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赛课融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2024-12-04王晓常芳芳任文军赵红霞王秉信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2期

[摘 要] 在高职院校赛课融通课程改革中,优化以技能竞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1133融通法,完善技能竞赛与职业标准融通的课程体系;拆分技能大赛项目,重构课程模块,将技能竞赛和课程标准相结合,以P-P映射法和P-P投影法将拆分后技能竞赛任务中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评价标准融合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并以技能竞赛为方向,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开发赛训合一的实践校本教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落实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以技能竞赛为契机,深入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产—教—赛一体的改革模式;以技能竞赛为结果,健全多样化、多元化、多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达到赛课融通的课程改革闭环。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课程改革;赛课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2-0073-04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的人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是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衍生,按行业最新发展指标及人才需求准则进行设置的,对接企业需求,对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高度结合,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推进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学水平、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推动课程与岗位衔接的催化剂,是促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交流的平台,是提升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的契机[1-2]。但是目前职业院校为追求竞赛成绩,选拔部分种子选手进行训练、比赛,造成技能竞赛与教学分离,并未能发挥技能竞赛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赛课融通路径

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抓手,构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技能大赛与课程标准融通的课程体系;将技能竞赛和课程标准相结合,重构课程模块,落实课堂效果;以技能竞赛为方向,以课堂实训为基础,开发微课,编写课堂实训和集中实训校本教材,开展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以技能竞赛为契机,深入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产—教—赛一体的改革模式;以技能竞赛为结果,健全多样化、多元化、多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达到赛课融通的课程改革闭环,达到提高学校知名度、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目的[3-7]。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院校赛课融通路径

(一)树立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促进就业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将职业技能学习与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做到学业与职业并重,实现技能与素养的统一。高职教育职业化是教育内涵的重要内容,以职业化教育原则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工作能力和创造力,扩大就业渠道,促进个人职业发展,为社会及国家就业服务提供支撑。

(二)优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技能竞赛为引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抓手,优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把国家教育方针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落脚到学院办学定位和学生成长发展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学科融合育人,强化实践教学,推动数字化赋能教育,探索科教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校校协同育人新模式。

(三)落实赛课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围绕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制订教学计划。以技能竞赛为引领、岗位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实训教学资源,开发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要求,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合实际的微课、小视频、课堂和课后测试题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求异创新、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结合技能大赛,将实训任务项目化、实训过程可视化、实训成果标准化,编写适用教材、适应学生学习的课堂实训和集中实训校本教材,落实校内实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及学生学习动力,将实训真正做到从教室内到教室外、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开展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兴趣班,兴趣班学生协助指导教师组织和管理实践教学,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4],促进实践教学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通过技能竞赛,企业可以冠名赞助、参与比赛、开发竞赛项目、参与竞赛评判、制订竞赛标准等,实现校企合作新模式[5-6]。

(四)以技能竞赛检验成果,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技能竞赛有效规范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标准,借鉴其要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评价采用“五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查与能力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采取教师自查、系部普查、教务抽查多级化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使用人单位与学校评价相结合、技能竞赛与教学评价相结合,形成多级化、多样化、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二、高职院校赛课融通步骤

(一)优化以技能竞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我国“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论[8],是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促进就业发展产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以技能竞赛为引领,优化设计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优化设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建技能竞赛与职业标准融通的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标准,结合行业、企业技术标准,针对产业链发展需求,融合省、全国技能竞赛,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专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课程模块,强调知识与技能大赛、行业标准的融通,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的应用能力,构建赛课融通的课程体系。

(三)开发赛训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技能竞赛项目要求和行业标准,结合岗位需求和学生学习特点,以技能竞赛为引领,围绕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制订教学计划,开发整合实训教学资源,编写课堂实训和集中实训校本教材,开展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培养有针对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技能竞赛项目为示例,完善实训项目,从项目到任务,从任务到情景,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依托课堂实训和第二课堂的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反复练习和学习,达到从学会到会应用的整个过程,为教学找出新路子。

(五)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加快建立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技能竞赛对教师的要求从理论到技能、从仪器到规范、从过程到结果都是非常高的,教师要具备岗位认知、理论扎实、技术技能熟练、评价标准融通的专业技能。通过举办校技能竞赛、备战和参加省技能竞赛,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六)健全多级化、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好的课程改革成果,需要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合理健全闭环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是检验教学的指挥棒。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根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变化,针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采用全面、合理、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再反馈给教学,再调整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达到教学闭环,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体系。

三、高职院校赛课融通方法研究

(一)技能竞赛与课程体系1133融通法

1133融通法:1:完善。根据技能竞赛要求,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技能竞赛的项目是融合行业、岗位、职业教学特点等制定的,具有代表性,课程体系设置要完善,包含整个竞赛内容,设置要合理。1:对应。将技能竞赛项目与课程对应。技能竞赛的项目是综合课程内容并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技能竞赛设置的项目与课程设置内容对应,可能会有一个项目与一门课程的一个模块对应,或多个模块对应;或一个项目与多门课程对应;或多个项目可能对应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通过对应,将技能竞赛与课程体系联系起来。3:拆分。拆分技能竞赛项目和课程体系。技能大赛分三步拆分,一是将项目拆分为多个任务。二是将每个任务拆分为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评价标准。三是将理论知识拆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拆分为基础技术技能和岗位技术技能,评价标准拆分为理论知识能力运用的评价标准和技术技能运用的评价标准。课程体系分三步拆分,一是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素质教育课程。二是将课程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落实到课堂教学、课堂实训、集中实训以及第二课堂和1+X等其他教学中。三是将教学内容再细化为课程理论知识、实训理论知识、课堂实训技术技能、集中实训技术技能、课堂考核、实训考核、课程考核。3:融合。将每项任务的理论知识与其相对应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相融合;每项任务技术技能与相对应的课堂实训和集中实训相融合;每项任务的评价标准与相对应的课程评价相融合。如图2所示。

(二)技能竞赛与课程融通P-P映射法和实践融通P-P映投影法

在拆分阶段将技能竞赛由项目拆分为任务,再将任务分为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评价标准,最后再细化理论知识,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为基础技术技能和岗位技术技能,评价标准为理论知识能力运用的评价标准和技术技能运用的评价标准。拆分后技能竞赛成为一个一个点,即基础理论知识点、技术技能理论知识点、基础技术技能技术点、岗位技术技能技术点,以及评价每个知识点和技术技能点的标准要求。

P为“Point”点,第一个P即技能竞赛对应基础理论知识点、技术技能理论知识点、基础技术技能技术点、岗位技术技能技术点、理论知识能力运用的评价标准点和技术技能运用的评价标准点。第二个P即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中实习实训内容与技能竞赛项目中对应的教学理论知识点、教学技术技能点和教学评价点。P-P即点对点,将技能竞赛与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融合为P-P映射法,将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内容融合为P-P映投影法。

P-P映射法:将技能竞赛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点、技术技能理论知识点在对应的课堂教学内容中映射出来,在教学中明确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掌握的程度,并能运用理论知识。

P-P投影法:将技能竞赛中的基础技术技能技术点、岗位技术技能技术点在对应的课堂实训和集中实习中投影出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将基础技术技能和岗位技术技能掌握并运用。

四、高职院校赛课融通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前教师对本节课程目标进行目标性评价;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对每位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学结束后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情况和完成任务情况以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过程性和目标性评价,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系部分别以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除此之外,聘请校外专家或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及课程改革,并对课程和实践进行结果性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教学,再进行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形成教学评价体系闭环。如图3所示。

图3 赛课融通评价体系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赛课融通课程改革依托技能竞赛,立足行业实际工作场景,依据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紧密对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等改革创新,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9-10]。在高职院校赛课融通课程改革中,优化以技能竞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技能竞赛与职业标准融通的课程体系,以1133融通法将技能竞赛融入课程体系中;开发赛训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P-P映射法和P-P映投影法将技能竞赛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评价标准落实到教学改革中,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产—教—赛一体的改革模式,健全多样化、多元化、多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达到赛课融通课程改革闭环。

参考文献:

[1] 刘志飞.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影响[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7(18):69-70.

[2] 董兵.新常态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18):56-59.

[3] 余萍.将技能竞赛项目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J].现代交际,2017(7):128-129.

[4] 王晓.科学构建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测绘,2021,44(2):94-96.

[5] 张兰.构建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为驱动的课程体系: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133-135.

[6] 崔宏亮,罗军华.浅谈技能大赛对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以我校高职汽车类专业为例[J].江西化工,2017(2):168-169.

[7] 张静,聂章龙.浅谈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74-75.

[8] 刘光明,刘德辉.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53-154.

[9] 谢华峰.以赛促教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探讨[J].山西建筑,2024,50(5):192-194,198.

[10] 王辉,李蓓.基于1+X证书制度的“岗课赛证”融通路径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6(1):91-94.

◎编辑 栗国花

①基金项目:2023年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高职院校赛课融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03 097)。

作者简介:王晓(1986—),女,汉族,陕西渭南人,注册测绘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测绘工程、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