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人其作,高山仰止

2024-12-03叶冬平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4年11期

书的封面古雅,浅淡的棕黄饰以繁复的底纹,毛笔手书的“经子浅谈”白底黑字,一摸上去就知道是经典之作。其实,这本册子是杨伯峻先生学问之余,以毕生治学的经验方法、态度心得,用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方式,把关于“经学”和“诸子”方面的心得,竹筒倒豆子般一股脑儿倒给了后生、晚学,是快速了解传统经典的最佳入门书,是为经典而作的经典之作。

杨伯峻先生是著名语言学家、古籍整理专家,家学功底深厚,颇有传承,尤擅经学和子学,自幼受益于其叔父杨树达,又拜黄侃为师。杨树达曾受毛主席接见、宴请。黄侃曾与章太炎、刘师培并称为“国学大师”。故此,就不难想象杨先生的著作之等身了。《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春秋左传注》《春秋左传词典》《白话左传》《列子集释》《文言语法》等等,不断重印,蜚声海内外。

杨先生治学谨严,专从历史考据上出发,言之有物,考之凿凿,尽力撇去臆想、传说、假说。这本册子谈的“经书”,指的是自宋朝以来确定的“十三经”。为什么叫“经”?从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以来,又是怎么演变为宋代的“十三经”的?杨先生专辟《“经”名考》《〈十三经〉的完成经过》,条分缕析,去伪存真,提出“‘经’名之起,据目前所知文献记载,大概起于‘墨经’,不起于孔子”,并指出后代把“经”字神秘化甚至宗教化了,相仿出现了佛经、《道德经》(《老子》)、《南华真经》(《庄子》),这与直言“《周易》本是占筮书”一样,有着随处可见的春秋之微言大义。

每介绍一本经书,杨先生可谓如数家珍,但他仍称“浅谈”却“并不容易”,对所介绍的书要有“相当正确而深入的理解,详细阅读这部书的古今有关著作,胸中有主张”,要用通俗的语言、简短的篇幅,把“经书”的繁复内容、来龙去脉介绍清楚,又要作适当评价,提供阅读顺序、研究步骤。由此可见,虽然《经子浅谈》是杨先生学问之余对古典之作的“科普”,但也是花费了不少心血和精力,绝非敷衍的草草之作,也因此成就了该书成为今人阅读的经典书目。

杨先生在《论语》《孟子》《左传》等经书上的治学尤为精熟,为我们打开国学经典宝库提供了钥匙、开辟了捷径,以窥国学奥妙。这不稀奇,更值得称道的是,在故纸堆中,他发现了“常常被人忽略”的文本,比如《礼记·檀弓》。他认为:“先秦叙事短文,以《檀弓》为上乘,正如长篇叙事文以《左传》为高一样。”“《左传》已精练,《檀弓》更加简赅。”随后,杨先生在有限的篇幅中用了一半的篇幅连举四节与君共赏:“晋献公节”“曾子寝疾病节”“子夏丧子节”“孔子蚤作节”。《世说新语》的小品与《檀弓》的短文相较:“一个雅淡隽永,尚清谈,宗玄学;一个惜墨如金,讲仪节,重实践。可惜后人喜爱《世说新语》的多,讨论《檀弓》的少。”杨先生以“因此略加介绍”作结,让人感到字重千斤。

杨先生其人其作,高山仰止。他在1989年刊载于台湾《国文天地》的《我的治学大要》一文说:“我今年已八十岁,还能读书,虽然天赋不高,可是我认为勤能补拙。而一生的优点不多,比较自信的是不浪费时间。因为别的东西丢失了,大都可以再来,唯有光阴一去不回头。”又三年,杨先生驾鹤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