度更大。人文社科类课程本身就涉及较多价值观、社会问题等内容,思政元素相对容易挖掘和融入。而理工科课程内容较为专业和抽象,思政元素较为隐蔽,需花费更多精力探寻。通常理工科课程可通过工程伦理、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等方面融入思政,而人文社科类课程则可从历史文化、社会价值观等角度更直接地融入思政,两者各有特点和挑战。

二、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在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思政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仅专注于专业知识传授,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融合生硬,未能找到自然的结合点,导致学生接受度不高。再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准确评估思政教育的效果。最后,教材中思政内容缺乏系统性,难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这些问题制约了课程思政在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中的有效实施。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思政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培训不足,缺乏对课程思政理念和方法的系统学习,不知如何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二是课程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没有从课程体系层面考虑思政教育的融入,导致思政元素呈现碎片化。三是教学压力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又要兼顾思政教育,容易顾此失彼。四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方面的积极性不高。五是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专业课程就是学技术,思政内容无关紧要。此外,行业发展迅速,课程内容更新快,也给思政教育的融入带来了挑战。[2]

三、以红色铁路育人元素重塑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的策略

(一)课程思政元素点的采集

1.依据专业特点、岗位要求等进行课程模块划分

对于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可以依据专业特点、岗位要求等进行如下课程模块划分。首先是设计规划模块,此模块强调严谨性与创新性,可结合红色铁路先辈们在艰难条件下进行铁路规划设计的故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其次是施工建设模块,对应岗位对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的要求,引入红色铁路建设中克服恶劣施工条件的案例,让学生体会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强化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再次是维护管理模块,突出责任心和持续学习能力,以红色铁路长期维护保养的事迹,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进取之心。最后是综合拓展模块,注重团队协作和职业素养,借鉴红色铁路建设中各部门协同作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形成采集点供参考

在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形成采集点。从历史角度看,挖掘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历程,如早期铁路建设者在技术封锁下的自强奋斗,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主创新精神;从人物事迹方面,寻找高铁桥梁建设领域的先进人物,他们的敬业奉献、攻坚克难能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工程案例入手,分析成功的高铁桥梁项目中体现的团队协作、质量至上理念,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同时,结合红色铁路中蕴含的革命精神,让学生感悟国家建设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激发爱国情怀和使命感。将这些思政元素整理形成采集点,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育人素材。[3]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1.符合专业要求与主旋律,体现思政映射点

在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要紧密贴合专业要求与主旋律,体现思政映射点。专业要求方面,教学设计应涵盖桥梁施工技术、维护方法等专业知识,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结合主旋律,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例如,在讲解高铁桥梁施工过程中,引入我国高铁建设的伟大成就,体现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和民族自豪感,映射出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在讲述桥梁维护的重要性时,强调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为国家高铁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以高铁发展战略为背景,强化工程伦理教育

以高铁发展战略为背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可强化工程伦理教育。高铁发展战略体现了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长远规划。在教学中,结合高铁建设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工程活动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例如,讨论高铁桥梁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为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分析高铁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与伦理挑战,如智能化施工中的数据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以工程伦理为准则,为高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利用信息化和融媒体进行思政教育

在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中,可充分利用信息化和融媒体进行思政教育。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高铁桥梁建设的宏伟场景和红色铁路的历史意义。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推送与高铁建设相关的思政案例、视频资料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社交媒体,开展主题讨论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组织学生对高铁建设中的先进事迹进行评论和分享,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还可以制作微课、动画等融媒体资源,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思政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信息化和融媒体手段,能够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研究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围绕育人目标设计案例

在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研究中,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围绕育人目标精心设计案例。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意味着案例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创新精神等。例如,可以选取我国高铁桥梁建设中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技术突破的案例,展现建设者们的爱国情怀和拼搏精神。

围绕育人目标,案例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比如,以某一具体高铁桥梁项目为例,讲述工程师如何通过严谨的设计、规范的施工和精心的维护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引导学生树立质量至上、安全第一的职业理念。同时,还可以介绍项目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样的案例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2.注重案例时效性和普适性,提高利用度和实用性

在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研究中,要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和普适性,以提高利用度和实用性。

时效性方面,应选取当下最新的高铁桥梁建设案例,反映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技术进步。例如,介绍采用先进材料和智能建造技术的高铁桥梁项目,让学生了解前沿科技在工程中的应用。

普适性要求案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可以选择那些涉及基本工程原理和职业道德的案例,如在恶劣环境下确保施工质量的项目,强调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要坚守职业操守。这样的案例既能在教学中频繁使用,又能切实帮助学生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四、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思政创新之处

(一)形成可应用、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1.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思政素材,探索融入路径

在形成可应用、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过程中,需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思政素材,探索融入路径。首先,优化教学设计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明确课程既要传授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的专业知识,又要实现价值引领的思政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素材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桥梁结构设计时,引入我国著名桥梁工程师的爱国事迹和创新精神。

其次,在挖掘思政素材方面,深入研究高铁桥梁建设领域及相关历史事件中的思政元素。可以从红色铁路建设历程中汲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从现代高铁建设成就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积极关注行业动态和先进人物事迹,不断丰富思政素材库。

最后,探索融入路径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参观等,将思政素材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引导,促使学生在思考专业问题的同时,感悟思政教育的内涵。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可应用和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为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思政提供有力支撑。[4]

2.提升课程思政融入工科专业课教学的内涵和水平

为提升课程思政融入工科专业课教学的内涵和水平,需深入理解工科专业课程特点与思政教育目标的契合点。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精心选取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的思政案例,如高铁桥梁建设中的科技创新与团队协作,引导学生思考专业问题背后的价值取向。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专业教学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提升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水平。

(二)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高效课堂”

1.增强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

增强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具有重大意义。学校应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思政教育培训,通过系统学习,让教师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要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了解实施方法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融入思政元素。

鼓励教师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从而为专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教师分享课程思政的经验和心得,相互借鉴、共同进步。表彰优秀课程思政案例,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专业教师自身也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思政育人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如此,他们才能主动承担起思政育人的责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专业教学,为塑造“高效课堂”贡献力量,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技能,又有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5]

2.以教学团队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

以教学团队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高效课堂”。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学团队成员要共同研讨课程思政的融入点。首先,分析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思政育人的方向。然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挖掘思政素材,如铁路建设中的英雄事迹、科技创新成果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将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专业教学。同时,教学团队可以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和交流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打造一个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培养良好品德的高效课堂。

3.以鲜活案例浸润学生心灵

以鲜活案例浸润学生心灵是塑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在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中,可以引入真实的高铁建设案例,如具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桥梁项目、在恶劣环境下成功建设的工程等。通过讲述建设者们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这些鲜活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专业知识。同时,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如团队合作、责任担当、爱国情怀等,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成长。

(三)提高案例时效性和普适性

1.及时引入行业新进展、新工艺

为提高案例时效性和普适性,应及时引入行业新进展、新工艺。在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中,密切关注高铁建设领域的动态,一旦有新的技术、工艺出现,立即将其融入教学案例中。例如,当出现新型桥梁材料或先进的施工方法时,及时更新案例,向学生展示行业的创新成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新进展和新工艺通常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提高案例的普适性,使学生在不同场景下都能从中获得启发,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适合多专业、多课程、多种教学内容

为提高案例的时效性和普适性,需使其适合多专业、多课程、多种教学内容。在选择案例时,应考虑其跨专业的价值,例如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案例中涉及的工程管理、材料科学等方面内容,可适用于不同专业的教学。对于多课程,可挑选综合性强的案例,涵盖多个课程的知识点。同时,案例应具有多样性,能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需求,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能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案例的利用价值和扩大适用范围。

五、结论与展望

对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思政进行重塑后,有效地将红色铁路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专业素养。创新之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如形成可应用、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为同类课程提供了借鉴;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了“高效课堂”,增强了教学效果。

然而,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还需更加自然,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有提升空间。对未来课程思政发展的展望是持续优化课程设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思政育人能力。进一步挖掘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素材,丰富课程内容。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课程思政更贴近实际工程需求,为培养高素质的高铁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明辉,胡圣能.“城市轨道交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22,8(7):69-71.

[2] 黄尊地,常宁,李志伟,等.讲好“中国铁路故事” 弘扬高铁“工匠精神”:轨道交通车辆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4,10(3):21-24.

[3] 李恺,张倩菡.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探究:以“轨道交通车辆电器检修与维护”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4):61-63.

[4] 林晓锋.“三主线双循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创新: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24(3):22-29,60.

[5] 付杰.三全育人视阈下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8):32-33.

◎编辑 马花萍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高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研究——以《高铁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为例”(课题编号:NZJGH202205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敖登(1986—),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