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移民问题的根源

2024-12-02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RobertSkidelsky)

南风窗 2024年23期

2023年,有15万移民为了逃离本国的战争、瘟疫和饥饿,而乘坐小船从北非穿越地中海中部。多年来,已有数千人因船只倾覆或起火而丧生。一部1990年上映的电影,则暗示了某些更黑暗的结局——《进军》讲述了数千名饥饿的苏丹难民试图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进入欧洲,却遭遇了一堵机枪墙的故事。现实中,苏丹正再次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性饥饿。问题出在哪里?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正是为了避免电影中描述的情景而设。2000年,联合国191个成员国承诺到2015年要将极端贫困(即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人口数量减半。大部分关注点都集中在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地区,而对全非洲的援助规模将达到1650亿美元。

但这些千年发展目标只实现了一部分。极端贫困提前实现了减半,但主因是2000—2015年中国的实际人均收入每年都实现了惊人的10%增幅。由于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约18%,其增长大大降低了全球贫困人数。此外,中国实际收入的增长不仅得益于其经济生产力,还得归功于该国人口数量的稳定。

相比之下,马尔萨斯理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仍然适用。2000—2015年该地区的GDP年均增长率约为5%,但其人口数量却从6.7亿增长到10亿。这一趋势导致其实际人均增长率降至约1%,远不足以实现将极端贫困人口减少50%的目标。所以,尽管1990—2015年非洲极端贫困人口的比例从54%下降到了41%,但其绝对数量却从2.78亿增加到了4.13亿。

非洲未能摆脱马尔萨斯循环的原RAmDxNMqc4qEY6zeRlWErA==因,包括暴力、敲诈勒索、气候变化和意识形态。一些非洲国家长期由不断争夺石油、矿产和水等稀缺资源控制权的军政府和裙带资本主义者统治,而“博科圣地”和索马里青年党等极端组织,继续在位处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丹草原地区之间的萨赫勒地区散布恐怖。

这些政治学家玛丽·卡尔多所谓的“新战争”导致大规模人口流离失所,而非洲之角地区也经历了多年的严重干旱,致使数百万人陷入饥荒。国际社会为此制定了更加雄心勃勃的新减贫目标,但实现这些目标的最后期限却被一再推迟。

发展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为了实现增长,贫困国家需要外国援助来填补国内储蓄缺口。但富裕国家大多违背了承诺,没有提供相当于自身GDP 0.7%的资金用于实现各项千年发展目标。相比之下,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觉得援助固然重要,但在缺乏良好治理的地方,任何资金都会被敌对的军事集团夺去用来发动战争。

这两种观点对应着不同的发展战略。萨克斯倾向于将目标明确的外国援助视为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而科利尔则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有必要进行外国干预以确保这种援助的有效性,因此国际维和部队、自然资源管理的全球标准以及外国对一些战略部门的控制,都应该是发展工具包的一部分。

这两种观点,都忽略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竞争在多大程度上导致或至少加剧了国家失败。以效率为名破坏传统农业体系的做法,让那些最贫穷的国家严重依赖波动频繁的粮食进口。正如我们在2022年之后所看到的那样,封锁、制裁和其他阻碍小麦和化肥出口的措施,给非洲经济造成了大规模的附加损害。

多年来,“欧洲堡垒”一直试图通过贿赂(资助土耳其和希腊岛屿上的难民营)和武力来阻止非法移民入境。但《进军》传达的信息仍然有效。欧洲无法通过这些方法将自己与非洲隔离开来。如果后者的大规模饥荒无法得到解决,那么前者在移民问题上的困境也永无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