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从肿瘤内部消灭癌痛
2024-12-02王征宇
李阿姨去年下半年得了胰腺癌,因为没有手术机会,只能接受化疗,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今年3月份,李阿姨觉得腰背部疼痛,尤其是在活动后更加明显,而且休息时疼痛也没有减轻。医生建议口服止痛药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止痛药越吃越多,疼痛却越来越重,夜间不能入睡,常常痛到天亮。
医生告知李阿姨,目前的治疗方法已经不能够解决癌痛的问题,需要使用一种介入治疗方法。于是,医生在CT引导下使用细针穿刺,在李阿姨胰腺肿瘤内植入了放射性125I(碘-125)粒子。说来也神奇,刚刚完成粒子植入,李阿姨不能忍受的疼痛即刻减轻了,下床活动也感觉不到明显的疼痛,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李阿姨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药物止痛不是万能的
癌痛是由肿瘤或与肿瘤相关的病理变化所引起的疼痛,疼痛持续时间长,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且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据统计,高达60%~80%的晚期肿瘤患者都会出现疼痛,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让人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对此,一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镇痛原则”对疼痛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包括非阿片类镇痛药、弱阿片类镇痛药、强阿片类镇痛药。我们所熟知的药物包括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类止痛药,可待因、曲马多等弱阿片类止痛药和芬太尼、盐酸羟考酮、吗啡等强阿片类止痛药等都属于药物治疗,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服用。
经过药物止痛治疗,80%~90%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但仍有10%~20%患者的疼痛无法控制,成为难治性癌痛,也就是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1~2周,患者对疼痛缓解仍不满意和(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的中、重度的癌痛对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AKz+xBucJmROkzdBiUiEnowEtYgDtJaj0qBL7UVAygY=严重的影响,使患者痛苦不堪。
放射性125I粒子有效控制难治性癌痛
对于药物无法控制的难治性癌痛,就可以用小小的放射性125I粒子来进行治疗。125I粒子是一种放射性核素,外壳材料为钛管,长4.5毫米,直径0.8毫米,壁厚0.05毫米。内部核心材料是一根0.5毫米×3毫米的银线,上面涂有125I同位素。别看125I放射性粒子体积不大,但杀伤力可不小,它的半衰期为59.6天,可以持续释放低剂量的x射线和γ射线,损伤肿瘤细胞的DNA,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杀灭肿瘤放射性125I粒子。最早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一般可以采用超声或CT引导的方式,将一根根细针插入肿瘤内部,然后将放射性125I粒子通过细针一粒粒植入肿瘤内部,使粒子规律地排列,对肿瘤形成近距离放射治疗,而且125I粒子植入杀伤半径为1.7厘米,因此放射范围基本局限在病灶内,遏制了肿瘤引起的癌痛,同时使肿瘤不断缩小,而剂量随距离的增加迅速衰减,避免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因此放射性125I粒子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副作用小、耐受性好的介入治疗方法。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肿瘤后,肿瘤内辐射剂量高,肿瘤外辐射剂量低,止痛效果立竿见影,一般在植入后疼痛立即缓解,持续时间长,而且对正常组织器官和其他人没有毒害作用,可应用于胰腺癌、骨转移瘤、胸壁转移瘤、肠癌转移等临床常见癌性疼痛的治疗。小小的放射性125I粒子像一个个无坚不摧的尖兵,深入敌人内部,消灭肿瘤,消灭癌痛,成为长期承受难治性癌痛的肿瘤患者的优选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