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智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可及

2024-11-29康健黎巧意

先锋 2024年10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并首次将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作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将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作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向人民群众供给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为核心内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可及,对于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逐渐与数智技术走向深度融合。数智化对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可及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和传输,简化供给流程、降低供给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文化需求进行分析、预测,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供需耦合,增强可及性;数智化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满足民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成都市作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一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持续做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前,面对均衡可及的新要求,面向世界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数智化是增强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的重要手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智化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依托“智慧蓉城”平台,制定前瞻性、系统性且契合成都实际的数智化发展战略,将数智化全面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数智化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的政策扶持;规范数智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推进“可用不可见”。

完善数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数据基础。整合12345热线平台、网络理政、社交媒体在线评论等相关数据,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数据涌现,完善数据分类、清洗和标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据质量和可用性;完善成都在地文化IP和产品的数字化,丰富在线文化服务供给;完善数据采集的长效机制,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为数智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促进公共服务数据的部门间开放共享。构建数据流通共享平台,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加速数据在治理间的有效流通;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据的流通与应用。

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数据的挖掘与创新场景应用。利用大数据挖掘公共文化服务数据中的潜在信息与价值,为精准化的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依据;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划、管理和评估中。

基于大数据提高成都市全域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性。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识别差异与非平衡,对薄弱环节进行问题分析;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薄弱地区和群体的扶持力度,补齐均衡性短板。

基于数智赋能的供需耦合提升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通过“文化天府云”、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等,广泛收集文化需求及建议,并运用数智技术对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参考;继续推广基于数智分析的“点菜式”文化服务,推出更多契合民众偏好的活动和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

(本文系2024年成都西南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重点项目“成都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NWH-2024-ZD-0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康健,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黎巧意,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