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承,国风潮涌

2024-12-04徐长杰董笑妍潘琨

纺织服装周刊 2024年44期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为提升纺织行业文化软实力提供新动力

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指示要求,加快实施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11月15日,第八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海宁许村召开。

本届大会主题为“非遗传承 国风潮涌”,旨在深入探究纺织非遗产业化发展路径,聚焦现代设计与商业价值转换,发挥产业集群推动国风国潮走进时尚生活的重要作用,为提升纺织行业文化软实力提供新动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党委副书记陈伟康,副会长端小平、杨兆华,原副会长、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总策划孙淮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纺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曹学军等领导嘉宾,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纺织非遗项目传承人、新老纺织行业非遗推广大使、新青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纺织行业协会、服装及面料品牌企业、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设计团队、纺织产业集群等负责人,知名文创企业、各大电商平台及有关商业实体专业人士及新闻媒体50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端小平主持会议。

本次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浙江理工大学、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协办。

开幕盛宴

非遗之光照亮海宁夜空

随着夜幕的缓缓降临,11月14日晚,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迎来了一场传统与艺术的文化盛宴——第八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开幕式。

开幕式上,杨兆华指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创新性地探索了在行业工作中传承和应用非遗文化的工作新思路,第八届纺织非遗大会在许村举办,是海宁纺织产业集群融合文化时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也是纺织非遗与现代产业更紧密结合的体现,通过文化赋能推动纺织产业的时尚化升级。

陈伟康宣读了2024年纺织行业非遗推广大使及新青年聘任决定。正式聘请12位在非遗传承保护、融合创新、市场开拓、产业探索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非遗传承人、企业家为“2024年纺织行业非遗推广大使”;聘请10位代表性强、富有创新精神、具备服务意愿的青年人才为“2024年纺织行业非遗新青年”。

最后,“非遗传承·国风潮涌”非遗服饰大秀精彩上演,从“中国三大名锦系列”到“海宁地方特色工艺结合创新设计系列”,再到“中国华服与婚服系列”,每一系列都让观众领略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尚魅力。

高端视点

探索纺织非遗保护新模式、新路径

在第八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明松表示,海宁是非遗文化重镇,拥有灯彩、皮影戏、潮神祭祀3大国家级非遗项目,省级非遗14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9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县。海宁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继续加大纺织非遗的保护力度,进一步激发纺织非遗的创新活力,推动纺织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打造中国纺织非遗时尚创新高地。

“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护传统技艺、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杨柳表示,近年来,工信部为促进纺织非遗产业发展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出台提质升级实施方案、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举办展览展示等,未来将围绕纺织非遗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加强政策引领、注重需求导向、推进协同合作、推动融合发展,以新质生产力赋予非遗时代活力,促进纺织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主旨报告

非遗涌动国潮,提升纺织行业文化软实力

孙瑞哲以《非遗涌动国潮,提升纺织行业文化软实力》为题作主旨报告。报告中提出,首先要认识国风国潮中非遗的现实价值。国风国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新诠释与创造性表达,是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文化自觉的时代回响。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达到20517.4亿元,同比增长9.44%,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30000亿元大关。传统美学的代际传承、民族文化的全球延展,国风国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趋势和文化现象。其次要把握国风国潮中非遗的发展规律。要在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融合中发展非遗;要在重点突破与系统推进的平衡中发展非遗;要在区域特色与全球视野的统一中发展非遗。第三是探索国风国潮中非遗的创新途径。一要“深度”创新;二要“活态”创新;三要“新质”创新。

孙瑞哲指出,非遗创新之难,难在创新与守成之间的平衡,难在断裂与连续之间的跨越。传统如果不去创新,就会成为枷锁;创新如果失去传统,则会成为浮萍。他强调,国潮涌动,势不可挡;非遗传承,任重道远。

专题演讲

国风回归是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深度交融与创新

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钱小萍作“织锦非遗传承和创新之探讨”专题演讲。她表示,实现非遗传承创新的要素包括人才、资金、作品、平台和市场。当下存在重复研究、模仿抄袭、无序竞争乱象,社会对非遗认知不足,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要素等问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李薇作“纺织非遗工艺时尚运用与国际传播”专题演讲。她表示,经典的东西应该以一种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通过不断创新,设计去“符号”化,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京东集团副总裁、长江商学院客座教授赵英明以“从零售演变的本质看国潮时代”为题进行了分享。他围绕“人、货、场”三要素,深入剖析了零售业的本质,国潮品牌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要针对这三元素,从销售驱动、价格驱动、研发驱动进行创新升级。

第二十、二十四届“金顶奖”获得者、福建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刘勇以“时尚设计赋能国风”为题发表演讲,国风兴起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更是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在时尚设计领域的深度交融与创新。纺织非遗传承应充分利用数字时尚工具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为设计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行业发布

呈现中国纺织非遗年度成果

会上,孙淮滨发布《2023/2024年度中国纺织非遗发展报告》。本次发展报告涵盖指导篇、事记篇、人物篇、风采篇、大赏篇五大篇章,梳理归纳一年来中国纺织非遗走过的路程及取得的成果,为纺织非遗可持续创新提供了有力借鉴。孙淮滨表示,纺织非遗是中国非遗大家庭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纺染织绣印加民族服饰,量大面广,深入广大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它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品牌打造,以及国际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支撑。所以需要从行业组织的角度对纺织非遗事业的足迹有所记载,这是编写发展报告的初衷和使命。

此外,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主办、魏桥创业赞助、嘉嘉家纺和向尚运动品牌支持的《经纬传承·魏桥纺织非遗大讲堂》在大会期间启动。据介绍,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作为《财富》世界500强,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纺织板块以“产业链数据贯通”和智能化生产为重点,更是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为纺织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支持。

传承与发扬

紧密协作开创新篇章

海宁是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海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国华作“上海宁,看非遗”产业推介,重点介绍了海宁非遗的历史与传承。

会上,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与四川省文旅厅非遗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何所有国际商业集团、桐乡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北京融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常州美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纺织非遗创新应用合作》、《纺织非遗品牌孵化与商业转化合作》、《纺织非遗标准合作》、《植物染项目战略合作》签约;海宁中国家纺城与相关纺织类和经管类院校进行了《纺织时尚产业产教协同发展创意联盟》签约。

经验分享

2024·中纺非遗沙龙(海宁许村)

在现代生活中,已传承千年的纺织非遗应如何发展?非遗涌动国潮,如何提升纺织行业文化软实力?如何通过纺织非遗,让世界读懂中国之美?

由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华珊主持的“非遗传承 国风潮涌”为主题的2024中纺非遗许村沙龙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纺织非遗项目传承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通过交流共同探索纺织非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新道路。

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山东省济宁润德轩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茂林分享了利用“纺织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江苏省苏州姚惠芬艺术刺绣研究所培训讲师、苏州高新区文化人才俞君瑶以“新生代 心传承”为题介绍了自己从事刺绣的经历;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东方市代表性传承人符慧莉以“黎锦的传承与创新”为题,追溯了黎锦悠久的历史脉络与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分享她与黎锦的故事。

精彩活动

分享发展经验,传递非遗底蕴

在大使对话环节,国家级非遗项目壮族织锦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李村灵,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祝成炎,海宁中国家纺城“纺织非遗创意馆”馆长贺荣,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总策划、北京服装学院客座教授周锦,香黛宫创始人、现代旗袍文化国际交流大使、中国服装协会国风专委会副主任龚航宇等纺织非遗大使从各自经历分享了在传承发展纺织非遗方面的经验。

此外,本届纺织非遗大会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平行活动,如第三届织锦技艺与创新发展沙龙,非遗公益项目总结会,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新青年工作座谈会以及非遗推广大使、新青年浙江行走进传梭博物馆。

同期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系列展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非遗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以“非遗传承 国风潮涌”为主题,包含来自全国各地的纺织非遗企业精品展,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学员作品展,国家艺术基金及高校师生精品展,海宁市本土非遗项目展,杭海面辅料中心国风时尚面料展以及来自苗族、畲族、瑶族、彝族、黎族、土族、蒙古族、羌族、壮族、傣族的少数民族展等,吸引了许村周边城市和大会嘉宾的积极参与和消费。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与创新融合深度探索的旅程。未来,期待看到更多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纺织非遗作品,更多非遗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精彩演绎,更多人对纺织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